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商务部预测:今年上半年消费将增长12.5%左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朱菲娜

  来自商务系统最近一次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较为有利的条件,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2.5%左右。

  今年消费品市场总体发展条件有利

  全国商务部门2006年上半年市场供求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种,占28.3%;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与2005年下半年相比,基本持平。

  商务部分析认为: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消费品市场发展总体面临较为有利的条件。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6年将继续实施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将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经济运行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二是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稳步提高,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直接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失业人员补贴、提高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等政策措施,将会有效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结构和消费预期不断改善;三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显现,为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消费创造了条件;四是大件耐用消费品价格继续平稳回落,家用轿车降低身价,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五是世界经济发展仍处于平稳增长周期,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对国内消费品市场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些因素,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2005年以来粮食价格从高位走低,而农资价位仍然较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在国内消费品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多数行业产能继续快速增加,国内市场的供求压力明显加大;三是住房、轿车带动的消费升级力度有所趋弱,将对家电、

纺织品、家具、五金电料等商品市场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四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增多,影响市场的稳定;五是发展不平衡和利益格局调整,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加上国际原油等原材料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市场蕴藏的风险增大。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2.5%左右

  商务部预计2006年主要消费品供求变化将呈现以下趋势:

  粮油类商品供给明显增加,供求关系趋于宽松。2006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全年粮食将继续增产,价格走势平稳,带动其他食品价格涨幅继续平稳回落。

  肉禽蛋等副食品供给总量充裕,短期和局部波动的可能性依然较大。2005年,随着各级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强,副食品市场消费环境有所好转,除食糖、部分蔬菜价格有所上涨,猪肉受链球菌疫情影响出现短时的价格下跌,禽肉、蛋类受禽流感影响供需下降外,多数副食品价格基本稳定。

  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市场价格稳中趋降。随着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的妥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可预见性增强,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家用电器市场需求稳定,市场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状况。2006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为家电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需求支撑。但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对家电市场销售的影响在2006年上半年将进一步显现。

  通信产品供大于求矛盾突出,价格继续趋跌。通信设备行业连续多年保持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但由于全球绝大多数市场趋于饱和,手机需求主要来自更新,导致增长乏力。预计2006年市场特别是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家用轿车生产加快,消费增势减缓,供略大于需。近两年来消费者

购车行为日趋理性,国内汽车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突出。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上涨压力较大,天然气价格上调,再加上新交通安全法出台后,机动车事故赔偿责任加大,使得轿车使用成本明显增加,抑制了部分品种的消费热情;相反,低消耗、小排量的经济性轿车需求比较明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