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聚源数据研究所:加息后的时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14:57 聚源数据
聚源数据研究所 钟杰 黄翔 邓海 2007-3-22 去年以来。关于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一直刺激着中国整个经济体系,上至管理高层,下至股票市场投资人士,对于流动性充沛的情况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关注。2006年央行曾分别在上、下半年的4月28日和8月19日两次加息27个基点,并且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累计调高1%,显示出明显的货币紧缩倾向。 进入2007年,货币紧缩趋势不减。在2月16日狗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央行宣布由于一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到了15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4.9亿美元增加了67%,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贷款扩张压力较大,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将从2月25日起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次提升0.5个百分点,至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0%,压缩银行信贷从而控制流动性显露无疑。 据估计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项,央行就将锁定回收1400到1500亿元的流动性;考虑到央行票据投放量有增无减的现状,应该说至此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控制除加息外已采取了其他所有的方式。然而2月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去年末高0.9%,比去年同期高2.2%,新增人民币贷款5676亿元。因此,市场对央行采取加息的方式控制流动性,抑制信贷并防止经济和资本市场过热已有了相当的预期。 果然3月17日,仅在两会结束的第二天,央行在时隔仅7个月后再祭加息大旗,宣布自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加息的靴子终于踏了下来。 与去年的两次加息相同,可以认为本次属于央行对流动性调控的正常操作,从上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此次加息的发布时间来看,都是在宏观经济数据出台之后,因此对股票资本市场针对性不强。这点从3月19日,两市双双大幅低而最终以红盘报收来看,市场对于加息预期消化良好。并且我们认为,从欧洲央行前期的加息使得股市反涨,以及美国历史上十年大牛市与加息通道并行来看,加息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以及资本投资回报的充裕,是宏观经济良好的一种侧面反映。此次央行的加息是否也属于这种情况,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加息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热钱流入积极提速 美国东部时间3月21日,美联储宣布维持5.25%的基准利率不变,这是美联储自去年8月以来连续第6次维持利率不变。同时在相关声明完全抹去了加息这样的字眼。受此影响,华尔街股市随后大涨,并且亚洲各主要市场也纷纷走好。美联储此次维持利率不变与中国央行的加息27个基点使得22日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涨为7.7310比1,创出2005年7月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的新高。至此,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达4.9% 。 尽管中美之间存在利差,但不可否认加息为人民币升值带来额外的压力,这将进一步促进国际热钱流入国内。23日相关部门出台对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性政策,使得国内的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外资进入的首选,因此,加息可能带来人民币加速升值,和外围热钱的积极流入,从而在市场中为人民币升值受益行业带来机会,同时为资金面也带来有利影响。 2、加息为房地产带来的影响 尽管此次加息27个基点、幅度温和,也不是针对地产市场,但毫无疑问对其影响的不可避免的。 对于开发商而言,利率上调意味着融资成本上升,银行贷款利息负担加重,财务费用上升,对开发商资金链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讲影响会更大。对于购房需求而言,加息意味着按揭贷款月供的提高,尽管幅度不大,但对购房人心理预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由于加息下人民币升值,房地产是人民币升值受益行业,有土地贮备的企业占更大优势,成为加息对其最大的利好。总的来看,加息对房地产影响有利有弊,究竟哪种趋势占据优势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3、加息后的货币政策 此次加息,作为06年以来的第三次、今年以来的第一次,市场中对于今年是否还加息表示了强烈的关注。对于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 1、加息的根本原因在于宏观经济以及投资的过热,CPI指数接近3%,因此今后是否会继续加息,很大程度上还在在于以上几项指标的走势。 2、加息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否会造成人民币升值加快,影响到出口从而影响到国内经济以及对房贷市场的影响也是加息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人民币加息和美圆的维持不变,尽管利差有所扩大,但人民币升值预期完全有可能冲抵这部分因素,是否会造成外资的大规模流入证券资本市场,相成泡沫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综合认为,在07年度流动性泛滥扭转的可能很小,投资过热可能继续,不排除央行再加息的可能,但考虑到其他因此的问题,幅度应该不会提升,至于时机则需要宏观数据的进一步观察,因此至少两个月内加息不会再次降临。 表一 历次加息市场表现描述一览表
资料来源:聚源e财讯 聚源数据制表(www.gildata.com) 表二 1995年以来金融机构基准贷款利率变动详细表
资料来源:聚源e财讯 聚源数据制表(www.gildata.com) 表三 货币供应量一览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