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记者视角 莫把传闻风险当成股市内在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0:5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唐福勇

  中国的股市没有成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早已是国人尽知的事实,而如果国人皆认可这一事实并继续让其发展下去,则会更加危害股市向健康发展,危害股民自身的利益,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毕竟身在“股海”中,哪能不湿身呢?

  但笔者想说的却是,在当前情况下,人们并不再关注股市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也不再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而是在陷入一种股市传闻风险的泥潭之中,并且将所谓的“股市有风险,进入须谨慎”中的风险人为的演变成了传闻风险,股市变成了真正的“投机”市场,所谓的利好消息一来,股指爆涨猛窜一下,传闻消息一灭,股指日落西山般下跌,利空消息一出,则更是股指一泻千里,这一传闻风险与股市风险交织融合在当前显得格外明显,甚至二者已经融合为一,成为传闻风险就是股市风险,股市风险屈从于传闻风险。

  这一点在近一年的股市起伏中可以说得到了实证。尤其是近一年来由于股指跌势明显,屡破新低,政策救市的各项举措纷至沓来,从而导致股市出现了“今起明落”的短期爆涨爆跌的怪圈。在笔者看来,这种传闻与消息引发的股市风险远甚于其它,其投机炒作的力度与频率之高,令股市完全不能够真正按市场规则运行,成为传闻与消息的风向标,其危害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进一步失去信心,也将政府救市的各项利好政策一一埋葬。

  笔者认为,要跳离这种传闻与消息风险的制肋,不仅需要市场投资人士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不盲目跟风外,作为政策救市的实施方,也可以有招可支。

  其一,在一个利好政策出台的同时或短期之内,减少其它利空的传闻与消息同时并存。因为利空的传闻会将利好的政策效果分化掉,去年“9.14”行情之后的事实就是一个明证。短短半年时间不到,利好的政策措施就达十数条之多,但股指却仍止不住跌势,使印花税降低、各项落实“国九条”的政策措施成为泡影。从春节后的消息来看,在一些方面似乎已经有所意识,但在一些方面并未如愿。

  有所意识的如2005年将对证监会的“审计风暴”的取消无疑是扭转了对今年年内出台的各项政策利好的一个回避。对挽救当前日益消沉的股市而言,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看就是一个短期的利好消息,虽然并不是“利好”。

  不如所愿的则是,一方面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入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公司、证监会财政部联合发新规启动投资者保护基金等利好政策在一步步出台实施;另一方面,市场方面认为是利空的传闻与消息如“A+H”方案的可能实施、新股发行速度问题、市场扩容速度等,似乎也在与利好的政策措施在赛跑。正是这些一正一负的博奕与此消彼长,股市在低谷似乎看不到出头的迹象,此点应该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其二,政策利好的作用效果已经大打折扣,如何寻找一些如减免印花税和减免交易所、券商与投资者税负的相关实实在在的利益,可能会对股市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其三,股市并不缺资金,这是一个真理,中国上十万亿的存款就是最好的数据,关键在于投资者愿不愿意投入股市,而投入股市是为了获得收益,因而如何从政策与相关措施上引导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真正做到业绩与股价同方向变化,以及如何真正将收益切切实实、看得见摸得着的放到投资者手中,才是规范市场规则、重树市场经济规律的关键,也才能使股市回到“晴雨表”的本来位置,而不是成为传闻与消息的风向标。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