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界叛逆堀江贵文和他的活力门(11—15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6:44 东方出版社 | |||||||||
第十一章 成功要素聚焦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特网时代是一个全面伸张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容易产生英雄的时代。不问身世,不管门第,大潮奔涌,人才辈出,才有了这个九州乡下少年的成功。他的成功,与其说是“时势造英雄”,倒不如说是“英雄造时势”。
任何人的成功都有他的道理,堀江的成功则有更深的道理。 一、抓住人的“第三欲望” 11年前的1994年,计算机离一般人还比较远,使用因特网的人在日本还不到1%,那时堀江就注意到了因特网今后在商务方面所不可预测的巨大前景。他发现,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抓住信息也就抓住了机会,一般民众都有对信息的一种天然饥渴,而且希望得到自己需要的个性化、有价值的信息,为此甚至会不惜支付代价——人们愿意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付钱,这就是商机,只要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就可以赚到钱。道理虽然非常简单,但能够很早就注意到这点,应该说是非常英明的。 1996年4月,他成立公司时,因特网商务处于ISP业务刚刚引人注意的阶段。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从而忘我地投入了进去,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其决断是正确的。特别是因特网进入宽带时期,链接费用急速下降,目前几乎不需付费,就好比免费的高速公路一样,大家都可以上来。由于利用因特网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此时,因特网商机便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作为提供高速信息检索的“Google”和“Yahoo”等公司,由于在这个第一阶段启动较早因而占尽先机,获得了巨大成功。堀江尽管没有赶上“第一班飞机”,但至少他在这个阶段已经注意到了商机的存在,并实施了一些探索,进行了具体实践,这为他后来通过超常的经营手法完成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是日本IT泡沫经济崩溃的一年。在这个倒霉的年头,无数新生IT企业被无情地淘汰,整个IT市场迅速降温,甚至有人预言,IT产业的成长完结了。在这个严冬时代,活力门公司幸运地搭上了最后上市的末班车,但却同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考验。市场的急剧变化对经营者的信念和毅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坚决地选择了迎难而上、坚持下去的路,并决定继续通过购并来扩大规模,尽快使公司形成因特网业务综合体。于是,他利用不少IT企业破产撤退的机会,果断地大举收购。在收购时,他以被收购公司的总资产、独有技术和销售渠道作为基本标准,而不计较它的业务种类和名称。为此,有人批评他随意性太大,缺乏一贯不变的策略。其实这是对堀江的误解而造成的偏见。作为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堀江对不利于公司发展的收购从来不去乱伸手。现在回头来看活力门公司的发展,你就会感到,在因特网领域内,堀江是非常老谋深算的。 在日本,曾经有不少人对社会知名度突然飞速提升的活力门公司完全不了解,所以他们经常问,活力门公司到底是一个干什么的公司。面对这样的提问,堀江回答说,我们是一个因特网公司。而对一般的人来说,因特网似乎很虚,还不能很具体、很形象地理解它。为此,他总是从基本理念入手,解释得深入浅出。作为一个经营者,堀江不可能按照传统的观念来定义因特网企业。因此他指出,因特网是一种主体媒介,拥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正在彻底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当然,因特网还是一个崭新的事业,也存在许多暧昧模糊的内容,就像细胞分裂一样,正在不断进化。如果今后在各个产业领域里都利用因特网,因特网就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联系在一起了。至于从事因特网商务,堀江认为,只要是新事业,只要有潜力,只要能获利,那就可以伸手去干。活力门公司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为建立这样的联系沟通而提供服务,让大家彼此尽量增加接触沟通的时间,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公司自身则通过征收服务费来获得收益。他坚定地认为:因特网这个媒介,有朝一日将超越世界上所有的媒介而成为最大的媒介,所以如果企业的产品将来能够在因特网上成为最著名的产品,那么也就意味着它成为了世界第一品牌。这样的说明,代表了堀江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简洁而明快的认识,非常有说服力。 堀江对因特网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技术上。他认为,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是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相互沟通和互动的时代。特别是在宽带的条件下,作为联系沟通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手段,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时空无拘束性方面,因特网有着其他任何通信手段都难以比拟的巨大优越性。一般说来,人都有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愿望,同时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这既是人类的生物性,也是独有的社会性。人通过与他人沟通,可以自由交换意见看法,彼此的思路就开阔了,互相的激励也使得每个人都更有创造性,也更能发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人类仅次于“食”和“性”之后的“第三欲望”。而因特网则以最合理的形式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这个欲望的平台。因特网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后,形成了一个广大的潜在市场,在这个市场里,目前正在不断衍生出各种各样新的商务,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现存经济社会的形态。正像堀江自己多次指出的那样:“因特网上的生意机会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因此,对于他来说,把涌现出来的一个个机会逐个变成赚钱的生意,就是经营公司的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在因特网领域里的领先地位,他甚至根本不在意别人批评他的公司“主业不清”,或“没有明确方针”等等。很明显,在经营战略和战术上,他采取的是纯粹的实用主义政策,“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无庸置疑,堀江的先见之明让他成为了一只不折不扣的“好猫”。 二、看准社会矛盾的焦点 作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堀江在这次惊天动地的“革命”中,巧妙地抓住并利用了日本社会一个最大的矛盾焦点来张扬自己,这一焦点就是所谓“僵化问题”(主要是指目前在日本政界和经济界普遍存在着60多岁的前因特网时代的人把持大权,他们思想僵化,反对变革。)。他首先站在20多岁一代的立场上来看日本企业在战后60多年里形成的金字塔式的人事工资体系。他认为这个以经济不断发展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社会体系,在今天实际早已走到崩溃的边缘。然而,广大年轻人却还照旧被引上这条虚假而根本不可能兑现的人生道路:进入大公司,拿着低工资拼命卖命,创造出的价值却被盘踞在自己之上的那些人剥削享受;即便他们能慢慢爬到金字塔上面,到时候也不可能得到今天剥削他们的这代人的优厚待遇了。因此,他开始煽动年轻人起来向“僵化时代”造反,号召他们起来挑战旧秩序,辞掉白领职业自己去创业,从而把握自己的人生。的确,他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前因特网时代的人们目前仍然掌握着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命脉,权力和财产几乎都集中在他们手里,而充满生命活力、拥有灵通信息和强烈消费欲望的年轻一代,却一直被迫处在一种被压抑和限制的苦闷状态。他们口袋里既没有足够的钱,在社会上也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只有被强制安排在虚幻而无保障的人生道路上,憧憬着玫瑰色的未来,循规蹈矩地在社会底层,受人剥削、卖力流汗。由于堀江自己取得了颇有说服力的伟大成功,再加上他露骨而煽情的激励,让无数同龄人对社会现状越发产生了不满,从而渐渐形成了与前因特网时代的人们的显著对立情绪,结果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两个阵营划分日益明显。 因特网是一个新生事业,难免会受到传统商业社会的阻挠,为此,堀江在动员一切手段,在商务领域中向传统势力发起正面挑战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冷静地分析其弱点并试图加以利用。日本传统商业社会的弱点主要是“老化”、“保守”以及“缓慢”,因此,堀江就向这些弱点发难,以“先进”“、前卫”、“迅速”作为进攻武器,引起那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一代的共鸣。他直言不讳地拿日本企业普遍是60多岁的总裁掌权这一现象开刀,主张趋于保守和反应迟钝的他们应立刻让位于紧跟时代步伐、头脑明晰的年轻一代,使日本经济重新产生活力,再度腾飞。同时,保守的传统商业社会对新生事物的反应经常是抵触和滞后的,对此,堀江明确指出,现存主流商业社会的这种倾向,其实是掌握权势的既得利益一代不愿意失去支配地位的自私表现,他们害怕变革会动摇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因此就强烈反对变革而力主保守。由于害怕和反对变革,他们对整个社会出现的变化就必然显得很愚钝且反应缓慢,甚至阻挠变化,拒绝变革。这不可避免地会和时代前进的潮流以及引领潮流的年轻一代产生对立,形成尖锐的社会矛盾。堀江旗帜鲜明地针对传统社会的这些弱点进行批判和揭露,并把这些弱点作为唤醒广大受压制的社会中坚力量的警钟和教育年轻人的反面材料,让保守阶层的对立面――年轻一代逐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责任,从而在赢得人心的战略上取得了明显优势。 因特网这种代表新生产力的新科技,由于其先进性和复杂性而让从“模拟时代”走来的人们望而却步,但却容易被没有任何成见和框框的年轻一代所接受。这就使得年轻一代在与拥有财产和权势的老人们的斗争中代表了新的生产力,从而赢得了绝对优势的地位。另一方面,IT时代青年精英们迅速成功的故事,也给了年轻气盛的他们向当今社会的掌权者造反的勇气。在这样的对立中,堀江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言人站出来,不断对上代人进行尖锐的批判和露骨的攻击,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当然很容易赢得正在逐渐成为社会栋梁的年轻人的支持和喝彩。于是,在两军对垒中,这些 “受着剥削的企业战士们”,往往从感情上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到堀江一边。这样,活力门公司的阵营越来越大,网站访问点击率越来越高,股票持有者也不断增多,公司的市值也因此日日攀高。可以说,成为对现存社会充满强烈不满的年轻一代的代言人,针锋相对地站出来向上一时代既得利益阶层公开发起挑战,对堀江来说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这不单纯是生意,实际也是政治!作为一个年轻的IT公司的经营者,堀江显然不仅明白应该如何做生意,还非常懂得政治。这再次证明了他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不过,堀江贵文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喜欢直接面对社会民众的人。在活力门网站的Blog上,有一个堀江本人开辟的“总裁日记”专栏,在那上面,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回答来自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长年坚持不懈。对于一个日理万机的新锐公司总裁,这样做是极其繁杂和辛苦的。但通过这个很细微工作,他就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社会,非常准确地把握社会思潮和舆论动向,从而不断思考下一个步骤,适时地推出举世皆惊的新战略。 三、利用商业社会法律漏洞 日本经过战后长期的改革,引进了民主和法治的国家制度,由此赢得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应该说,日本保卫自由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的法律是非常成熟和健全的。然而,此次活力门事件却让人们看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保守而封闭的日本商业社会中,由于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的原因,日本的商业法律体系依然存在着许多常识性漏洞。堀江此次突袭得以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找准了这样的漏洞,以合理而且合法的方式做成了一笔活力门公司成立以来最大、最快的生意。 在商务实际操作方面,他切实分析了现存日本社会的法律体系和商业规律,准确地发现了这个单一民族和封闭岛国的日本社会,在虚伪温情的遮盖下,其法律体系中居然有许多明显的漏洞。一些法规虽然可以提防外国资本的侵袭,却难以阻止一个冷酷、不顾人情道义的日本企业在本国开展欧美式购并行动。长期以来就对日本市场的封闭性和垄断性抱有疑虑的堀江,从自己“非日本的”价值观出发,发现在这个现象中,存在着十分惊人的商机,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些法律上的漏洞,发起一轮出人意料的攻势。同时,商业感觉极其敏锐的堀江还注意到,日本广播公司和其巨大的子公司富士电视集团之间,在股权构成上存在着“小控大”的矛盾现象,这也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只要控股前者,就有了掌控后者的可能,这可以说是他的一个创造性发现,也是封闭的日本商业社会潜在的致命软肋。此外,他之所以要介入影视媒介这个领域,是因为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外国资本购并日本媒体以控制日本舆论,相继实施了“电波法”、“放送法”和“排除大众传媒垄断法”,对进入日本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的外国资本实施了限制。实际上,依照这些法规,日本媒体就把外国资本拒之门外了。然而,像活力门公司这样的新生因特网企业,却不受这些法规的限制,因此他们可以如鱼得水般地穿行这些法律的盲点之间。总之,法律上的漏洞和封闭社会的软肋,给精明的堀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为了以小吃大,他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先拿下日本广播公司的经营权。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他打破常规,不采取通常的股票公开收购(TOB)的途径,而是通过场外交易,从日本广播公司的大股东们那里快速而大量吃进股票,争取拿到过半数的股票以取得控制权。事实证明他在战术上采取的步骤很高明。他的做法,正如东京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所阐述的那样,并没有违反日本有关法律,只是其手法在社会道义上有些不妥,也就是不符合传统日本社会的商业习惯。但是,这对一个向传统社会公开宣战,并蓄意要成为一个叛逆者和破坏者的堀江来说,并算不了什么。他认为,既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让资本说了算才是真正的社会正义,而不能因为传统的社会道义和商业习惯去随意歪曲资本的根本性质,以至于伤害广大社会小股东的利益。 在因特网和全球化时代,信息和资本已经没有了国界,而日本传统社会却依然希望通过政府保护和商业习惯等手段拒绝资本发挥其应有本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批判堀江利用法律盲点和破坏商业道义,他会不屑一顾。毕竟,彻底的实用主义者的他就是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的这样做的,这正是他取得成功的独到之处。无论如何,在不同价值观的激烈对抗中,因特网时代的现实主义者和真正资本主义的信奉者堀江,赢得了最终胜利。 四、深黯大众舆论的造势作用 除了利用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精神上的“代沟”来煽起对立情绪为自己的战略服务外,堀江也很懂得大众舆论的倾向对自己成败的影响。为此,他通过各种机会去争取自己和公司最大限度的社会曝光度,在尽可能多的场合中吸引人们的注意,从而获得更大、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他十分明白,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是一个“品牌万能的社会”,无论人和物,一切都需要知名度。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以及大作家等之所以能够轻松地赚钱,不过就是因为他们有“知名度”这个品牌号召力。而且,品牌号召力在这个真正“光阴如梭”的时代,绝对不能慢慢积累,而应当利用尽可能多的社会曝光机会火速形成。为此就需要制造火爆话题,让媒介注视和关心并向社会广为宣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炒作”。 个人是如此,企业也不例外。在因特网时代,网络经济的行为很虚拟,不是制造实物产品去买卖,只是依靠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润。因此,IT企业要想尽快让社会认识,除了日常业务活动的推广,还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和社会事件推销自己,这就是因特网新经济时代经营者所要做的事情。为此,堀江有意识地“制造”了一系列“事件”赢得大众的欢心和注目。比如,2004年,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IT企业,他提出收购赤字不断的近铁职业棒球队,目的是想为广大球迷提供更有魅力的赛事并打破老人球主会垄断的局面,这个看起来明显有些自不量力的举动,结果闹得日本全国上下一片轰轰烈烈,各大媒介争相追踪全面报道,这样,堀江贵文和活力门的名字一夜之间竟然变得妇幼皆知。虽然最终他的收购陷于失败(且不管他当时是否真想收购、是否真有实力收购),但却让他获得了最广泛的同情,从而使自己和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几乎不花任何广告费就让公司家喻户晓了。 另外,堀江在日本破天荒地想到了分割自己公司的股票,经过两次送股后,活力门股票单价大大降低,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买得起了,这也算是他的一个“神来之笔”。在他这样做之前,日本国内的企业经营者和股民对日本股票入市门坎非常高的状况习以为常,没有异常的感觉。然而,堀江贵文却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这个现象后面潜藏的巨大商机。他决定在日本用自己公司的股票率先开启发行小面额股票的先河,从而又一次名利双收。堀江的这种做法是对日本股票入市价格偏高问题的抗议和批判。基于这样一个社会正义,可以说师出有名,同时也大幅度向社会展示了活力门公司的“亲民色彩”。另一方面,活力门送股后,股价大大降低,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一下从2000多人而猛增到15万人,社会覆盖面陡然增大,公司的公众性迅速抬升。可以想像一下,日本最大的企业丰田公司的总资产为活力门公司的230倍,可股东人数也不过34万人,由此可见活力门公司股东之广和公信力之高。 精心策划,利用舆论,出其不意,一箭双雕,超小成本,超大回报,这是堀江贵文开辟的“第二战线提升经营”的核心。蓄意制造新闻,巧妙利用舆论,既争取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又急速提升了公司知名度和股票市值。当然,他利用大众舆论猛烈提升事业的最杰出的代表作,当数这次收购日本广播公司并觊觎富士产经集团的举动。这次行动涉及了日本政府、最高法院、最具代表性的媒介集团、整个经济界乃至全国民众。在长达2个月的事件中,可以说几乎日本整个社会的神经都集中在“堀江贵文”和“活力门”这两个关键词上,其个人露面频度超越任何名人,公司曝光度竟为所有日本企业之最。当然,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名利双收,战略目的达到,经济收入翻番,知名度攀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是那么理所当然。所以,当看到堀江贵文把炉火纯青的舆论操控术与非凡经营的手腕完美地结合起来,造就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果时,我们不能不感叹他过人的个人天赋和敛财本领。 五、采用冷酷无情的经营手段 活力门公司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堀江贵文的杰出领导力和出色经营才能。用一句话来说,他的公司经营模式就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和冷酷无情的成果主义的结合。作为时髦的IT公司,他没有去追逐那些表面上的花哨,而始终高度重视经营的基本——财务体制和现金流。在经营这个层面,不论是通过营销收入获得现金流,还是通过提升企业市值赢得财务现金流,他对金钱的执著可以说超现实主义的。外貌现代时尚的他,在骨子里却有异常保守的一面,具有相当强烈的经营危机意识。他深知企业生存的根本全在于现金流,经营的本质就是尽量把企业做大,增大资金进出规模,最大限度地赢得收入。商场如战场,竞争你死我活,因此,为了公司有一个健康的机制和丰沛的活力,他在活力门公司内部并没有用日本企业中流行的虚伪空洞的“大家族主义”去笼络人心以维持凝聚力,而是引进完全竞争机制,一切靠实力说话,一切都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太多的温良谦让,也没有什么平均主义,经营就是战争。成果主义的最终评价只有一个,就是金钱报酬的多少。出于这个坚定不移的经营观念,他从来不去主动表扬员工。他觉得工作做得好完全是理所当然,干不好的就应该淘汰走人。为了保持公司内部的紧张氛围,员工的工资评价就是基于同事间的互相评价,即数人评1人的360度评价制度。由于关系自身利益,员工们不得不非常冷酷地面对现实,完全杜绝了和稀泥的现象。由于完全采用实际业绩决定收入的模式,有能力的员工和一般新员工的工资差可以为10倍之多。如此冷酷、公正的氛围,没有人去嫉妒人、陷害人,大家都专心于工作,彼此没有时间去拖别人后腿,大家都在为了获得更好、更多的报酬而全力以赴。因此,拉帮结派等内耗现象也就基本不存在了。公司经费的支出,完全是在透明公正的原则下通过集体会议决定,就连身为总裁的堀江所需的经费支出也不例外。如,交际费不能作为费用报销,堀江出去和人交际都是自己掏腰包,这种管理对于维持公司内的平等和提高员工的士气非常有利。另外,作为IT公司工作必须使用的电脑,由于有私人使用的成分,公司决定让员工自己购买,公司只给部分补贴。这种在日本企业里算是很罕见的做法,却体现了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公正、平等关系。以上这些都反映了堀江经营公司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冷酷无情的竞争意识。 活力门公司依靠什么来保持公司的凝聚力呢?它主要是依靠经营的高速度,不断上升的好业绩以及持续扩大的规模。首先,公司发展速度很快,这就要求员工们都必须有相当的个人能力、忘我的干劲和高度的集中能力。由于公司内部引进了竞争机制,从而带来了全面的紧张感和危机感,减少了闲散和内耗,排除了无聊的内部争斗,提高了集团战斗力和加速冲击力。大家奋斗方向一致并且前进速度加快,和物理学现象一样,加速度导致向心力,从而间接地强化了集体的凝聚力。其次,不断上升的业绩为能够进入公司的员工们带来了远远高于一般社会人员的收入,业绩和收入切实挂钩,让他们感到了自己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从而更加刺激了每个人努力向上的意识以及对公司的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这对集体向心力的提升也产生了良性作用。最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社会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很容易引起员工们的社会荣誉感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自发地在内心深处产生由衷的“爱社(公司)精神”。这种油然而生的精神,绝不像多数传统日本企业那样,依靠老耄创业者的权威,依靠森严的内部等级和制度强制给大家,而是通过上面那些综合因素复合而成,最真实又最可靠。 创造活力门成长神话的这些内部机制的构成,都是堀江贵文彻底的现实主义和强大的领导力以及卓越的执行力的体现。它也许可以成为现代IT公司经营方式的一个典范。不过,在这个成功的体系中,恰逢如日中天的因特网事业的引擎作用固然不可否认,但堀江贵文的个人素质、能力以及人格魅力无疑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六、具有超常规发展的前瞻性 相信因特网事业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是这个IT时代的宠儿取得巨大成功的动力源泉。作为经营者,堀江不仅在实际运营战术中才华横溢,在战略上更是出类拔萃。特别是对所从事领域的前瞻性充分显示了他超凡脱俗的一面。下面仅列举两个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 这次活力门事件是堀江所瞄准的公司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一次具体实践。他很早就注意到,在因特网迅速普及的环境下,影视媒介面临着日渐严峻的挑战并且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堀江认为,与其说是电视和电影等媒介的未来会怎么样,倒不如说是宽带网上的影视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当然,也许是出于心理战的理由,他也曾经高呼一些危言耸听的口号,比如著名的“消灭报纸和电视!”据报道说,堀江曾经多次公开宣称:“最终一切都会成为因特网的天下,问题仅是如何将报纸和电视杀掉而已,把它们放在自己的伞下会更好杀的”,听起来真是让所有媒介都感到恐慌。从时代发展的潮流来看,他认为如果目前的影视媒介不进行改革,最后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宽带网的登场和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按照需求选择影视服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放弃传统的、无法选择的信息输入。在日本,宽带上网的用户已经突破1000万,这就加快了网上服务市场的形成和人们脱离电视、电影的速度。堀江发现,在网上观看好的影视作品,人们会互相频繁地联系交流,很容易产生流行作品,电影和电视却无法有这样的效果。特意花钱去电影院和在固定的时间段看电视剧都容易产生放弃情绪。因特网的“随时随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的束缚,又给予了每个人任意选择服务的自由,只要影视素材充足,随时都可以形成一个繁荣的新市场。从这样的战略分析出发,堀江发现了新的巨大商机,所以才决定通过收购日本广播公司来实现与拥有庞大的影视素材资源的富士产经集团合作,以将机遇变成现实。因此,从战略的角度讲,他这一步棋的确非常有先见之明。 不仅是希望通过与外部的战略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公司自身业务上的创造性拓展也很值得关注。比如,为了尝试向网民们提供有趣的素材,活力门公司自身创建了“宽带电影院”,自己制作电影然后免费分次播放,最后在节目之间插播赞助商的广告。此外,他们还开始提供一个叫“活力门流水线”的网络剧场作为网上节目的补充。至于广告的运作手法,除了制作电影等让赞助商提供经费而播放其广告外,他还想出了在自制节目中使用一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变相做广告。制作的电影和故事剧如果效果好,还可以发行DVD以及在电影院放映。当然,这种创造性的商务手法也会触及许多既得利益集团的神经。对于活力门的宽带电影院,手中掌握着日本主要企业集团的广告权益的电通公司和博报堂等就明确拒绝在那里投放广告,这是因为,日本的广告代理商一般在媒体发布广告时,可以从媒体和客户那里拿到15%的高额佣金,而活力门公司却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那样高的要求。不过,对这个问题,堀江认定影视媒介不久将走向没落,所以他认为变革只是时间问题。他仍然坚持继续开展以上这一系列业务,为获得巨大收获而做好准备。 活力门公司另外一个战略方向就是要进入金融业。在这个问题上,堀江本人很受日本软银公司总裁孙正义的影响。孙正义取得空前巨大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精通因特网的生意经,更主要的还是他有极其丰富的金融知识,并能够把它和因特网的商务巧妙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堀江很早就开始重视金融问题。他曾经反复强调:“今后的金融是因特网的金融。今后的趋势必然是电子银行,钱最终将成为数字的体现,也就是信息而已”,这是他对因特网未来作用的预见。由于因特网的持续发展进化和网民的不断增多,高达数千亿美元甚至上万亿美元的商业交易今后都将会发生在网上,这必然会带来大量的财务结算问题。对消费者来说,与其在银行和邮局通过网络进行支付,还不如自己直接用账户在网上支付。银行最终将变成账户管理工具,而因特网将承担起信用卡公司,甚至银行现在的角色。这样,钱只体现为数字,纸币和硬币等货币形式都将变得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意识始终超前的堀江非常关注这一点,不断推动自己的事业向金融方向发展,为此,他率先推出网上银行,注资“E-Bank(日本的一家电子银行)”,开始了新的挑战。尽管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他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在他看来,随着因特网的深入普及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高成本大量开设分行、支行,到处设置自动柜员机(ATM),并依靠书面或者电信寄钱汇钱收取高额手续费的银行,将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被正在因特网上形成的庞大金融体系所取代。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喜欢储蓄的民族。据报道,日本目前的民间金融资产总额已达到1400兆日元(约相当13,5000亿美元),为世界第一,其中存款为800兆日元,而目前日本存款利率几乎为零,如此巨额的存款让银行获利有多大简直难以想像。另外,据美林证券公司的调查,全球的亿万富翁人数约为600万人,其中美国有350万人,日本有150万人。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看,日本和美国的富人比例是差不多的。面对如此庞大的金融资产,绝大多数日本的富有阶层却似乎根本没有投资的概念,更没有金融知识(因为大多数人习惯认为金融是投机)。在堀江看来,这是一个极其令人遗憾的问题,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个问题也预示着难以置信的巨大机会。堀江认为,在日本人们总爱批判玩钱,其实金钱本来就是流动的资产,绝对不能将它固定死,需要人们来“玩”它,所以,钱的最好出路就是进行投资,使其获得最大的增值。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5-10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