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顾雏军失去人身自由 > 正文
 

张连起:顾雏军倒下 麻木者们应扪心自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11:06 中国会计视野

  张连起

  一个名噪一时的资本运作“大师”,一个“长袖善舞”的证券市场舞者,一个著名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终于被法律限制了自由,科龙危机也由此划上了一个阶段性休止符。

  他,就是顾雏军。

  与其说这是科龙的危机,莫如说是顾雏军自身的危机。对于顾而言,科龙公司不过是用餐时的刀叉,摆弄时的一件玩具。

  仿佛是一种讽刺,顾雏军的最初“亮相”便受到业界的质疑。1989年1月6日,顾雏军携他的“顾氏热力循环系统”首次出现在首都两份大报上,但国内制冷学界的大部分专家对顾氏理论都投了反对票。而后,顾带着他的理论去国多年,返国时,已俨然成为一个实业家。2001年,顾斥资收购科龙电器,正式迈出了打造格林柯尔系的第一步。其后,顾一路攻城掠寨,尽数将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等知名企业收入囊中。

  然而,几乎在他收购科龙的同时,舆论就对其并购资金的来源、格林科尔的商业模式等产生了疑问。我作为CCTV经济频道《中国证券》的财务顾问在评点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时,也第一时间对科龙公司由巨亏变盈的现象发声,谓之“苍白的唇上涂抹的口红”。直至2004年发生了“朗顾之争”,郎咸平用晓畅而不失专业的语言,从财务的角度解剖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的“饕餮盛宴”,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鉴于当时没有业内同仁在纸面媒体声援郎教授,我遂于2004年9月10日在《中国财经报》第一版发表《找回“郎顾之争”的财务意义》,指出“郎文用收入费用比等指标揭示了科龙电器的异动,与我在一年前评论年报时的质疑殊途同归。窃以为,财会界一直沉默下去不太厚道,……”主张“比起经济学家或言‘善待’、或言‘清算’的两极表态,建立在严谨的财务数据基础上的分析判断更有逻辑力量。”

  我反感的是,顾雏军口口声声说惟一不缺的就是钱,并多次表白诚实是他最看重的品质。事实上,顾从来就缺钱,也一直在遗弃诚实!否则,他不会回避外界对其并购资金来源的疑虑,也不会用一种虚张声势的方式吓唬对他不利的人。

  一帮主流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赤膊上阵”了,嘹亮的赞歌为顾而唱。这些经济学家和官员们不仅从产权角度呼吁要善待企业家,热情地讴歌管理层收购改制方式,还为格林柯尔并购科龙的具体措施进行辩护。比如,他们认为只有那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为了掩盖问题,才常常故意隐瞒亏损,不摊或少摊呆坏账损失或库存损失,甚至不按规定计提折旧,用明盈实亏的财务报表来蒙骗股东和上级政府,似乎民营企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格利柯尔在掌控被收购国有企业的当年,较多地提取坏账准备金、存货减值准备金等做法并不反常,反倒衬托出顾雏军在企业兼并和财务重组上的谨慎与成熟。

  最能说明主流学者们站在顾雏军一边的是去年10月召开的“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来自政府、学界的重量级官员、学者15人共同为顾雏军正名,明确表明支持科龙的立场。在这次会议上,由某权威研究机构撰写的同名研究报告甚至认为,只有将科龙的产权改革历程放到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大视野中,才能够领略到它的意义;并赞扬顾雏军在经过“压缩成本、新产品开发”等“战略性整顿”后,使科龙迅速走出衰退境况,短短半年内便实现扭亏为盈!

  顾雏军如何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呢?那些扭亏为盈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数字游戏而已。正如郎咸平先生所指出的,收购当年,大量拔高各项费用,造成上市公司巨亏;第二年,压低各项费用,使上市公司一举扭亏。顾及他的财务班子采取“调控三项费用”、“虚增收入和虚减成本”、“反常内部交易为获取银行资金”等等手段,制造“盈利”假象……不受约束的权力以及家天下的治理模式,必然导致黑箱作业、凌驾控制及出售正直。

  现在可以说了,科龙自顾雏军入主以来,从来就没有真正盈利过。对此心知肚明的顾雏军说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一夜之间,我受到怀疑,我觉得奇怪,党和国家的国企改革路线怎么就不对了?现在又是一夜之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没有问题。”

  顾雏军涉嫌虚构业绩以及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格林科尔收购的立案调查总算真相大白。用谎言构建的帝国,怎能基业长青?诚实是失信者的通行证?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什么叫风光散尽凄凉来?一连串的问句既是说给顾的,也同时说给那些麻木者们。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