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寅泉:萨科齐清华演讲的人类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10:51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法国总统萨科齐11月25日至27日的访华,据说打破了许多法中关系史上的惯例。其中一个惯例是以往新一任法国总统一般是当政两年后才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而萨科奇刚刚上任半年,就来到中国。这足以说明萨科齐对法中关系的重视。

  而萨科齐在北京活动期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更是打破了其他各国首脑的一般思维惯例,满篇主讲控制全球温室化效应,大讲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危害,希望中国青年说服所有政治家采取行动避免气候恶化。这的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萨科齐只是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按照惯常思路,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到清华演讲,应该讲法中友谊、讲经贸往来的成果,或者赞扬中国的GDP增速快,或者讲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或者讲法中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等。但是,对于这些,萨科齐都没讲,而是通篇讲地球变暖问题。那么,萨科齐演讲主旨的意义何在呢?

  笔者认为,在世界知名大学浓墨重彩演讲全球气候问题,这正是萨科齐总统的高明之处。对于友谊、对于经贸、对于文化、对于和平,萨科齐总统不是没有看到,也不是不重视,但那只是一般人的思维,总统再讲也讲不出新意。而抓住气候问题对青年学子进行宣讲,恰恰表现了作为大国领导人的世界眼光,表现了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与行动。这就是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与萨科齐总统清华演讲形成呼应的是,美国总统布什26日在邀请当年的总统竞选对手阿尔·戈尔进入白宫做客并祝贺其获得诺贝尔奖时,两人所重点讨论的,也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这不只是巧合。气候变暖问题的确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萨科齐的演讲中我们知道,根据科学家的意见,(缓解地球气候变暖)我们还只有40年的回旋余地,目前我们还能够采取行动。如果是集体行动的话,在2050年之前还是来得及的。在今后40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仅仅指望于中长期的技术突破,而把减排的努力推迟,那么由于前阶段所累积的损失日益庞大,到时很可能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总统所说的“我们”、“集体行动”,是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因此,萨科齐总统在清华的演讲,其意义就超出了中法关系,而具有其高远的人类意义。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也不应落后。中国正在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发展的快步行动中,在节能减排制止气候变暖中做出更大努力,责任更重,致力于追求一个“干净的经济增长”。令人忧虑的是,我们当下还没有把制止温室效应放在比加快GDP发展步伐更重要的位置上。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以国家发改委名义下发的节能减排号召,但国人对此的认识仍处于茫然状态,仍然在不惜以污染空气、水源、加大沙漠化的代价在“发展”。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违背,也是对人类精神的违背。

  法国已经作出承诺,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降到目前的1/4。中国正在发展,中国怎样承诺?还有承诺之后怎样行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都是当务之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