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世界银行学者程永如称中美经贸进入新一轮博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朱菲娜

  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USTR)今年2月14日公布了对美中贸易政策的评估报告,这份名为“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的报告长达29页,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美国就其对华贸易政策发表的第一份全面评估报告。

  美国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此报告?报告能否看出美国的对华经贸政策走向?中国该对此作何反应?长期关注中美经贸问题的世界银行学者程永如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做了解读。

  

中国经济时报:经过6个多月的重新评估,美国政府出台了对美中贸易政策的评估报告。美国为何要在此时提出这份报告?报告对美中贸易现状作何分析呢?

  程永如:从2006年开始,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性阶段,美方及时做出了相应调整。这份报告大致分为两部分,分析美中贸易的现状,并就调整和加强美国对华贸易提出了政策建议。报告基本是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但也不乏对华较为客观的分析评论。报告认为,近20年来,中美经贸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从1986—2001年,中国入世谈判阶段,涉及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2001—2005年,监督中国入世后的表现与执行;从2006年开始,中国入世承诺基本完成,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美方认为,这一时期应当要求中国成为一个更加负责任的国家。

  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报告发布的同时声称,美中贸易关系在提供机会方面缺乏平等、持久和均衡,中国应该承担作为成熟的贸易伙伴的相关责任。他还说重新调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时候到了。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此前也发表演讲称,作为一名负责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中国不仅仅是全球贸易俱乐部的一名成员,而且应该与美国共同努力维护这个使之获得成功的国际体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已经准备接受中国正在崛起的现实,开始重新看待和调整中国在其贸易关系中的战略地位。报告认为,美中贸易关系已经日益成为两国经济的中心问题,两国贸易关系迅速发展。200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高于其他地区5倍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从当时美国的第9大出口市场变成目前的第4大出口市场。报告较为客观地认为,美中贸易最近20多年来的发展“帮助拓宽和加深了美国和中国在各个层次的关系”,使两个国家共同受益,但同时也引起一些摩擦。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在美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战略地位有所变化之后,下一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将作怎样的相应调整?从其“目前两国贸易缺乏应该具有的公平、持久和均衡”的表述中,似乎透露出美国在正视中国崛起的同时心存疑虑。

  程永如:这份报告是美国在坚持二战以来全球贸易政策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对华20年贸易政策的彻底回顾和审视,提出新的原则,预示着新的政策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报告确立了对华贸易三大核心原则,即推动日益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为美国人民赢得该体系的经济利益;追求更为平等、持久和均衡的美中贸易关系。

  为此,报告提出对华贸易六大政策导向:1.促使中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全球贸易体系;2.督促中国履行多边和双边承诺;3.强化美国贸易法的实施,保障公平贸易;4.中国更大的市场开放和更深入的改革;5.促进对华出口;6.积极主动地确立和解决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在上述6大政策导向之下,通过深入分析,确立了优先执行目标,并制定了主要行动方案,包括采取更严厉的执法措施、加强信息的收集、扩充同中国谈判的队伍、同其他贸易伙伴加强配合以及深化美国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等。具体来说,对华贸易政策提出了多达35项的新举措,其中包括多项更严厉手段,试图通过加强美国政府内部跨部门合作,向相关的驻华机构增派大量人手,以及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从而强化对华贸易的监察和执行。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在有关对华贸易法实施方面的权力将得到加强和扩大,以确保中国履行其承诺。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派驻中国的工作人员人数;建立贸易政策与谈判咨询委员会(ACTPN)中国特别工作小组,以提供与美中贸易相关的政策建议等。

  此外,美国专利

商标局和国务院将在北京和广州派出总共3位联络官,负责处理知识产权问题。而美国
商务部
、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将就此设立相应机构,并加强培训。

  可以预见,美国在知识产权和市场开放方面将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这既是出于美国整体利益的考虑,也有美国国内政治的原因。

  至于你所说的“美国在正视中国崛起的同时心存疑虑”,这种描述是很准确的。美国需要维持其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就需要重视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并应对中国和印度等亚洲新兴力量的崛起。去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东亚峰会,没有邀请美国参加,美国一些专家和国内的舆论就担心美国在亚洲被边缘化。今年1月1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乔治敦大学演讲时,提出“转换外交”的概念。美国外交将进行全球大变局,并增派对中国和印度的外交人员。从近日布什访问印度、赖斯访问澳大利亚等一系列外交行动中,可以看出其动向。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这份报告的主角,中国应该怎么看待?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程永如:虽然美方提出一些新提法和新措施,但中国对此不必过分考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对华政策有所调整,我们也应适时作出回应。

  首先,这份报告对中美经贸关系总体评价是好的,正视了中国的崛起,肯定了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体现了中美贸易的互补性,而贸易摩擦则是第二位的,是增长中的问题。

  其次,报告也承认,不要把这份报告与贸易赤字直接联系起来,贸易赤字不只是贸易政策的问题,而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储蓄、投资和消费的类型等。报告也认识到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亚洲其他贸易伙伴将其制造的产品和零配件运到中国组装再出口的事实,因此不应单纯地看待中美贸易统计数字,而需要将视角拓宽到美国和亚洲这个更大的范围内。

  第三,报告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因此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乃至反驳的地方。报告中一些对中国的指责过于苛刻,比如对中国市场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指责。报告中提出美国将与别国协调向中国施加压力,这一点值得注意。

  同时,这份报告还给中国另一方面的启示:美国制定公共政策值得中国学习。从这份报告就可看出:一是较为超前,分析到位,建议措施和行动具体、明确。二是具有攻击性,先发制人,主动性强。三是配合外交政策,注重国会、政府等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四是具有很强的执行性,贯彻到底。五是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绩效高。

  因此,在处理对美经贸关系时,中国应该加强对美方公共政策制定的跟踪和研究,需要讲究策略,争取主动,维护利益:

  第一,整合资源,运用综合手段,加强执行力;第二,寻找谈判筹码,做到有进有退,有争有让,灵活应变;第三,在政治层面沟通和对话的同时,注重技术层面的基础作用。需要重视学习和借鉴他国经验,培育专业精神:既要有人关注宏观大局,又要有人“就事论事”,方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维护利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