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伊利公开“炮轰”蒙牛后神秘删帖,蒙牛默不作声,行业巨头互怼成风惹争议

风云激荡!伊利公开“炮轰”蒙牛后神秘删帖,蒙牛默不作声,行业巨头互怼成风惹争议
2019年06月20日 17:58 21世纪经济报道

风云激荡!伊利公开“炮轰”蒙牛后神秘删帖,蒙牛默不作声,行业巨头互怼成风惹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奉仙 深圳报道

6月20日中午,伊利股份突然发布公开声明,指责中粮集团蒙牛乳业破坏冬奥大局。

文章指出,蒙牛乳业将在6月23日的国际奥林匹克日向全球宣布被国际奥委会授予“饮料”类别全球合作伙伴。伊利股份称,这与国际奥委会已授权给北京冬奥组委的“乳制品”类别相冲突,有违奥运公平、公正、平等参与的原则,破坏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自主权,侵犯了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的正当权益。

伊利在声明中表示,为了确保像伊利这样通过公开竞标取得奥运权益的企业不受侵害,公司不得不进一步考虑:第一,是否退出与北京冬奥组委的合作;第二,在2024年12月31日之后全面终止与奥运的合作。

上述声明发布后,迅速在市场引发关注,被指责方——蒙牛乳业(02319.HK)午后开盘不久迅速跳水,股价由红翻绿,下跌逾1个点。不过截至下午收盘,其跌幅最终收窄至零。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发轩然大波之后的几个小时之后,记者注意到,伊利方面默默删除了在官方微信发布的《公开声明》。

对于删除《公开声明》一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伊利方面进行了求证,询问删除声明原因。伊利相关人士表示,“现在都是以(被删掉的)官方声明为主,暂时没有其它回应。”

另一方面,对于被伊利公开指责一事,蒙牛内部人士回应称,“关于这个问题,公司后续会有进一步的说明。”但截至记者发稿前,蒙牛尚未对外公开回应此事。

冬奥赞助权引发“炮轰”

从伊利近2500字的公开声明中采用的诸多词汇以及文章整体文风来看,“激愤”的情绪尤为明显。

划重点来看,伊利此次炮轰蒙牛,核心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赞助权。

按照伊利公开声明中的说法,2017年的时候,伊利集团通过公开竞标方式,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署赞助协议,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然而,中粮集团蒙牛乳业通过跟可口可乐合作,用另外一种方式入局,成为国际奥委会“饮料”类别全球“联合”合作伙伴。伊利认为,这是蒙牛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对其正当权益的一种“窃取”。

对于上述指责,蒙牛相关人士在6月20日午间曾向媒体表示会有回应,但截至目前仍未有声明。

以下是伊利股份公开声明全文截图内容(注:目前该文已经删除):

百亿营收差距背后的竞争史

伊利与蒙牛互撕的背后,是两家企业20年的恩怨情仇。

据公开报道,1999年,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还是伊利集团的副总裁,主管经营生产。由于和当时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产生矛盾,其辞职创立了蒙牛。

此后,牛根生只用了8年时间,就将蒙牛的销售额从1999年的仅4000万元,做到2007年首次超过了伊利。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中国乳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蒙牛与伊利之间行业地位发生更替在此埋下伏笔。

2009年7月,中粮入主蒙牛,成为其第一股东,此前已经逐步淡出的牛根生于2011年6月,正式辞任蒙牛董事会主席。另一方面,伊利的管理团队从2002年开始磨合,并一直管理公司至今。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蒙牛与伊利差距的重新拉开正是受此影响。

实际上,在牛更生离开的前一年,也即2010年,蒙牛还保持着领先地位。当年,蒙牛总营收302.65亿元,利润12.37亿元;同时期的伊利,2010年总营收297亿元,利润仅为7.77亿元,只有蒙牛的62.8%。

但到了2011年,蒙牛总营收增长为373.88亿元,利润为15.89亿元;伊利2011年营收增长为375亿元,利润为18.1亿元。

此后,便进入了伊利单方面碾压蒙牛的时代,伊利正式成为中国乳业老大。虽然2016年9月,牛根生以“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回归蒙牛,但蒙牛与伊利的差距显然难以弥合。

从2018年年报来看,伊利股份2018年营业收入为789.76亿元;而蒙牛乳业2018年营业收入为689.77亿元,两者之间正好相差100亿元。

此外,目前伊利的A股市值接近2000亿元,而在香港上市的蒙牛市值仅有伊利的一半左右,最新市值为1196.9亿元。

同行互怼硝烟四起

在伊利“手撕”蒙牛之前,6月以来已经连续发生多起企业“互怼”事件。

事件一:遭美团窃取商业机密?饿了么已报警,称正配合调查

6月20日消息,据网易山东消息,山东淄博市场监管部门对美团外卖强制商户“二选一”调查时意外发现,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脑中存有大量饿了么非公开的核心商业数据。

对此,饿了么方面称该报道属实,目前已报警,美团方面则暂未回应。

该报道中显示,美团获得的饿了么数据包括:淄博市上线饿了么平台的商户信息、淄博饿了么销量前20%商户统计、饿了么商户30天交易额对比、饿了么独有商家统计等共30余个文档表格,甚至包含饿了么部分岗位人员的薪资。

另外,涉嫌被窃数据文档中还有一份关于某月“饿了么商家合作统计”的表格,美团直接列举了其业务人员通过强制性“二选一”协议,“打掉”的饿了么交易额。协议签订后,商户向美团平台缴纳的服务费率可由交易额的25%降低到18%。其中,美团某业务人员签订了10家商家,共计“打掉”饿了么交易额46567元。

事件二:格兰仕3天连发7篇声明怼天猫

6月17日,格兰仕发出第一份“关于格兰仕在天猫平台出现搜索异常的声明”,对外公开了格兰仕和天猫之间的争端。在这份声明中,格兰仕称,自2019年5月28日格兰仕拜访拼多多以来,格兰仕在天猫平台的搜索端陆续出现异常,导致正常销售遭遇严重影响。

对此,天猫相关人士一度表示,在App搜索“格兰仕”显示是正常的。

此后,格兰仕火力升级,在官方微博连发六篇公开声明,分别题为《请加入正义的一方》、《正告水军》、《请天猫高层听听真实的声音》、《请天猫高层站出来说法》、《格兰仕消失了吗》、《别玩阴的》。

就在6月20日下午,格兰仕官微发布最新微博,并@天猫。

 

事件三:格力实名举报同行

说到互怼事件,格力实名举报某公司无疑是近期“同行炮轰”之首。

6月10日,格力电器官方微博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举报信,举报某公司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几个小时后,某公司空调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认为格力在“6·18”空调销售旺季来临前,采用诋毁手段,属于明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某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提起诉讼。

当日晚间,格力电器再发微博,晒出8份由第三方机构对某公司空调的检验报告,附文称“用事实说话!我们已准备好充分证据供监管部门调阅,并视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

6月11日下午,格力电器在珠海总部接待了部分媒体。工作人员还在现场开箱检测某公司空调能效。现场检测中,多款被检空调能效均低于国家规定数值。

6月12日,格力电器电器再发微博,表示将继续通过各类渠道不限量购买某公司生产相关空调产品,并通过自有实验室、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和免费提供给任何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公开互怼之风引发争议

随着企业同行公开互怼事件不断发生,对此质疑的声音也不断增多。

今日伊利的公开声明发布后,虽然有部分声音认为是事实就能够“怼”,但也有不少人士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讨伐檄文”式的公开声明不合时宜。

部分人士指出,将企业间的竞争冠以“民族大义”、“国家大局”等词汇,有“扣帽子”之嫌疑。有市场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要回到互相检举的时代吗?即便说的是事实,但这种做法也挺low的。”

还有企业家在朋友圈表示:大企业竞争,越来越喜欢公开硬怼了。其实竞争就是竞争,争取消费者长期认同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像两可乐、奔驰宝马之间的竞争,长达百年,静水潜流,慢慢变成真正“友商”。现在,国内大企业,动不动把普通的市场竞争上升到家国大义,公开向政府举报投诉同时动员很大的媒体舆论,pr+gr一起上,主要不是在竞争消费者而是在竞争公权力助拳。

一言不合就开撕,究竟是企业竞争的正当选择,还是同行间不必要的“低级竞争”,确实值得探讨。

(本文来自于21财经)

蒙牛 伊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7 苏州银行 002966 --
  • 06-25 丸美股份 603983 --
  • 06-25 大胜达 603687 --
  • 06-25 中信出版 300788 --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3.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