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0日13:47 综合

  宝能爆仓事小 市场风控事大 万科举报信把证监会逼进墙角

  华夏时报总编辑 水皮

  成也萧何,败萧何。

  杠杆也是如此,没有加杠杆就没有上证指数冲击5178点的人造大牛市,成交量不可能放出2.4万亿的历史天量;同样,没有去杠杆就不会出现指数断崖式的下跌,股灾期间的千股跌停。

  杠杆是天使,也是魔鬼。

  杠杆让宝能的姚老板四两拨千斤,以区区自有67亿左右的资金撬动400亿左右的融资,从而对宇宙第一大地产公司万科发起恶意收购,而万科的估值保守也在2000亿左右,不管是价值发现也好,还是炒作预期也好,即便万科复牌从24元连续下跌到目前的17元附近,这个价值依旧高于万科在2015年大牛市期间的价位大约15%左右,对于万科这样的白马股而言当然是奇迹,而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姚振华。

  不过,现在让姚振华难受的恐怕也是杠杆,杠杆把他送上天堂,现在他却骑虎难下,盘面是不护不行,护也不行。不护,万科的股价下行空间不小,因为H股现在才15港币左右,折合人民币才12元,万科的股价长期就是H股高于A股;护,需要真金白银,姚老板的弹药又有多少,复牌后不是没护过,但均是尾盘逆袭而已,宝能的杠杆率即便按监管部门去年底作的判断也在1:4.19左右,继续放大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微乎其微,从趋势上讲,杠杆不可能放大,只会缩小。

  杠杆已经成为金融的原罪。

  这句不是水皮说的,是权威人士说的,当然针对的不是万科之争,而是金融系统,去年的股灾惊心动魄,而决策层极力要避免的就是局面或系统性金融风险。

  万科的局面至今还是可控的,一是表现在没有对上证或深成指构成巨大影响,万科复牌12天,下跌超过30%,以其正常权重,主要指数下跌10%是正常的,但是事实上,指数不跌反升,说明市场对万科的利空有能力消化;二是万科股价的下跌并不极端,而是持续小幅,有点温水炖蛤蟆,机构在拼命出逃,但散户在大量涌入,换岗顺利进行;三是尽管下跌幅度大,但是宝能没有出现斩仓的局面,大有死扛到底的魄力,尽管9个资管计划有6个已经浮亏,一个已经击穿平仓线,但是尚有追加保证金的空间,也就是说强平时代尚未开启,现在消耗的是宝能前期的浮盈,历史上最多的是盈利260亿,现在估值在30亿左右,再跌就赔本。

  也许正因为这样,万科抛出的举报信才被大家解读成趁他虚要他命,王石们是主动砸盘要爆宝能的仓,独董华生则认为,这是“迟来的第一步”,事实果真如此吗?

  万科举报宝能违规主要问题集中在前期9个资管计划上,洋洋洒洒9000字,涉及八宗罪:其一是9个资管计划未按照一致行动人格式要求完整披露信息;其二是9个资管计划合同及补充协议并未作为备案文件存放上市公司;其三是9个资管计划披露的合同条款存在重大遗漏;其四是9个资管计划合同属于违规“通道”业务,其五是钜盛华涉嫌非法利用9个资管账户从事证券交易;其六是9个资管计划涉嫌从事非法股票融资业务;其七是9个资管计划不符合上市公司收购人的条件,其相关各方均无充分依据行使表决权,不具备让渡表决权的合法性前提;其八是9个资管计划涉嫌拉高股价,为前海人寿输送利益。

  八宗罪中,虽然最后一条涉及7月5日尾盘交易的盘口语言相对劲爆,但其实中心主题均围绕的是表决权,万科的核心诉求也是冻结表决权。

  这是杀手锏吗?

  首先,冻结或不冻结,9个资管计划现在已经是“死老虎”,发挥不了作用;

  其次,宝能的表决权管用吗?管用的话还用华润气急败坏地出尔反尔吗?宝能在万科之争中本来就不是决定大局走势的,现在只是捣糨糊的;

  第三,万科之乱的源头在于内部而不是外部,所谓内部就是原来的第一大股东即华润,华润现在是第二大股东,华润的诉求是实际控制万科成为真正的第一大股东,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万科的举报信真正的价值在水皮看来是切中了“风险控制”这个软肋,金融大局要稳关键是风控,而在9个资管计划中,表面看都有杠杆率,都在1:2,都不高,而且都有警戒线和平仓线;但是一旦成为收购的一致行动人,股票就要冻结一年,这样,所谓的平仓线就形同虚设,除非只有一个前提,万科股票天天涨,可以脱离地心引力,有人说可以追加保证金,但是姚老板真有那么多钱加杠杆干什么?!显而易见,这个问题不用宝能回答,要正面回应的是证监会和银监会,用银行的理财产品去买股票,股票被冻结了不能卖,如何保证融资的安全,理财产品能否构成一致行动人,如果不能,那么是否要解除,解除之后是否可以强平?如果能,那么,风险如何控制?宝能血本无归活该,那么,银行资金呢?投资人的资金呢?优先在哪里?

  万科的举报信给管理层出了一道难题,一道本来就摆在那里的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不能回避的难题。

  【网友征稿】看看王石姚振华“阵营”如何对垒:

  网友构想万科之争最好结局:创建“中国房地产公司”

  张忠文:万科举报一箭三雕 姚老板买不买左右为难

  丁正:为什么万科群发给媒体的《报告》不加盖公章

  陈明:万科的“举报信” 监管部门根本不用理睬

  法学博士王家国评万科之争:一切都需凭股权说话

  李由:万科各方都不是活雷锋 警醒A股公司存十大问题

  石路明:监管机构必须核查华润宝能关系 而非只发问询函

  余锦雄:按规则出牌注定要离开 中小股东永远是炮灰

  任秀红:从“天人安康经济学”角度看万科之争

  律师张远忠就万科举报的6点意见:某些方面有点操心多余

  华说:宝能罢免理由太过业余 万科奴隶一说莫名其妙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