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将“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创新带

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将“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创新带
2018年03月03日 19:51 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郭敏敏 深圳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2018年两会关键词。《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本届入选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也不乏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据了解,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此次携带了6份提案参与会议,其中3份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认为应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互动合作、以多种方式加深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交流融合、多措并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

同时,在他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深港合作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和内涵。因此,他建议将“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创新带,以推动建设“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打造深港两地开放融合最前沿。

此外,他还提出《建议加大外卖包装垃圾治理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新战役》、《加大吸引力度,打造全球性留学目的国》等提案。

促进人才流动、高校互动、青少年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港澳地区一直是中国内地“引资”重地,也是“引智”的重要源泉。

在朱鼎健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被提到紧迫的议事日程,增强湾区的国际化人才比例,推动湾区人才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吸引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成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他建议多措并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第一,全面取消港澳人才就业许可;第二,推进财税改革,减轻大湾区港澳人才税负水平,一方面率先推行个税改革,增加专项扣税,另一方面则采用财政手段,发放港澳高端人才税额补贴;第三,促进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直接执业;第四,建设港澳青年人才公寓,提供安居保障。

他指出,人才的聚集和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多措并举吸引更多的港澳人才融入湾区和内地改革发展中来,将有利于推动香港依托祖国的发展实现长期繁荣稳定。

除此之外,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还提出了要以多种方式加深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互动合作的建议。

推动建设“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深港合作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和内涵。

朱鼎健认为,在这一新的背景和机遇面前,建议推动建设“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实现深港两地更为深入的资源要素整合、科技创新产业聚集,进而推动深港两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新发展。

2017年初,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将河套地区定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但科技园仅有87公顷土地,一来面积较小,二来还相对孤立,附近没有成熟的科创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从长远发展来看,势必需要将深圳河沿岸地区作为最佳依托空间,特别是将深圳河沿岸深圳侧作为依托。

深圳河沿岸贯穿了深圳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个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及龙岗区大鹏、葵涌、南澳三个街道。为此,朱鼎健建议以落马洲河套地区的科技园为枢纽,以深圳河沿岸深圳侧为轴线,推动建设“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

首先,朱鼎健建议提升开放层级,建议将“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创新带,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系统研究分析,清查改革重点,实行更加开放政策。建议在金融、专业及科技服务等领域率先突破,进一步放宽香港及境外投资者的准入限制,允许科研等资金跨境自由流动。同时在口岸人员编制、管理体制、通关流程、信息共享等方面实施全面深化改革。

其次,他认为应持续探索引入新制度,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允许“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探索建设“CEPA+FTZ”示范区,实行“一揽子”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率先构建符合国际惯例、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则体系。加大在市场准入贸易规则、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带动深港两地人员交流合作。重点推进国际人才吸引、服务、奖励、创业、宜居、资质互认等方面改革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激发人才创造的体制机制。

最后,他认为深圳河两岸应协同规划、逐步推进,明确发展定位。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订“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建设发展规划,并且要注意点线面依次发展。深圳方面,可先以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停车场区以及罗湖小河套地区,这三个面积总数为310公顷的片区为突破点;香港方面,必然以落马洲河套地区的科技园为发力点,以“一国两制”合作示范区为发展定位。经过协同规划发展,逐步将深圳河两岸各个功能区连成线,进而辐射成面,形成港深科技创新带。

此外,要明确规划发展的定位,他建议将“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打造成为国际科技研发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高新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示范区、粤港澳及全球青年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要素高效流通实验区等。长远来看,科技创新带应连通深圳、香港两座超级城市的所有科创基地,进而向更广泛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辐射。

(编辑:赵毅 校对:颜京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