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09:33 大众证券报

  财信网(记者 何玉晓)大股东爆仓后,慧球科技(600556)再因证代聘用问题引发市场关注。根据慧球科技昨日发布的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公司聘用鲜言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值得关注的是,鲜言曾为匹凸匹(更名前为“多伦股份”:600696)实控人、董事长兼董秘,在其任职期间,匹凸匹信披多次出现问题,鲜言本人也曾被上交所公开谴责,并遭上海证监局处罚。

  聘用证代遭问询

  对于近期市场的质疑和上交所的问询,慧球科技昨日做了公开回复。

  此前,市场强烈质疑慧球科技与匹凸匹原实控人鲜言存在关联关系,有传言称鲜言可能已经介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7月披露的新设子公司科赛威供应链(湖北)有限公司(下称“科赛威供应链”)、科赛威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下称 “科赛威智能”)、科赛威(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与鲜言控制的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间存在联系。此外,科赛威供应链注册地址为匹凸匹下属控股子公司荆门汉通置业有限公司(下称“荆门汉通”)持有的物业,目前鲜言等相关方持有荆门汉通部分股权。对此,上交所于8月2日向慧球科技发去问询函,要求公司核实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公司及公司相关人员与上述相关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其他利益关系或经济安排。

  在发布三次延期回复问询函的公告后,慧球科技昨日作出回复。对于“科赛威”与“柯塞威”音同字不同的质疑,慧球科技解释为 “纯属巧合”。公司表示,新设的子公司科赛威供应链注册及租赁办公场地于该物业内,该办公场地注册及租赁位于匹凸匹控股的荆门汉通楚天城物业内,公司与其已办理合法租赁手续,除此之外,与上市公司匹凸匹并无其他关联。

  公司还特别声明,就科赛威智能注册地址与公司大股东深圳市瑞莱嘉誉投资企业(下称“瑞莱嘉誉”)注册地同在一幢办公楼纯属巧合,公司及公司相关人员与瑞莱嘉誉并无关联关系。除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东鲜言先生在公司担任证券事务代表一职外,并未发现公司及公司相关人员与上述相关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其他利益关系或经济安排。同日,慧球科技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公司已聘任鲜言为证券事务代表。上交所8月8日发布监管函,表示慧球科技聘任陆俊安和鲜言分别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和证券事务代表,不过,经核实,上述人员未获得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要求公司董事会说明聘任不具备任职资格人员作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和证券事务代表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慧球科技不按相关规定配合股东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交所已对公司采取暂停信息披露直通车资格的监管措施,而对于慧球科技涉嫌存在的违规行为,还将对公司和有关责任人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截至目前,瑞莱嘉誉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1973.96万股,持股比例为4.999978%,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鲜言此前信披屡出问题

  “鉴于鲜言先生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运作上市公司的丰富的经验,本着为公司广大股东利益及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愿望,公司聘用其担任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负责处理公司证券事务及信息披露事宜。鲜言先生承诺将会参加上交所举办的董事会秘书任职资格培训。”慧球科技表示。

  资料显示,鲜言为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曾是上市公司匹凸匹的董事长,其在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任多伦股份(后更名为匹凸匹)董事、董事长。

  事实上,鲜言在任期间,匹凸匹信息披露屡出问题,鲜言也被上交所公开谴责、遭到上海证监局处罚。2013年12月,鲜言因未及时披露多伦股份实控人变更的情况而遭到行政处罚。今年,匹凸匹与鲜言也受到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经查,多伦股份在2013年到2014年未按规定披露控股子公司荆门汉通的多项对外重大担保、重大诉讼事项;而公司在2013年年报中未按规定披露前述荆门汉通对自然人方红星两笔债务的担保事项,合计金额5500万元。12月29日,匹凸匹公告称,董事长鲜言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

  “鲜言先生自董事会决议后即开始任职,担任公司证代是其自己的决定,外界的揣测都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法律规定其不能担任证代。”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昨日致电慧球科技董秘处电话,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对于为何鲜言担任证代而不担任董秘一职,上述人士表示,因为其在2013年和2015年受到过上交所监管措施,因此不能担任董秘。

  二级市场上,截至昨日收盘,慧球科技涨停,报收于16.19元。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