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东盛董事长郭家学 梦断三级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00:37 中国证券报

  

      记者 马朝阳

  “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东盛集团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资源的战略重组方面,韬光养晦,提升企业内部利润,在此期间不会再有大的并购动作了。可能到2009年前后,东盛的战略并购活动将再次启动,而那时的并购很可能是世界级的。”

  在今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在他的办公室这样说。

  仅仅几个月后,当人们再次回想起这句话,可能才真正明白郭家学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

  郭家学的暂停更多地出于无奈,而他憧憬的世界一跳,更是遥遥无期了。

  清欠,拉开了东盛和郭家学的面纱。

  清欠大户

  上海

证券交易所近日发布公告,对东盛科技及董事长郭家学等人进行公开谴责。

  公告称,自2003年以来,东盛科技的控股股东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和关联企业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计占用东盛科技资金158826万元(占东盛科技上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347.58%),上述重大关联交易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也没有及时发布公告;在此期间,东盛科技对外提供担保95643.83万元(占东盛科技上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209.29%),也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和及时披露的义务。直至2006年10月31日,东盛科技才以补充公告的形式披露上述重大交易和事项。

  上证所对郭家学等人员予以公开谴责时,还“公开认定郭家学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在有关方面公布的最新清欠名单中,东盛欠款数额排在沪市清欠“黑名单”的第一位。其资金总额占沪市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总额的16.17%。这使得人们对于东盛的资金链及东盛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郭家学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先是有消息说,他表示,一旦这些遗留问题彻底解决,他将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但在有人诘问有问题岂能一走了之之后,他又表示,并非自己要离开东盛,而不过是“太累了,想到清华、北大进修学习,休息一下。”

  这位40岁的董事长也一反以往的野心勃勃,开始反思自己。他说:“这些天晚上我都睡不好。我反复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前几年东盛扩张的速度太快了,是不是自己的虚荣心、求胜心太强烈了。”

  有意思的是,他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更适合做一个诗人,不适合做生意。”这倒是和交易所认定他“不适合担任高管”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并不这么想。

  十年扩张

  此次对于资金占用的形成原因,东盛科技称原因有三:一是用于东盛集团收购企业占用。二是用于东盛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日常运营占用。三是资金被东盛药业直接占用。

  而在此三者中,用于收购被认为是郭家学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

  郭家学正是因收购迅速走红。

  郭家学进入医药行业就是从并购开始。1996年12月,一直做贸易和代理生意的郭家学力排众议,收购了陕西凤翔县的一家叫卫东制药厂的小型国有企业,开始了在医药行业的第一步。这同时开了陕西民企收购国企的先河。此后不久,陕西省就出台了两个关于搞活国企中小型经济和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决定》。平生第一次并购,郭家学体现了他的果敢和前瞻。

  此次并购为东盛成为陕西知名企业拉开了序幕。

  1998年、1999年,郭家学先后收购了西安化工医药总公司和中美合资陕西济生制药公司。

  1999年,郭家学出资6000万元成功控股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将医药产业注入上市公司,“同仁铝业”更名为“东盛科技”。

  短短几年内,东盛集团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先后收购兼并了江苏启东盖天力、湖北潜江制药(600568.SH)、青海制药集团及其下属的宝鉴堂国药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河北邢台英华医药、陕西汉中生物研究所等30多家医药企业。

  2004年年底,东盛集团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耗费1.7亿元从光大集团收购丽珠集团(000513.SZ)3891万股股份(占丽珠集团总股本的12.72%),成为丽珠集团名义第一大股东;第二件是参与云药集团的竞购,并取得其50%的股份,郭家学如愿出任新云药集团董事长。

  这两件事情在当时医药界都引起轰动,前者是郭家学与太太药业掌门人朱保国的“二龙争珠”,后者,郭家学的收购哲学则被演绎到了顶点。

  到这里,他已成功拥有3家医药上市公司:同仁铝业(现东盛科技600771)、潜江制药(600568)和云南白药(000538)。

  收购云南白药大股东云药集团,对于郭家学还有另一种意义,他似乎一夜之间从医药行业的二线企业领袖突然挺身进入一线企业家行列。在2004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当郭家学从华润集团、华源集团、复星集团等一批声名显赫的大企业手中“浴血奋战”,终于突出重围,坐上云南白药控股股东云药集团董事长位置的时候,他曾经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此之前,按照云药集团的“管家”云南省国资委的构想,入主云药的战略合作者除了要有资金实力,有强势的市场开拓能力之外,其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国资背景。显然,郭家学没有这样的背景。但他找到了自己的竞争方式:出资4.98亿元牵手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同组建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获取国资背景,再和医药工业一起支付9.4亿元的资金收购云药集团。

  郭家学后来说:“在并购云药的过程当中,我们调动了非常强大的班子,对整个云南医药产业和物质药发展进行了详尽的了解,我们最后出台的报告可以说用推车推到云南省国资委的,非常沉重,这么厚一本,总共我们送了20本材料,一车材料就有几百公斤。”

  郭家学对对方的工作的确做得很到位,但他对自己和东盛的实力却大大地高估了。这次让他激动不已的咏叹调之后,他更加捉襟见肘。

  痛定思痛

  此前,郭家学号称自己在资本市场从未失手,百战不殆。

  从三十岁到四十岁,郭家学豪情万丈。他号称东盛要成为“中国医药行业梦之队”,曾放言“到创业30周年时,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160亿美元的全球性公司”。

  他说自己发现,

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基本上也都是在不断地整合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他的目标也是世界500强。这是东盛成为陕西知名企业、全国知名企业之后的第三个目标,也将是他的“第三跳”。

  入主云药集团后,他发现蛇吞象的滋味并不好受。扩张过于迅速给东盛带来了沉重的包袱。据估计,东盛历年来用在并购扩张方面的资金总额在14亿元左右。资金成本按8%计算,每年支付的资金利息就高达1.20亿元,而近几年,东盛科技并无融资途径。郭家学也意识到这一点,自2005年起开始逐步“纠错”,他表示,“东盛从以前投资的领域不断退出,以在舍弃中求发展。”

  但是,困难比他想象的多,方法比他想象的少,风暴比他想象的来得要快、来得要迅猛。

  郭家学不得不低下高昂了十年的头,开始反思这意气风发的十年。

  “一味地并购、争夺,无疑要消耗、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在过去长达10年时间里,许多民营企业家,当然包括我在内,总体上处于‘头脑发热’阶段,盲目追求企业发展‘大跃进’。很多大民营企业集团似乎都奔着‘500强’去做,出发点就是先做大再做强,再加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推动,导致了企业出现一系列发展问题。这次教训是深刻的。我觉得,作为民营企业应该用

科学发展观来经营企业,不能盲目攀比,结果欲速则不达。”

  这是他对于过去十年的最新诠释。

  郭家学说:“我这次真的是倾其所有。但我的性格是从哪里跌倒了就一定要从哪里爬起来。”

  郭家学还会有机会完成自己梦想的三级跳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