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十万亿"活水"灌注普惠小微企业,助贷平台正重塑银行普惠金融经营机制

银行十万亿"活水"灌注普惠小微企业,助贷平台正重塑银行普惠金融经营机制
2019年08月03日 13:19 券商中国

原标题:银行十万亿"活水"灌注普惠小微企业,助贷平台正重塑银行普惠金融经营机制 来源:券商中国

截止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余额已经达到9.97万亿。也就是说,银行十万亿活水灌注普惠小微企业,二季度就已经毫无悬念实现。

这9.97万亿中普惠金融贷款中,国有大行发放余额共2.58万亿,占比25.87%;股份行余额1.87万亿,占比18.7%;城商行余额1.49万亿,占比14.9%;农商行余额3.92万亿,占比高达39.3%。

我国不同商业背景的助贷主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零售客群基础稍逊、科技实力薄弱的城农商行们。

一个正在发生的趋势性现象是:助贷机器已经从“一锤子买卖”式的批发资金发放,到现在的重塑银行普惠金融经营机制。

从“我就想要一款产品”到“你帮我搭建整个机制”

在大数金融创始人兼CEO柳博看来,银行对助贷平台的诉求,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研发到整套体制机制搭建——有点从“授人与鱼”到“授人与渔”的味道。

“以前银行来找我们,说的是‘我就想要一款小微贷款产品,你帮我设计好’;现在银行来找我们,说的是‘我们联合运营,你帮我从理念、队伍、考核办法、制度上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且教会我’。银行一旦信任我们,那么它们要的就越来越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重塑贷款业务机制”,助贷行业资深人士、大数金融创始人兼CEO柳博告诉记者。

柳博很有资格发表评论,因为他创办的金融科技公司大数金融是行业内知名的助贷机构,高管团队包括原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零售条线、风险条线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外资的美国银行信贷风险部资深副总等;而其本人曾任曾任南粤银行副行长 、平安银行总行零售总监等职位,在任时主抓了沿用至今的多款个人贷款产品。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为止,大数金融协助商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近400亿,贷款余额150亿,不良率(银行口径)为2%;贷款客户下沉,户均贷款额仅在25万左右。

柳博告诉记者,大数金融目前合作客户为40多家银行,主要客群为“活跃”的城农商行。“活跃”指的是银行管理层在合规范围内,更具有嵌入科技或借力外部力量降本增效的意识。

“初级阶段,我们是帮助银行拓展差异化客群,比如银行做年化18%以下的客群,我们做18%~24%的客群。这个阶段助贷机构进入到银行白名单门槛不会太高,很多银行会将这种模式看成一笔对公贷款的发放,再基于风险转移的需求,引入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从获客到风险初筛,再到贷后管理,这一套流程我们很多同业(指助贷机构)已经都在做了。而现在,银行要求我们帮他们构筑信贷能力”,柳博说。

而“能力”,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多是科学理念的确立。“信用风险现在已经实现了全自动计算,但其实识别一笔贷款产生不良的几率更重要的是欺诈风险,而它发生在早期阶段。所以银行在指定考核指标的时候,不应该只盯着全周期不良率,而应该建立差异化指标。这归根结底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柳博以考核办法为例,来阐述银行构筑能力需要根本性扭转现有认知。

不同于咨询类合作的“一锤子买卖”,银行要求助贷机构帮助它们基于对目标客户的理解,从理念、机制、队伍、考核上重塑能力,并对结果负责。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大数金融在去年初与贵州某农商行进行合作,前者帮助后者打造了全新的贷款中心,风控模式和运营机制完全由大数搭建,人才队伍培训由大数完成 ;该农商行进行本地化获客和催收。

“他们派人驻场到我们公司,跟着我们的人进行审批和运营等工作。他们学习我们的管理制度,我们帮他们进行招聘和培训。我们的风控模型迭代,也会帮助他们迭代 ”,柳博告诉记者。这个在大数金融全面助力打造的贷款中心,开业后一段时间便占到了当地小微市场的45% 。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东方微银,该司基于小微企业税务数据,向银行提供一体化线上信贷风控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该行商业模式的扩容,同样反映了银行对助贷机构需求的变迁。

“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谈了很多机构。我们发现把数据分析出来并给到他们,他们还是不知道怎么去使用,最后就变成了人工参考报告。有信贷经验的客户经理,看到企业其他数据之后再看我们这边提供的数据,会得出一个直观的个人经验判断,再来思考银行现有哪些产品符合这些特征。我们今天给到合作银行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设计要素,而是涵盖整个产品后期产品管理办法、推广办法、激励办法,设置营销话术。正整一套都是提供给银行的,不仅仅是产品”,东方微银高管告诉记者。

助贷风控逻辑之争

几乎可以说,助贷机构强势崛起,要素皆具:

首先是政策环境:国内P2P爆雷后监管从严,大批P2P面临“生死考验”,而监管也给P2P指明了两个方向:转型为助贷服务机构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助贷机构有望进一步扩容。

其次是市场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面临调整压力。7月29日,央行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要求银行业压降房产领域贷款,进一步加大对小微金融企业投放。作为普惠金融领域主要资金融出方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其零售业务基础普遍薄弱,通过助贷业务可以“曲线救国”,缓解经营调整压力。

助贷模式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在某一细分领域的数据和优势技术,协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服务过程中涉及部分信贷环节,包括产品设计、风控、获客和运营管理,银行只需要提供资金和审批贷款给小微企业主,这体现的也是信贷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解决银行的供给不足。但由于多数助贷机构承诺兜底,不少银行将助贷业务变成了只提供资金的固定收益业务,而不是传统的需要承担信用风险的信贷业务。

“银行将风险都甩给助贷机构,确实是有一些风险,存在风险外溢问题,”大数金融董事长柳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例如,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约束,自身100亿元资本金,至多放1000亿贷款规模,但如果借力助贷机构,可能放到5000亿规模,远超资本金承受范围,一旦出现问题,容易风险外溢,掩盖了真实风险。

若长此下去,助贷业务在金融机构中业务占比越来越高,金融机构又远离核心风控等环节,最终可能导致丧失核心风控能力,影响到金融机构其他业务健康发展。

所以,监管明文(2017年末银监会非银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及今年各地银保监局相关文件)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这意味着,监管目前的指向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明确放贷人角色,压实风控责任,也要求助贷机构只做好业务协助角色,不要僭越风控等核心环节。

但这就留给业界一个问题:本身助贷机构就是对某一渠道引入的特定客群有深刻了解,而能基于这样的理解防范该客群欺诈等贷前风险。如果“风控不能外包”, 那么助贷业务里风控合作的疆界在哪?

业内正对这个问题在实际业务中深度思考,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风控能否外包取决于监管理念,我的核心观点是,风控可以外包,因为这符合信贷行业专业化分工理念。”一名头部助贷平台高管告诉记者。

他认为,助贷供应商在相关产业链上一定占据了较大优势,“核心企业银行等机构需要做的事情是对供应商的精挑细选,管理好供应商,而不是去做供应商要做的事情,才符合行业专业化分工的理念。”以不少中小银行与BATJ的合作为例,科技巨头推荐客户给银行,“而银行并不能从BATJ手中获取关键客户内生数据,银行如何做风险判断?最终还是BATJ做了贷前风控,因为他们才有足够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相对于助贷机构来说是割裂的孤岛,不可获得”,该高管直言。

柳博认为,在助贷业务中,相当于银行和助贷机构各自利用自身竞争优势合作,各自守好自身职责,承担各自风险。他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银行等机构需要做的是,管理好自身的供应商管理,借鉴银行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办法,综合考虑第三方的品牌、经营稳定性、技术能力和消费者保护等问题,对第三方进行间接监管,约束好自身合作伙伴。这也是一种风控,而且更为有效”。

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 普惠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2 中国广核 003816 --
  • 08-06 海能实业 300787 --
  • 07-31 海星股份 603115 10.18
  • 07-31 微芯生物 688321 20.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