财经纵横

香港纽约到沪市A股 中国人寿国企巨轮三年疾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08:02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文/王安

  2003年12月17日,中国人寿(2628HK)股价为3.625港币,2006年12月7日,股价达到18.920元,3年间上涨421.9%

  2006年12月12日,中国人寿(LFC)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每份97。64美元报收,这个价格已经是最初发行价18.68美元的4倍多。中国人寿前董事长曾象征性的在中国人寿纽约上市当日,以23.25美元的开盘价购买了100份中国人寿股票,如今两年半后溢价320%,为他带来了7439美元的收获

  最新数据显示:按照市值,中国人寿在全球上市保险企业中居第6位,在全球寿险企业中居第1位,是中国唯一入选

全球500强的保险企业

  到2005年底,中国人寿集团总资产达到7121亿元,占中国内地保险市场整个行业总资产的47%,寿险业务市场份额达50.36%

  3年间,中国人寿从一家国企激变为公众公司。岁末年初,中国人寿将海归沪市A股,意欲复制N个“3年”

  根红苗正的国家所有制出身

  1949年8月,1个月后将担任新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在上海主持召开了财经工作会议,创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在天下皆公的理念下,在“全国统一管理”的模式中,当时自然没有资本的设计,没有国家作为出资人独资或其它资本进入而控股、参股的概念。随着

国民党政府官僚资本、外资和民营保险企业的退出、歇业和合并,在中国内地保险市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渐成为惟一的企业主体。

  作为政府的独生子,人保展业被法定为“得以采用强迫保险制”并规定“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及合作社因保险而支出之费用,准予编入预算报销,或列入成本计算。”人保资本金亦由国家拨付。人保资本金初定为旧人民币200亿元,到1950年初正式确立为600亿元,2个月便高效率地增资两倍。相对应,保险公司没有资金运用权力,甚至没有自有资金和资金积累的概念,人保相当于今日的一个基层展业机构。

  从新中国建立到1986年7月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成立,在中国,说起保险公司,便是人保。人保就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就是人保。就好比银行就是人民银行,反之亦然。期间,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人保国内业务被停办,中国百姓过了20年保险真空的日子。

  1978年人保恢复国内业务。到1995年,虽然市场上已有平安、太平洋、兵团保险(今中华联合)、友邦等数家中外资保险企业,但仍无法撼动人保的独霸局面。于是,对人保的外科手术开始了。

  1986年人保成立中保集团,下设中保财险、中保人寿和中保再保险。两年后, 1998年中保集团彻底解构为3个独立的企业,即现在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在中保集团分拆的同时,保监会出世。

  中国人寿便是根红苗正的国企。

  海外路演 1600个问题砸上来

  中国人寿要增强经济实力,要化解利差损、增强偿付能力,要改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吸取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要做到这一切,便是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路径即明,2000年7月,中国人寿决策层提出整体改制设想。2002年12月中国人寿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2003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组建,并开始股份公司的海外上市工作。王宪章时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兼股份公司董事长。

  中银、花旗集团、瑞信集团(原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及德意志银行为中国人寿此次全球发行的联席保荐人。

  2003年12月1日,中国人寿上市路演开始。路演兵分两路,红队由总经理王宪章带领,黄队由副总经理苗复春带领。在12天时间里,两支路演团队星夜兼程,废寝忘食,每天工作都在10多个小时以上,最多一天走了5个地方,行程覆盖亚洲、欧洲、美洲21个主要城市,包括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国际著名金融中心。通过一对一的形式与92家大型国际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会谈。召开了6次大型推介会和1次记者招待会,与600多位投资者代表和30多家新闻机构的记者进行了交流。

  92家参加一对一会谈的机构投资者全部下了订单,推介成功率达到100%,这在以往境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是从未有过的。

  王宪章曾任香港中保集团董事长,深谙中外市场情形,据说上市路演时,王着深蓝色西装,初用中文演讲,后来干脆用英文,给老外以信任感。王说,“有一位机构投资者初期投下了1.3亿美金的订单,但路演后一见到我们,订单立即增加到3亿美元。他说,就是想看看管理层有没有现代意识,买公司就是买管理层。”

  实际上,对于中国人寿的上市模式,投资者是存在疑问的。香港联交所和美国证监会(SEC)向中国人寿的提问超过1600个,其中一半问题涉及1999年之前的老保单。由于中国寿险业在1999年前销售了大量高利率保单,预定回报率高于7.5%。而随着央行7次降息,到1999年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息已经只有2.25%,这导致人寿保险公司出现了大量的利差损。

  中国人寿能得以过关,最终还是借助于国家信用:财政部和中国人寿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并经营共管基金,管理老保单账户,解决利差损保单问题。通过重组,中国人寿股份公司承继优质的资产和销售渠道,不再有利差损的负担。

  截止2003年12月20日的统计,全球机构配售部分的簿记总需求达到了约550亿美元,相当于超额配售后发行规模的16倍。扣除分配给企业投资者和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的

股票,机构配售的认购倍数高达24倍。香港公开发行的总需求达到246亿美元,相当于原定发行规模的172倍。

  经过与主承销商反复磋商,中国人寿在路演前将发行的价格区间定为2.98—3.65港元。路演情况证明,这一价格区间是符合实际的。在路演结束前,经过与主承销商再次磋商,中国人寿将最终的发行价格确定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每股3.625港元,香港公开发售每股3.59港元,美国每存托凭证(ADS)(每单位ADR对应40股H股)18.68美元。按照这一发行价格,本次公开发行超额配售前融资规模为30亿美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后,融资规模为34.8亿美元,创造了当年全球国际资本市场筹资额的最高纪录。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