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政经力量较量北京大七环 那条不只是为交通的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20:57 中国经营报
长期以来,两股难以言说的力量一直在较劲,明里暗里。 高科技把北京的发展拉向西北,而滨海新区则把天津的发展引向东南——环渤海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正在做着反向赛跑,如何将两座城市及其之间巨大的腹地有机联结?“大七环”一度曾是最佳答案。 然而,迄今为止,这还是一条“不存在”的道路。不过,也从来没有一条道路像规划中的七环路一样,承载如此之多的交通以外的深刻内涵。七环路正在成为“符号”,她那充满无尽变数的命运,恰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多年来分分合合的真正缩影。 身世 当75岁的赵尔逊听到本报记者关于“七环路”的询问,他本能地把“七环”这个词重复了三四次,努力地回忆着。他不是规划专家,他只是解放后便一直在规划部门工作的一名退休职工。他在规划系统担任资料保管工作直到退休,在他的记忆中,七环路还是1993年时的事情。 这意味着,最早的七环路构想并非是在2005年由吴良镛院士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事实上,早在1993年,吴良镛院士就已经在北京市规划委确定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提出了突破北京市域建设“大七环”的方案,只不过彼时并非一次公开的修编,因此,对于那段历史,外界知之甚少。 “1993年的那个图,我看的时候就已经画到北京市外面去了。”赵尔逊说,老人习惯把规划叫做“图”,他今天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七环路的那条虚线,在一个名叫大厂的地方经过,“我老家就在那儿,所以记得很清楚。” 老人的记忆没错,北京市城市规划院的权威专家告诉记者,1993年北京市编制的城市道路总体规划中,确实规划了北京周边城市道路。这是按照当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同心圆”思路确定的,那时的领导层认为,若干年后,北京的膨胀超乎想象。 本报记者多方辗转,在北京城市规划院当中看到了这份1993年版的“大七环”规划:起点为琉璃河,经庞各庄、榆垡、安定、采育等重点镇,然后借道河北境内的大厂、三河、固安等地,进入平谷的马坊、峪口,此后继续向北向西连接太师屯、汤河口、永宁、康庄、斋堂,最后向南经张坊回到琉璃河,完成一个环形——这便是“大七环”的最初由来。 风波 2005年是“大七环”热度最高的一年。这一年,河北省廊坊市交通局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配合北京市修建可能借道廊坊的七环路,本来就有大量中央石油企业进驻的廊坊市,一直就十分希望能够加强与北京市的经济联系,七环路的修建,无疑是天赐良机。 高兴的还有穆学明——民进天津市委副主委、原天津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京津合并的热衷者。“七环如果真修到廊坊,那离天津的三环路已经不远了,再修一环,不想合并都不行了。”如今在北京居住的他回忆起2005年时的情景,仍然兴奋不已。 让这些人兴奋的是吴良镛院士的一份研究报告,此份报告实际上是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委托清华大学城市研究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吴良镛院士和他的课题组明确提出,突破北京市域修建七环路,这份带有官方色彩的研究报告,随即被外界普遍误读为北京正式的城市发展规划。 “当时市里认为,无论是从财政、规划、管理方面,突破北京市域修建七环路,在具体执行时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尤其是涉及征地问题,协调起来很难,日后的收益分配也很难‘大家都满意’,不过,好在这不是一个迫切到眼前的问题。”一位当时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于是,经过缜密研究,北京方面决定修改1993年的七环规划:取消太师屯、汤河口至张坊、琉璃河的全部线路。取而代之,在峪口向西,北六环以外地区,考虑修建一条道路,而原南部道路规划基本保持不变。 “北京市只是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保留了这种道路的可能性,没有明确七环路的概念,也没有确定什么时候开始建设。”北京市规划委总工程师谈绪详告诉本报记者,经过修改的七环线路,不再具备环路特征,“现在是躺倒的U字型”。 符号 2005年的那次“风波”之后,在北京市的正式规划中,便再也没有了正式的“七环”概念。 北京为自己的定位摸索了半个世纪。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影响之下,北京首先对城市性质进行了彻底的革命——把一个工人仅占4%的消费城市改造成工人占1/4以上的莫斯科型的大工业城市。直到1993年,北京的城市性质才被明确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但此时的北京,已是面孔模糊。在蓄意的或不经意的膨胀中,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时期一轮又一轮扩张中,北京的城市病积重难返。 这一切,意味着北京的产业转移和分流势在必行,而原来七环沿线的城市,即成为了分流的方向,七环的符号意义便由此而来。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