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券 > 正文
 

本外币政策协同性增强 预期央行准备金率将调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民生银行 赵彬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金融家年会上谈到“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的水平”,受此影响及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增长及投资数据以及周四央票地量发行,市场预期央行准备金率调整在即。

  资金面与债市也一改以往平稳态势,形势急转而下。但货币政策的变动不能忽略了本外币的协同效应,从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看,央行动用准备金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中国本外币市场的长期割裂,市场也形成了就人民币市场看人民币市场的思维习惯。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央行的目光不会局限于单一的市场上,其政策组合必然是本外币结合的,而这也是由我国目前的主要货币投放渠道所决定的。目前,随着我国与世界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也增加迅速,目前,外汇占款已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也是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过于充裕,市场处于流动性陷阱的重要原因,使得央行两大重要任务———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相互制约,外汇不断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就会不断增加,从而给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疲于应付外汇占款,对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则往往有心无力,在控制信贷增长与投资增长过快时不得不借助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而法定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中最为严厉的紧缩措施,各国央行除非金融形势所迫,一般很少采用。

  为此,笔者认为,影响央行

宏观调控措施有效性及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汇率机制调整的缺陷。显然,央行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许多措施,如调整
人民币汇率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外汇做市商、外汇即期询价交易以及“藏汇于民”等措施。这些汇率政策的调整无疑为近年央行提出促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同效应在不断增强。因此,银行间债券和资金市场不应该只看人民币,而应该和汇率政策结合起来看,正如日前在中国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有关人士谈到“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增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另外,市场对政策信号的判断要全面看待,判断央行是否会调整准备金率不仅需要我们继续观察央行意图,还需要观察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笔者认为,央行出台调整准备金率政策,还要看3月份外汇增长及外汇政策等。因此,如果央行继续发出调整政策信号或者本周回笼资金力度继续维持低量,准备金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是,央行应该会结合3月份经济和货币市场数据来进行判断,政策出台日期应该会在下月初。毕竟市场已经做出了央行所希望的反应。因此,笔者建议央行采取货币掉期、利率互换等较为温和的政策,以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力度,促使本外币政策相互协调,增强政策主动性与有效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