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事”升级前,重回谈判桌的关键是什么?
3月23日,美国以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为筹码,发起了史上空前的贸易战。这场贸易战还涉及中国对美国技术的投资并购,美国同时计划将一项贸易争端提交WTO。几个小时后,中国商务部公布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这是中国对贸易战的第一波反击。如果美方公布加征关税的进口商品清单,中国必然会有新一轮反制措施。
对于中美经贸乃至整个中美关系而言,这是从未有过的局面。中美关系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贸关系则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如今,贸易争端升级在这个“压舱石”上撞出了一道裂痕。正因如此,投资者不仅对中美经贸关系感到担心,也对中美关系的走向有诸多猜测。建交近40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关键期。
中国一直表态不希望打贸易战,不过一旦事关切身利益,的确退无可退。商务部发言人称“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放言“我们会奉陪到底”。这表明“战端已开”,就是“硬碰硬”。即使如此,贸易战没有赢家。我们仍应秉持理性、建设性和务实的态度,在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寻求有效沟通和解决之道。这场贸易争端烈度如何,又将以何种方式回到谈判桌上,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妥善地管控和处置争议。美国将在未来15天内公布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最终清单发布前还有30天的公示期。这意味着“战事”升级前,双方还可能通过谈判求得解决方案。
这场以301调查为武器发起的贸易战,旨在平衡中美贸易关系,美方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提出多重指控,特朗普甚至要求中方“立刻减少1000亿美元逆差”。中方尚未对这些指控提出充分的辩驳。站在全球贸易的立场考量,这种做法损及中国企业,却未必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获益。一来很多品类的中国制造已是美国市场的 “必需品”,加征关税推动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生产生活成本上升;其二,就产业结构而言,美国进口比较多的中国商品,原本就不体现美国的产业优势。这不会如政策始作俑者期望的那样,带来美国相关产业的复兴和工作机会的增加。
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很多产品是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结果,即使其最终体现为“中国制造”,价值链的大部分可能为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全球公司分享。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势必导致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害。包括美国零售商协会在内的45家美商协会先后对这项动议说不,或许能够说明问题所在。这大概也让我们在这样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阴霾中,对全球化多一点信心。
中美贸易不平衡始终是难以避开的话题。只是在中国加入WTO十多年后,我们应该以不同的视角观察这个问题。不可否认,无论是在制造和服务领域,美国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中国居于中低端。不过现实是,中国已经开始寻求高质量增长,希望跻身于中高端。中国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从福耀玻璃、比亚迪的电动大巴这样的绿地投资,到一系列涉及保险、能源、房地产等领域的并购交易,日渐活跃的中国资本意味着中美商业之间有了全新的对话方式。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的变化:10多年前,美国政府的财经团队给出的药方,是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消费拉动,而非依赖于投资。过去几年,消费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中国正在开启一场4亿中等收入群体驱动的消费升级。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意味着丰富且规模庞大的新商业机会。
中美均应为这种商业机会变为现实做出努力。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已经宣布全面放开制造业,并加快金融、电信、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服务开放。这必然催生若干个万亿级市场。跨国公司在这些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山寨中国的终结和廉价时代的结束,暗示中国公司终可能和美国公司乃至其他全球企业同台竞技,尽管他们跻身中高端还要假以时日。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一样,需要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两国的政治家更需要承担起责任,以全球化和开放思维,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造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责任编辑:孟敏江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