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连跌: 腾讯连续22日回购难稳股价
本报记者 白杨 北京报道
近期的腾讯动作不断:截至10月10日,腾讯已经连续22个交易日回购股票;国庆节前夕,其还启动了新一轮组织架构重组。但是,这些利好并没有扭转其在资本市场的低迷状态。
10月10日,腾讯报收于286.4港元/股,当日下跌2.52%,市值为2.73万亿港元。这是腾讯自9月27日以来,连续第9日股价下跌,而这也创下了腾讯上市后的最长连跌纪录。
实际上,资本市场上日子不好过的并不只有腾讯。在BAT三巨头中,阿里巴巴10月9日的收盘价为146.94美元/股,较其年初最高时的210.86美元/股已经下跌超30%;百度的股价较高点也下跌超29%。而腾讯的跌幅最大,其股价较年初已经下跌超39%,市值蒸发了约1.78万亿港元。
西南证券分析师陈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全球中概股和A股都出现下跌。其中,腾讯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移动端流量红利将结束,而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中,其很难继续保持以往的增长速度,所以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也向记者表示,中概股股价的下跌,并不单纯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也与整体形势关系紧密。而腾讯目前股价持续下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游戏业务的前景仍然不明朗,尽管其在公司战略上做出了一些调整,但短期难以兑现。
游戏的利与弊
根据腾讯9月30日公布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其互动娱乐事业群(IEG)虽然予以保留,但对其原先包含的业务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拆分。准确来说,未来的IEG将只剩下游戏和电竞业务,而原来的动漫、影业等业务则并入新成立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在业内看来,这种调整意味着腾讯要保持游戏业务的独立发展,这或许与游戏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关。
在腾讯的营收构成中,游戏一直是贡献最大的业务,其占比一度超过50%,到2017年,游戏占腾讯总营收的比重才降至37%。因此,腾讯一直被贴着“游戏公司”的标签,尽管腾讯并不乐于被打上这样的标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腾讯过去几年股价的成倍增长,游戏业务居功至伟。
然而,游戏业务的好日子从今年开始出现了转折。实际上,去年腾讯推出的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便因青少年沉迷的问题遭到舆论批评。
而今年初,监管部门暂停了网络游戏版号的备案和审批,这也直接影响到游戏厂商的收入。根据腾讯二季度财报,其网络游戏收入为252.02亿元,同比增长6%,环比下降12%。
去年,腾讯投入重金拿下“吃鸡”游戏的版权,代理了《绝地求生》国服并相继推出两款正版手游,同时也获得了数量庞大的玩家用户。但是,现在因版号问题,已上线的游戏却迟迟无法商业化。
不仅如此,8月30日,八部门联合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求国家新闻出版署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总量限制”的消息无疑给饱受版号困扰的游戏行业雪上加霜。
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腾讯在今年发布的两次财报中,表现都低于外界预期,股价下跌与此也密不可分。同时,监管问题也困扰着整个游戏行业,多位游戏企业高管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对于政策的风向现在无法预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其中一位企业CEO告诉记者,“自己发布的新品写着预计年底上线,但到底能否上线,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伽马数据高级分析师刘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游戏行业此轮监管的加强,其实与之前的负面舆情密切,归根究底是移动游戏近年来粗放式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诱导青少年付费,防沉迷系统执行不力等。
刘超认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游戏行业应该草莽发展,规避消费陷阱等,严格执行防沉迷系统,减少负外部性。“监管更加严格,对游戏产品合规性要求更高,对于出品精品游戏的企业更为有利。”
陈杭也向记者表示,对腾讯而言,股价的下挫也不失为一次调整的契机。对于游戏业务的未来,倘若形势转向乐观,腾讯依然会是最大的受益者。若监管持续高压,腾讯此番战略调整,也让其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腾讯新的战役
10月10日,瑞银发布研究报告将腾讯的目标价由450港元/股降至400港元/股,其认为腾讯的游戏及广告业务均受监管所影响,现时仍在等待游戏批核重启及《绝地求生》(PUBG)审批情况,同时针对游戏、电商、P2P及教育等的监管亦影响到广告行业,所以下调其未来的每股盈利预期。
不过,瑞银仍然给予腾讯“买入”评级,认为其平台庞大而近期宣布的重组亦属正确策略,尽管短期正面催化剂不多,但仍看好其长远风险回报。
国金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指出,2018年对腾讯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是腾讯的流量基础、商业模式和产品储备都没有受到实质性破坏。游戏业务的减速主要是政策影响,网络视频、音乐、支付等业务的强劲增长则展现了腾讯的活力。
这亦是很多业内专家持续看好腾讯的原因,他们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腾讯的股价已经创下近15个月的新低,但其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实力并未因此改变,其掌握的资源和各方面能力,依然是行业的佼佼者。
国金证券也提出,虽然无法判断互联网行业监管趋严的趋势会持续多久,但通过历史经验预测监管趋严的长期后果——客户和行业资源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腾讯、阿里等巨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触角越伸越长。“即便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速趋缓,但腾讯的增速仍然有望高于同行,一旦互联网迎来下一波高速增长期,掌握了更多资源的腾讯也会迅速受益。”
从腾讯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也可能看出,To B类业务将是腾讯新的发力点。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整合了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该事业群将是整个腾讯公司B端业务的集大成者。
刘兴亮告诉记者,专门成立云与智慧产业群,体现出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云计算、AI产业的重视信号。其次,也反映出腾讯在互联网下半场,要全面To B的态度,这也将会给B端业务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是To B业务的先行者,无论是阿里云,还是新零售,其布局都早于腾讯。因此,腾讯在发力B端业务的道路上,与阿里巴巴的正面交锋将在所难免,而且将比以往的竞争都更加激烈。
有分析认为,阿里巴巴在To B类业务上占有先发优势,已经建立起竞争壁垒。但这并不代表其一直具有明显优势。陈杭表示,首先B端市场的容量足够大,而且远比消费互联网的市场要大,无论是对阿里、腾讯,还是其他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增量市场。
其次,腾讯在之前的组织架构下,各B端业务是分散作战,现在整合到一起,这个变化非常重要。不仅如此,腾讯虽然布局较晚,但其早已具备了可以服务B端市场的技术和能力,更何况微信和QQ两个社交王牌在手,腾讯在B端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编辑:张星)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