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权分置改革:步步引发股市牛熊转换(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6日 01: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关于非流通股未来的解决方案,当时的制度是如何设计的?

  华生:最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包括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过程中承担了很多不规范。就像我们早期股票一天涨跌幅不准超过1%,涨了就得停牌,所以多少天都没有什么成交量。最初大家都不买股票,要动员干部带头买,后来有了赚钱效应,就变成排队买,不够分,再排队买认股证。所以说中国股市的发展是一个很特殊的过程,它并不像西方的证券市场有一个自然历史的发展过程,而是边干、边学、边立法、边建立监管机构。中国股市十几年的发展确实是惊人的,它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人家几十年、几百年的历程,证券市场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面貌,比几百所大学教育出来的人还要多,它的进步是巨大的,当中的问题自然也会很多。

  刘纪鹏:我当时参加了国家体改委定向募集公司法规起草小组的工作。我们向职工、法人搞了定向募集,由于这些募集公司的法人股跟个人股暂时不能混在一起,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借鉴美国144A条款的规定,建立一个暂时都是法人在里面交易的市场。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STAQ和NET两个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的法人股市场先后在北京建立。到1993年6月,两个系统共有挂牌流通定向募集股份公司法人股17只,会员公司近500家,开户的机构投资者近3.2万个,累计交易额为218亿元。在这个市场中,只有法人资本的流动,使按市场手段实现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而公有法人资本的公开交易也有效地防止了私下交易和协议转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法人股市场自建立以来,一直行情稳定,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前提下,市盈率始终在15倍以下且无暴涨暴跌现象。

  对于法人股的未来,我们当时的设想就是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把法人股和个人股并轨。当时分A股、B股、C股(法人股)、H股,我们提出的设想是先分再合,先将A股和C股分立,再将A股和B股统一,然后实现A+B+C,最后是A+B+C+H,这样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就完全解决了。同一只股票,多种股份,哪个股价低大家就会买哪个,等到价格趋同了,我们再把它们统一。

  后来这一市场却由于被指割裂了中国证券市场,不符合国际规范;法人股个人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被关闭了。法人股流通试验的夭折,不能不说是中国股份制和证券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如果当时这两个交易系统保留下来,实际上不流通的法人股、国家股和流通的个人股就会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最终会完成自然的对接,也就不会引发后来按市价减持国有股导致长达五年的股市下跌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历史悲剧了。

  市价减持引发股市大跌

  《21世纪》:全流通问题和对价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

  华生:全流通问题的提出应该说比较早了,因为国际上发起人股都是有锁定期以后就流通的,我们的“暂不流通”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政府机关,我们那些搞证券市场的人很多也都是从国外回来的,当时很多经济学家、领导也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关于全流通的报道。我不是最早提出全流通的人,我最早提出的是股权分置改革,说非流通股不能简单的全流通,不是一般的全流通,A股是含权的,要先把产权界定清楚,非流通股需要花费代价赎买流通的权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