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市场 > 日股遭遇活力门丑闻 > 正文
 

日本商界叛逆堀江贵文和他的活力门(5—10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6:17 东方出版社

  第五章 踹掉东京大学的叛逆青年

  一旦踏上命运的轨道,一切也就似乎不可逆转了。人生就是这样,也许你随时都在徘徊彷徨,好运总是和你擦肩而过,结果,晃晃悠悠之中,青春徒然逝去,人生一事无成。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去注意机会,或者你自己内心有没有一道没有打破的墙壁。其实,堀江的命运之门是非常平实无华的,任何人都可以经历的命运,却在他这里生根发芽,开出了
灿烂的花朵,走向了创业的一步,改写了一个行将沦落的青年的人生。

  这是一个外貌非常普通的日本青年。一副端正聪慧但又略带傲气的面孔,身体微胖,个头不是很高,言谈举止都非常的学生气,身穿名牌圆领衫,外套休闲衬衫,牛仔裤下是休闲鞋,轻松且洒脱。作为一个著名IT大公司的总裁,却从来不见他西服正装到处登场,始终是这样一身不拘小节的打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堀江贵文——目前日本知名度最高、成功之路最短、财富积累速度最快、个性最为奇特的风云人物。

  一、美国化的日本中学生

  1972年,堀江贵文出生在日本的九州地区福冈县八女市。在家里虽然是独生子,他从小却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家庭温暖。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一个非常孤独冷清的童年时代。父母都是公司职员,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因此一家聚集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并不多。一到寒暑假,自己便被父母寄存在祖父母家,家庭的冷漠导致了他喜欢在外面寻求感情的宣泄,热衷于在孩子群中出头,凡事都有些爱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长得还算聪明伶俐,所以一直很讨人喜欢。上学后,由于智力超群,在班里的成绩一直是拔尖的,常常是没有怎么用心学习,到考试时居然5分钟就交卷,而且经常拿到满分。然而,这样的优等生进入中学以后,却似乎就不怎么冒尖了,在一帮都是学习狂的同班同学们的衬托下,一贯爱出风头的他,竟然变得有些笨拙起来,既不显眼,也不出色了。中学的他,在周围环境的压力下,不知不觉似乎成了一个小混混了。高中快毕业时,周围的人都在忙于复习考大学,一直有些吊儿郎当的堀江在大家的影响下,也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自己今后的出路了。但是,“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到这个时候,要临时去突击成绩已经很难,尽管自己已付出了相当努力,但多次考试成绩都是在班上最后10名,为此,一贯争强好胜的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不过,在中学时期,堀江却有机会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使用计算机的工作,并得到了不错的报酬。当时,他在私立学校里帮助制作了学习英语的计算机程序,最后居然还拿到了数万日元的工钱。当然,到手的钱很快就用光了,而他本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数年后,这样的工作竟然把自己带入了超级成功之路。

  也许由于缺乏家庭温暖,这个孤独的少年经常有一些让常人觉得很奇怪的想法:什么想去

火星上看看呀,想探索清楚生命的神秘啦,想搞考古去解开历史之谜等等,听起来真有些不着边际。当然,他也有一些很物欲的梦想,诸如想买高档的法拉利车来开,想住在宽大的别墅
豪宅
里等。在他看来,要想实现这些梦想就必须有钱,而且,即便在今天事业取得成功后,对那些稀奇古怪的追求仍然没有变。从这个方面看,堀江对钱的执著可以追溯到少年时代。显然,那是一种有想法的执著,不仅仅是纯粹被物欲驱动的念头。而且,这种对钱的执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成为激励他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源泉。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在哪里都一样,上小学时,堀江就爱与大家意见相左而显得很不合群,从而经常受到周围同学的指责,说他“太美国化”,进入大学后也有同学这样讥讽他。这些因素后来对他认识经济本质和经营公司手法都很不入日本流,多少有一些影响,至少应验了今天“行事风格不像日本人”的世间评价。

  二、一定要上东京大学

  在持续的压抑和愤懑中,“小混混”的他开始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他希望自己能通过环境的改变,从目前的低潮走出来,更重要的是需要找回自己的自尊心。想来想去,他决定毅然离开让自己过得很不开心的家乡九州,到遥远的国际大都会东京去闯荡一番。离乡背井,远走高飞,对于这个小地方的高中毕业的青年来说,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1992年,堀江告别自己的故乡,踏上了北上的路途,当然,这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可是,东京的大学学费一般都是很贵的,特别是私立大学。堀江的家庭虽然属于中产阶级,但是他已经上了6年私立初高中,家里在教育上为他的花费也不少了。他觉得不能继续再给父母增添负担了,需要自立。想来想去,最好的能上学而又不花大钱的办法,就只有去考国立大学。于是,他便开始查询东京所有的综合国立大学。可是查来查去,在东京都的23区里,惟一可以报考的国立综合大学,竟然只有那个全日本最高的名牌学府——东京大学。这是一所创立于1868年的大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世界上很负盛名。以法律和政治很突出的这所大学,为日本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和治理国家人才,对于日本人来说,听到东京大学的名字就好比中国人谈到北京大学一样,难免都有些肃然起敬的感觉。上东京大学,以前根本连想也没有想过!这可是人生第一次面临巨大难关,对堀江来说,既然到了东京,就再也无法回去了,投考东京大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了周密的准备。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斗,跨越过重重难关,堀江几乎用尽了有生以来的全部能耐,把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终于考上了这个日本最高学府。而且在考试科目中,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英语。为了拿下这个自己最不在行的科目,他凭着顽强的毅力,竟然将多达200页的英语单词本死记硬背了下来,结果在考试中超常发挥,大获全胜。考上东京大学,是他长期受到压抑的自尊心的全面解放,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成功体验,也是他跨出的最戏剧性的一步。从此,他走出了人生没落的深渊,向着社会顶层迈进。这次挑战的成功,使他实实在在地认识到,自己的确具备成功志士所必须的超强的计划能力和执行能力。换句话说,对自我能力的重新认识和绝对肯定,是他从这场绝处逢生的个人奋斗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三、在堕落中重新找到自我

  堀江费尽千辛万苦进入了万众向往的东京大学,但攻读的专业却是宗教学,这并不是他所喜欢的学问。面对新的生活现实,堀江感到了另一种苦闷。由于天生具有的叛逆性格,使他无论在哪里,对习以为常的现实都有一种自然的抵触心理。在他看来,这个名牌大学,除了部分最终期望成为学者的学生外,对其他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有用的场所,而仅仅是许多意在镀金的纨绔子弟们逍遥岁月的地方。那些道貌岸然的教授们,虽然张口不离学术,出言必谈科学理论,但实际上彼此之间明争暗斗之激烈程度甚至远在肮脏的政治官场之上。面对这种消沉和黑暗的现实,来自九州地区的热血青年堀江贵文,又一次感到了人生的幻灭,再度动摇了他按照沿着传统社会为自己铺设的人生轨道走下去的信心。

  在这样的晦暗心境下,堀江的学习欲望日渐低落,对未来的迷茫彷徨和对现状的怀疑动摇不断在心里交错反复,关于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自己向何处去的苦恼,已经让他无法平静下来面对书本和课桌。首都大东京,这是一个欲望的魔都,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到处充满着诱惑。于是,他开始沉溺于打工挣钱和四处潇洒游乐。在基础部课程结束进入文学部以后,他干脆就不去上课了,也不去参加任何学生俱乐部活动,最后甚至连临时工也不打了,离群索居,消沉度日,放荡为生,整天热衷于赌博。一个日本第一流大学的学生,整整一年的光阴就这样被无意义地打发过去,生命就这样毫无意义地被消磨掉。最后,糊涂厮混的他,连自己的生活费都成了问题,有时竟然仅仅靠1000日元来打发大半个月的生计。名牌大学学生的堕落已经到了快无法收拾的地步。再度经历的人生最低谷的遭遇,不知为什么,在某一天命运又唤醒了堀江的灵性,和当年决定离开家乡九州远奔东京一样,他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鬼混下去了,必须立即改变现状。于是,他决定先找一份工作来维系目前窘迫的生活,然后再仔细考虑今后到底该怎么办。

  当时,日本泡沫经济刚刚崩溃,经济的空前不景气笼罩着全国。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适合自己干的临时工。似乎又是命运的安排,堀江竟鬼使神差地选择了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他找到一家用计算机为私立学校开发教材的公司试试。这是一个只有10人左右的小公司。由于堀江的聪明和灵敏,公司老板非常喜欢他。尽管每小时工资才900日元(作为技术性工作当时在日本是非常低的),但由于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还算可以,他也就接受了这份工作。上机一试身手,他发现计算机竟然和10年前几乎没有怎么变化,很快就找到了感觉。由于他天赋聪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许多新的技术,老板也完全放手让他去干。在不断推出新企划的过程中,如鱼得水般的工作进展让他那种久违了的做事的冲动从心底滔滔奔涌而来,沉睡已久的感觉被唤醒了,“我必须不断向上走,前进,前进!”堀江在心里悄悄地这样对自己说。这样,愉快称心的工作让他把东京大学的学业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四、踹掉东京大学无怨无悔

  1995年,在计算机上完全找到了感觉的堀江又找到了另外一家和计算机有关的公司打临时工。这一年应该算是日本的因特网普及元年,微软公司的“Windows95”开始在市场上全面销售,任何计算机都可以与因特网联结,网站和电子邮件也可以利用了。正是在这家公司里,堀江第一次遭遇到当时的高级机种——苹果计算机。那是一个既开发数码印刷方案,也开发计算机画像处理方案,同时还经营通信器材的公司。公司内部使用的是清一色漂亮的苹果牌计算机,而且是用内部局域网络联结起来的,感觉甚是壮观。对于当时只使用过装有Windows3.1的PC9801机型的堀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强烈的冲击。而且,当时日本社会上关于因特网的知识还不是很普及,即便一些大企业也很少有实现公司内部计算机网络化的。

  最初的工作是单纯地往计算机里输入数据,由于他心灵手巧,键盘熟悉,工作速度很快,安排给他的工作总是能提前完成。于是,公司很快就给他安排了类似于开发新业务的工作。他一会儿用苹果机帮助编辑数码摄像资料,一会儿又在用Photoshop(一种平面设计软件)处理画像,一会儿又去准备苹果公司的新产品发布会,一个人忙前忙后,十分活跃。后来,公司让他承接了一项新的工作:运营一个名为“Apple¬¬-Link”的供苹果机公司开发人员使用的计算机通信平台。那是一个以GUI(Graphic-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为基础的软件,据说是AOL(American-on-Line此处指“美国在线网”) 的原型。通过负责这项工作,堀江才真正地发现了计算机在通信方面的巨大潜力,切实体会到个人电脑只有联结到计算机网络上,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通过了解,他知道在当时的美国,一般的老百姓都开始通过苹果机联结到AOL(此处指“美国在线网”)彼此进行沟通了,计算机领域的革命性进步让他兴奋不已!分配到这份工作后,激情高涨的堀江完全进入了状态,尽管这个公司离东京大学校门仅有10分钟的路,他却从此再也没有跨进学校教室的门。一个骨子里充满叛逆精神的热血青年,就这样将无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状元之门”和通向社会一流“阶梯”的最高学府——东京大学轻易地抛弃了。多年后,堀江谈起这段经历不但没有感到遗憾,甚至还深觉后悔,认为自己被耽误了宝贵的整整4年光阴,并导致了自己事业成功的延迟。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也没有忘记从比尔•盖茨19岁就从美国哈佛大学退学出来创建微软公司的事迹中,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寻找到心理支持。

  五、触电因特网终于找到发迹支点

  有一天,堀江因为出席每月的例行会议而到苹果计算机公司去。在那里,对方人员告知他立即停止苹果公司为对抗AOL(此处指“美国在线公司”)而开发的“e-world”日语版的制作,让他准备创建苹果公司日本部的网页。这时,因特网对堀江来说已经不陌生,公司的“Apple-Link”也是和因特网相联结的。于是,他回去使用电子邮件的软件向“Apple-Link”的邮箱试着发送了一封邮件,居然发现用“Apple-Link”的软件可以接收到自己发出的邮件,天哪!这个触电般的瞬间,让他觉得似乎整个世界都被一个网络联结起来了,计算机世界之强大威力再次让他感到了空前的震撼。

  于是,他立刻开始向制作网页挑战。通过一番摆弄,将自己制作的“xxx.html(网页)”文档往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学生们开发的“mosaic(一个简单图形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的访问Internet上的数据的程序)”软件上一装载,自己制作的网页立刻就出现了。我的妈呀,真是太神奇了!他发现,因特网最大的特点就是“Hyper-Link(超链接功能)”这个装置,可以将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服务器上的各种形式的数码数据一并显示出来。这个发现让堀江顿时感悟到了一个潜在的巨大机会。从此,他便一头扎进书店,疯狂地阅读一切有关因特网的书籍,不分昼夜满脑子想的全是因特网的事情。啊,上帝,这世界真是要大变了,兴奋异常的他感觉到自己正阔步急行在IT革命的最前线。

  当时,日本正处在商用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不断涌现的时期,因特网逐渐步入商业领域,日本进入了因特网时代的黎明期。但当时,日本主流社会并不怎么看好因特网的商业前途,ISP只是多少引起了一部分企业的注意。今后的市场到底在哪里,大多数人都觉得看不清楚。堀江曾经回忆说:当时在日本真正认为因特网能够成为生意的人不过也就一百人左右而已,他当时就认定自己是这一百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之一,所以觉得自己一定会在这个领域内成功。而且由于因特网的出现,计算机领域也完全改变了:不问年龄和经验,大家都可以在同一个水平上竞争,这可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机遇!他觉得,仅凭这种魅力,就值得从东京大学退学了。坚信因特网有辉煌的未来也许有些盲目,这就是逆向思维的信念。但对于堀江来说,考虑问题往往需要逆向思维:在一个新的领域,暂时还没有出现市场的时候,反而应该认为它将会有无限的市场。面对空旷无人的荒野,是认为“这里空无一人,肯定没有生意”呢,还是觉得“正因为这里还没有人,因此将会有无限的机会”。一个人思维方式将最终决定事业的成败。尽管每个人对未知世界都会感到不安,但行事有无信念,结果将会绝对不同。

  凭着自己的直觉确信因特网前途无量,堀江立即建议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3人特别小组,开始了开拓利用因特网业务具体行动。大家四处奔走,到一些比较前卫的公司去推销网站制作生意,帮助客户通过网站宣传自身的业务。由于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时髦的主意,结果推销活动大获成功,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于是,他们全力以赴,从网页制作、服务器管理到企划和营销,全盘包揽,一年之间制作了数不清的网页。这段时间是极其忙碌而充实的,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虽然是打工,但能够找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做,而且又赚有不少钱,还不时能在媒体上露露脸风光一下,在他那个年龄,这样的人生真是再愉快不过的了。

  六、向女友父亲借债踏上创业路

  有一天,一个曾在证券公司工作过的同事突然跑来问他买不买美国NetScape公司的股票。这个同事进入堀江所在的公司工作,就是为了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为下一年出去独立创业开公司做准备。据他介绍说,自己原先的同事已经创办因特网公司3年了,现在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日元,业绩非常令人眼红。堀江知道,NetScape公司就是开发那个“Mosaic”软件的公司,创业者的年龄与自己相差不大,但公司成功上市后,股票价格涨幅惊人,牛气冲天,不仅自己身价倍增,同时也造就了不少亿万富翁。至于听到那个同辈人创业仅3年,销售额就达到10亿日元的成功故事,更让他饱受刺激。本来当时他对个人成立公司去创业还没有任何兴趣,但听到这些话后,他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看见了因特网事业无限的前景。“我为什么就不能试试呢”,堀江心里萌动着一种不服输的挑战冲动和不可名状的希冀。

  为了小试牛刀,从原来在工作上认识的朋友那里,他以独立的身份拿到了一份有关因特网软件的工作,结果干起来非常轻松,两个星期就完成了,报酬居然是80万日元,相当于大公司管理人员的月薪呢!这样一来,堀江心中翻江倒海的创业冲动再也按捺不住了,一定得自己办公司!于是,他谢绝了公司月薪70万日元的挽留,也谢绝了老板提出的出资合办公司的请求,决定向朋友借钱开公司。堀江到书店购买了“如何成立有限公司”和“怎样拟定事业计划书”等工具书。1996年3月30日凌晨4点43分,激情澎湃的他通宵达旦地写出了成立公司的“事业计划书”,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这样,堀江便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没有资金。堀江有热情也有点子,但现实问题是自己根本没有资金,该如何是好?此时,他想到的是向自己当时的女朋友的父亲借。主意已定,他便拿上事业计划书,在女友的陪同下去向她父亲进行说明。过分紧张使他出了一身大汗,好容易才结结巴巴地把内容说清。结果,到底是有女朋友这层关系,他筹到了关键的600万日元,其中500万属于借款,剩下100万是女友的父亲对这个公司的出资。借来了钱,总算跨过了最初的难关。

  创业的起点往往都是很平凡的。1996年4月,年仅23岁的堀江用600万日元借来的资本金,注册了一个名叫“On The Edge”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因特网业务,办公地点在东京港区六本木地区的一个普通住宅楼里。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昏暗而陈旧的小屋就是公司的办公室,办公设备也是一些二手家具和半旧的计算机。不管怎样寒酸,这个属于几个年轻人的小公司寄托着堀江的人生信念。堀江的创业总算是跨出了第一步,不过,这样的第一步将会对自己和日本社会带来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却是他本人在当时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

                                                 1—4章

     11—15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71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