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十年一百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05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至今已经30年,而银行体制的改革也同样迈过了30年的历程。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在经历银行体制改革的30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78年,上海市存款244亿元、贷款153亿元,而2007年,上海市银行业的规模发展到存款近3万亿元、贷款1万多亿元。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上海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节点?在未来的发展上占据了什么先机?目前,银行面临哪些问题?对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这个国家大力倡导的方向,在实施上还存在哪些困难?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银行领域的诸多人士,以真实地反映上海银行业发展的现状、走过的路程。

  李安定:银行改革经历三个阶段

  1981年4月,美丽而宁静的无锡太湖饭店,一场由上海金融学会筹备、全国众多金融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热闹地持续了10天,中国银行体制改革的一段新乐曲从此奏响。

  在李安定看来,上海当时正是因为有这一群热衷金融研究的人士(据说高峰时期有60多人),才在随后的时间里,产生了很多金融创新,开全国风气之先。

  是次无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中央银行制度,也是在当时现实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国内首次讨论中央银行制度的座谈会,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上传汇报,1983年9月,国务院最终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李安定,现上海金融学会的秘书长,一个有近40年时间的老央行人,给我们讲述从央行上海市分行职能转变开始的上海银行业30年发展历程。

  九十年代前:市场化基础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上海银行业3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到1984年;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到1990年;90年后则是第三个阶段。”李安定认为。

  在第一个阶段里,主要的事件是工商、建设、农业、中国四大专业银行的设立。(见表一)

  记者了解到,工行的分家当时是一项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工程,全国很多地方,因为关系没有处理好致使当地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关系紧张。但在上海,由于当时的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李祥瑞的推动,工行的干部配备力量都很强,人民银行方面则主动机构精简、人员精简,坚持没有设立县支行,该级公库业务分别由工行或农行代理。“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下面都是没有支行的。”李安定说。

  “在第二个阶段,进入市场化阶段,银行间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人民银行开始逐步专门行使金融调控的职能。”(主要事件见表二)这一时期,央行上海市分行的自主性得到大大加强。一个重要的转变发生在1985年,央行上海市分行在信贷资金管理上经央行总行允许开始实行差额“块块包干”,即在上海市,之前的资金由央行总行和各专营总行之间统一调度,但之后,将由央行上海市分行在各专营银行上海分行之间综合平衡。该差额以1983年的存放款差额为基数,以后增加的存款都可以全部留在上海,供央行上海市分行统一调度。

  记者了解到,这种自由度的提高为后来的一系列创新打下了基础。例如由于专营银行间经常出现头寸紧张的局面,1986年8月31日,工行上海市分行主办的短期资金市场在南苏州路195号诞生,当时办理两项业务:同业拆借和票据贴现。这个全国首批地方性的有形资金市场,每周四上午交易一次,当年年底交易金额就超过了28亿元,更为后来全国性的拆借中心打下了深厚基础。

  类似的还有在票据、外汇、债券等方面的一系列地方性金融市场的建立,而这也为央行上海市分行探索公开市场操作、吞吐货币提供了前提。“可以说央行现在部分的金融调控职能,都是首先从上海做起的。”李安定告诉记者。

  当然,作为全国首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也是总部位于上海的首家银行,1986年交通银行的重组开业也是上海银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当时交行重新开业,就被国务院赋予人民币和外汇等一切金融业务的综合性经营试点,至今,交通银行在证券、保险、信托等综合经营方面仍然走在了全国银行的前列。

  九十年代后:国际金融中心梦想

  从1978年存款244亿元,贷款153亿元,到1990年存款716亿元,贷款964亿元,十几年间,上海银行业的发展规模翻了近4倍(见图一)。但从2007年底上海近3万亿元的存款,1万多亿元的贷款规模来看,发展速度显然不可相提并论,“而这主要得益于浦东开发开放,国际金融中心的推进等多个因素”。

  李安定认为,以上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开放为契机,上海银行业进入第三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当时浦东为了吸引金融机构进驻,允许商业银行的上海市分行在浦东设立二级分行;上海浦东发展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于1993年成立;外资行更是加大了进入的力度,目前1.6公里的陆家嘴金融区,已经聚集了几百家外资金融机构。

  更为重要的是,在“浦东开放,金融先行”的思路引导下,浦东获得了诸多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的先机,比如全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都在浦东落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增添了最亮的几抹颜色。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金融控股平台的建立正在进行:以浦发银行为平台整合现有的上海金融资源。对此李安定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一些大的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类机构不一定必须是上海本地的,但上海显然也不应该在这方面拱手相让。”

  回首上海银行业30年的发展历程,如前所言,一直专心研究的李安定认为与他同道的金融研究人士在市场基础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批人既懂解放前的上海金融文化,对当代的金融国情也有很深的理解,不少还有海外留学背景”,李安定认为,这群人士给上海银行业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和新点子。与其他地方可能从下而上的金融创新不同,上海本地这种小心翼翼、自上而下的金融创新文化,在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将可以保证金融创新走得更远更稳。

  互联网站内

中国经营报记者:徐永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