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上市公司高管落马秀 > 正文
 

问题高管频频铤而走险 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12:07 证券日报

  伊利股份、东北高速、开开实业、深圳机场等高管纷纷出事,公司股价随消息公布而剧烈震荡,中小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新升资讯

  近来“问题高管”现象不但未见减少,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据统计,2004年
以来就有39家(次)公司高管因各种原因被公开“处理”。分析这些上市公司高管重大违规档案,其主要原因有信息披露违规(虚假、遗漏、延误等)、领导人涉嫌犯罪(贪污、挪用公款、非法集资等)、公司运营违法(走私等)等三大原因,而且尤其以前两种情况为多。是什么造成了上市公司高管事件的泛滥?归根结底是制度上的漏洞,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监管都存在问题。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割是一大症结。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常常不一致,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由于股权分割,拥有绝对控股权的非流通股股东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事件常有发生,并因此妨碍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一是国有股比例大,二是公司良莠不齐,三是与大股东脱不清的干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先天不足,这也是证券市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正常”现象。

  从发生高管事件的上市公司看,大股东滥用控制权而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是关键性的原因。在产生“问题高管”的公司中,“内部人控制”问题往往表现为董事会的权力董事化甚至董事会权力董事长化,即董事会完全成了董事长一人的董事会。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是问题高管的主要罪行,而这几项罪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问题高管”控制下的董事会成为形式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对公司的控制,进行利益输送,侵蚀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处罚不严几成无成本失信

  监管不力处罚不严又是推波助澜。去年某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和“虚增利润”违法行为,其董事长受到证监会罚款30万元的处罚。这已是中国证券市场中,失信者付出经济代价的最高纪录。这怎么能跟其“收益”相提并论呢?怎么能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呢?

  行政处罚只能隔靴挠痒,在遭受公开谴责后,上市公司往往只需发布致歉以及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的公告,就可以将一单牵涉几亿资产、几千万担保额的违规事件不了了之。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即便是受到了处罚几万、几十万的罚款对他们来说也是不痛不痒,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作用。这说明仅是道德层面上的谴责,对失信的上市公司来说,没有太大约束力。

  期待从严治理

  对经营者来说,讲不讲信用,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应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经营成本选择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中,当不讲信用比讲信用成本低,就往往倾向于选择不讲信用。要在中国证券市场扫除失信歪风,建设好证券市场,就要“严”字当头。令人欣慰的是,上证所前不久发表的《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4年》,已经将“董事会独立性和有效性”作为主题,算是看到了一点起色。同时经过近段时间“问题高管”的不断落马,从侧面印证了监管的不断加强,这算是一种进步了。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