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荒"的乱象与真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2:3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叶一剑 3月20日,当更多的人对中石化获得123亿的财政补贴提出非议的时候,多年从事油品运输和买卖生意的李先生由此判断,在全国多个地区蔓延多日的"油荒"也许要告一段落了。 当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得了国家财政补贴123亿。 而两天前,家住豫东商丘的李先生,带着车队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炼油厂刚拉了一趟柴油回来,他的客户大多数为民营加油站。 让李先生得出判断的原因是,国家再次补贴,意味着在近期也许不会调高成品油价格。 所以,"包括自己的客户在内的很多个人用户和民营加油站早就开始囤积待售了"。李先生告诉记者,"囤油就像炒股一样,现在到抛的时候了"。 李先生的判断是否准确还待考证,但对于油荒背后的乱相,专家们认为,不仅仅是价格体制改革,必须是在"打破石油市场目前完全垄断的局面、实现利益竞争主体多元后,才具备市场性价格调整的可能"。 供应不足? 供求的季节性失衡被多数人认为是本次"油荒"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中主要的推动因素是春耕所需的柴油量增加。 所以,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成为中部地区柴油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的一个省份,是很容易理解的。李先生所在的商丘市正是河南省所划出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商丘,除了中石化下属加油站还在限量提供柴油外,包括中石油下属加油站在内的其它加油站基本上直接停止了供油。类似的情况在周口、平顶山、郑州、新乡等地区也多有出现。 针对河南省出现的柴油供应紧张的原因,中石化河南分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除了春耕期间对柴油需求明显增加以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造成国内正常经营成品油的业务亏损严重;河南省地处中原,省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500公里,全国很多车辆都在这里中转加油,而且,河南省的油价相对周边地区是低的。 面对紧张局面,该负责人说,为了保证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的有序供应,防止出现个别人或一些民营加油站囤积然后高价出售的情况发生,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已经做出了"停批保零"的和"限量销售"的政策。 但是,该人士也明确表示,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已针对这一局面采取了应急措施,加大了供应。目前中石化河南分公司每天投放市场的柴油相较于平常已经增加了40%-50%,并且是不加价的。而且,为了保证油源充足,中石化除了在系统内的炼油厂加紧开工炼化以外,还高价从地方炼厂购进柴油投放市场,这样的渠道购来的柴油平均每吨中石化要亏损1000多元。 "中石化作为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是讲政治的讲奉献的。"该人士向记者强调。 该人士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李先生的证实,前几天他在东明炼油厂进油的时候,就看到中石化的车队在那排队拉油。 此外,海关2月份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1-2月份进口原油282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9.5%,而前两个月进口成品油59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7%。与此同时,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国停止了对原油的出口,1-2月份累计出口的原油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0.8%,成品油出口243万吨,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6%。由此可见,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逆差增长趋势明显。 但是,以郑州市场为例,从作为供应主渠道的两大石油公司下属加油站的供求情况来看(两大公司大约占据80%以上的份额),虽然供应明显增加,依然未能解决需求紧张的局面,依然出现车到处找油的现象。 油到哪里去了? 油荒背后的乱象 3月9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赵先生在周口淮阳赶完太昊庙会乘坐大巴车回郑州。 刚一上车,就听见司机向人询问到哪里可以给汽车加油。司机师傅在淮阳县城跑了两个大的加油站,均被告知,无法加满油。 最后,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加油站加到了油,只是价格较高。 和之前一样,本次"油荒"中,并非完全没有油可以供应,只是价格高出许多。 而且,只要多付钱,在中石化系统内的加油站也可以加到油。李先生就曾带着车队在一个中石化下属的加油站加油,他给了500元,结果加了450元的油。按照加油站的公开说法:一个客户最多只给加200元的油。 对此,李先生解释,很多情况下,很多加油站并没有将应急的柴油完全投放市场,而是有一部分被暗地里高价卖给了民营加油站。所以,"你即使很早去排队也可能被告知,已经卖光",李先生说。 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家定价规定,在两大石油公司下属的加油站,当0号柴油公开售卖的价格大概是5.14元每升时,市面上实际价格也许可以卖到6.05元每升,这样的话,加油站就有动力以5.65元每升的价格卖给民营加油站,双方大概都有每升0.5元的利润空间(民营加油站可以将密度小的柴油勾兑一下)。"系统内加油站的基层运营者和民营加油站都有动力这么做,这在很多地区普遍存在。" 所以,越是在成品油短缺的时候,这些民营加油站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利润。 民营加油站的价格杠杆角色 民营加油站获得油源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从地方炼厂直接进油,像李先生这样拥有自己运输车队的人,更是保证了这一供应链条的顺畅。 李先生家从父辈开始就做油品的运输生意,并组建了自己的车队。更多的时候,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民营加油站。 和一些民营加油站一样,李先生也囤积过成品油。"囤油就像炒股,风险也很大,要看每个人对未来市场价格的看法了。"他说。在本次"油荒"中,一方面考虑春耕期间,柴油的需求会增加,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也达新高,所以,价格上涨在情理之中。 他告诉记者,目前在北京就有专门公司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对未来一周、一个月甚至是半年的成品油的价格做分析,以方便客户根据价格趋势做好买进和卖出选择,"我已经多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了"。 所以,对于民营加油站和个人的囤油行为,国家是很难监控的。除此以外,地方炼厂的成品油出厂价格也几乎不可控。 比如商丘市场,李主要到山东菏泽的东明县和东营地区去买油,前者主要是东明炼油厂,而后者由于地处胜利油田附近,有很多地方炼油厂,油源较为充足。不过"到这里拉油,必须能够承受价格一天三变的情况。早晨还是6500元一吨,下午可能就是7000元一吨了"。 但是,就是这样的价格,也是要买的,"只要有油肯定可以卖出去"。李说。 国家的价格管制,在实际的操作中,被悄悄瓦解了。 而且,正是因为这样的价格管制,使得两大石油公司系统内的供油价格和以民营、地方炼厂加上民营加油站为主的系统外供油价格形成了现实差价,使得两大石油公司下属加油站的一些人与系统外加油站的一些人协同获利,成品油的实际市面价格远高于国家限定价格。 在李先生看来,出现该局面是难以避免的,"只要存在两种供油渠道,只对系统内的供油渠道实行价格管制,是无法真正实现价格稳定的,而且,管制的结果就是,给了系统外供应渠道更多的机会高价出售。" "这客观上放大了成品油的供应紧缺现象,再加上此种情况下难以避免的囤积待售行为,供求均衡非常脆弱,'油荒'蔓延。"李先生告诉记者。 地方炼厂和民营加油站则成为了一个撬动这一限制性价格机制的杠杆。 政府的无奈选择 但是,面对正在蔓延的"油荒",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治理思路依然是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和尽可能的集中成品油的流通。 3月3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民营成品油企业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所有成品油经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政策,严禁违反规定擅自提价。 <通知>明确表示要加强上游油源的管理,限制没有成品油批发资格的地方炼厂进行批发,其"所产成品油要严格执行交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公司集中批发"。"民营批发企业之间应依照公平、对等、协商的原则,实行重组联合,调整企业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成品油经营集中度"。 在下游销售终端管理方面,<通知>表明,"严格控制零售加油站的建设","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公司要继续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成品油市场布局,采取收购、参股、联营等方式,加快推进对民营批发企业的重组工作"。 此外,3月20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获得了国家财政的123亿亏损补贴。 与此同时,关于两大石油公司向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提交提价申请,以及提出取消石油进口税的声音不断,这被认为是解决目前批零倒挂现象的现实选择。 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认为,在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用行政性补贴弥补企业损失,抑制通胀,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自去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层面出现了明显的通胀现象,今年1月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要求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 所以,武建东和李先生的判断一样,发改委将继续对成品油进行限价销售。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告诉本报记者,在我国的成品油消费中,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柴油的消耗远大于汽油。 在平时柴油供应中,主要是靠国有的大型炼厂来完成,剩下的由地方炼厂补充。而在出现季节性的需求增加时,一般来讲,通过贸易手段增加进口是可以解决的。 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在我国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所以,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然后通过加工在管制价格下出售利润很低,甚至存在赔本的可能。 这样一来,作为上市公司的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的大型能源企业,在目前成品油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情况下,进口的动力不足。 在王震看来,解决这一"油荒乱象"的根本途径还是要进行定价机制改革。 不仅是定价机制,还有产权 价格管制的失灵和目前成品油供应体系的多元化有关。 比如,民营加油站的实际存在,地方炼厂成品油批发资格的逐步放开,这已使严格的价格管制时代走向终结。 那么,中国需要怎样的价格改革呢?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博士、能源问题专家管清友认为,在目前石油行业完全垄断的格局下,单纯的从放开价格管制入手的所谓市场化改革是不现实的。可以预见,一旦放开,能源价格将由行政定价马上转化为垄断定价,而目前的国内经济运行承担不了这个成本。所以,必须是在"打破目前完全垄断的局面后,实现利益竞争主体多元后,才具备市场性价格调整的可能"。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能源法专家肖国兴对此观点亦表示认同。他认为,在当前能源消费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势下,在一个本身缺乏竞争、市场机制发育并不完善、垄断部门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市场中,盲目的、急于求成的价格放开,带来的可能并不只是高价,还可能进一步强化垄断部门的定价权力,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垄断者,甚至造就出新的寡头。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出现,给当前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提供条件,肖国兴告诉记者,<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大的垄断企业必须受国家主管部门管理,这也就保证了未来的市场将会是一个制度性的市场,是一个没有游离政府监管的市场,不至于"失控"。 同时,肖强调,"市场定价"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加强市场的竞争性。 所以,这次<能源法>立法过程中,就坚持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明确能源市场化改革,不仅是价格,也包括产权。 肖国兴表示,只有产权明晰了,多元社会资本才能进入,打破能源领域的垄断僵局。这次立法,从开发、加工到转换、供应服务,甚至节能服务,即能源的各个领域,凡是有市场活动的地方,都明确了产权。惟一的原则就是,法律不禁止即为准入。 "这是根子,而且现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肖国兴表示。 不过,管清友认为,在短期内依靠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外资的进入都是不现实的,而在这种消除油荒目标推动下,上海等地出现的成品油应急专项储备基地模式,进而发展到针对成品油的物流配送以及相关服务,"一个新的具有强大谈判能力的利益竞争主体的出现",有助于打破完全垄断的石油行业格局,为该领域进行的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改革提供条件。 (详细内容见本报2008年1月3日<地方政府成品油应急专项储备胎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