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电荒”不能承受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05 中国经营报

  记者手记

  煤电之争早就被明眼人看透: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供求关系,而在于体制问题。“除了电煤放开和电价管死这一制度矛盾外,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管理部门也是重要原因。”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曾说。

  但时至今日,在大部制改革在各个领域都轰轰烈烈展开之时,为何广为期待的能源部却还是犹抱琵琶,只以先设立一个能源局为过渡?

  其实,这正说明了一点:能源问题十分复杂。它涉及的面太宽了,包含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以及核能、风能等行业,自然就牵扯到太多的利益关联方,实在是阻力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在众多能源当中,电能的地位却又十分微妙。一位电力系统的业内人士私下对记者感叹道:你看最近柴油紧缺,一闹“油荒”,国家上下都非常重视,重油轻煤是向来的惯例,恐怕煤炭还没有成为国家考虑的主要问题。

  也难怪像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用志在全国“两会”期间会痛批:“现在广东缺电600万千瓦,这个缺电不是今年缺的,年年缺,责任在哪里?责任就在审批机构。在欠发达地区建一个电厂,不仅周边用电紧张可以缓解,地方经济也可以活起来。但是一个电厂审批就办了三五年了,跑北京不知来了多少次了,现在还没有批下来。这种体制不改变的话,很多事情事倍功半。”

  放到广东这个地区来看,博弈更是十分厉害。一位南方电网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对电网改革的方向设定为,“主辅分离,输配分家”,但是分开之后,政府强制做事就会变得很困难。那么,如果再遭遇类似的灾害,很难像这次一样这么快就恢复(有业界观点认为,这次能较快恢复,若不是强大的政府协调力量做支撑,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更严重的会造成类似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

  不仅电力系统上下游有分歧,南方电网和广东省当地也有过一场颇有意思的争锋。今年初,从广东省副省长谢强华处传出消息,通过物价局一年多的成本监审,发现电网公司利润空间非常大,投资回报率高达11%,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所以,广东曾计划下调电价。但没过两天,南方电网公司就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一份紧急报告,阐述电力紧张的境况,矛头直指此前的降价计划。

  事实上,南方电网利润十分丰厚,但它是央企,财务得上交财政部。而广东省虽然是南方电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由于南网公司长期未分红,所以一直未从中直接获益。降价一举正是想通过降低广东经济发展成本,把电网公司的利润“社会化”、“福利化”留在广东。但事后还是不了了之,广东省在此次博弈中到底还是敌不过央企。

  改革是条血路,必然有得有失。不作出适当的战略性让步,怎么能换来最后整体性的进步?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次雪灾,以及即将到来的最强电荒考验,其实倒也可以有点积极作用,那就是提醒了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再锱铢必较于各自利益的得失,损失没准会更大。

  互联网站内

中国经营报记者:殷毅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