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年会 > 正文
 

互动论坛实录一:冲撞海外 环球博弈无疆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5:01 新浪财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05企业竞争力年会11月4日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对此次年会独家网络直播,以下是下午第一场互动论坛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行的是互动论坛,这个互动论坛是环球博弈无疆界。大家都知道国际化是很多企业家不能回避的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要为大家介绍今天下午论坛的特邀主持人,国际著名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公司、华信惠悦管理咨询公司业务总监伍刚先生

  伍刚 :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第一个论坛的嘉宾: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王琴华女士,她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宏观管理和贸易政策的制定。她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讲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学习规则,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进入了运用规则的阶段,今后的阶段是后过渡期如何更好运用规则主动争取我们国家产业的最大利益;第二位嘉宾是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杰先生,华源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是优先医药、优化纺织,做高科技、实业化、跨国经营的企业。第三位嘉宾是杉杉集团的董事长郑永刚先生,他的名言是“将军与元帅的区别在于将军决战在战场,元帅决战在后方”在市场经济的战场我要做元帅,我们欢迎元帅入座。第四位嘉宾是英国路伟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吕立山先生,他说自己的中文比英文好,在近20年的律师生涯中为国内外代理了数百件项目。下面我们有请嘉宾入座。

  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冲撞海外环球博弈无疆界”,首先第一道题是笔答题,我们现在看到更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比如海尔在美国建立了工厂,联想并购了IBM的PC机,中国企业在冲撞海外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想请问在座嘉宾,我们中国企业在冲撞海外的时候所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请各位嘉宾用一到两个词语表达写在题板上。各位嘉宾在笔试的时候我们也想分享一下对

世界500强的研究,我们发现世界500强有十大共同点,第一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比如这些企业总是这个行业的领到者,第二主业比较突出,虽然是多元化的集团但是主业突出,第三是都拥有知名的品牌,顾客愿意付企业附加值重要的依据。第四他们有比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第五是比较健全的营销组织。第六是拥有持续的市场占有率。第七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第八劳动增长率达到了国际水平。第九经营效应。第十有长期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现在四位嘉宾都答完了请亮题板。张总的是“沟通和共享的”,王所长的是“规则”,郑总的是“法律风险和文化差异风险”,吕先生的是“文化冲突和商业氛围”,请嘉宾依次解释一下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张杰 :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我第一个看法最大的问题是沟通,中国的企业的发展时间其实很短,国外的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时间很长,竞争过程中,双方在管理、在文化、在对市场认知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现在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大多数企业家的管理理念还可以,但是外语水平并不高,我们外语水平非常高的人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理解有时候存在一定缺陷。这样的前提下和管理人的沟通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共享”。我们走向海外核心是把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互补创造双赢的局面,资源能否有效供给,管理能否有效供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王琴华 : 刚才主持人的问题我记得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规则”,我觉得走向海外实际上就是参与国际竞争,游戏就要有一个游戏规则,简单的说是市场经济的规则或者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规则。WTO的规则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止是WTO的规则,最重要的有一个,比如说合同的规则、信誉的规则、诚信的规则等等都应该包括在这里面。所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面临两个问题,首先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一个过程,不是所有企业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这里面包括我们现在要建立的信用体系,诚信经营,在这同时还要适应国际问题,在国际竞争中能够按规则办事。规则并不排除竞争。讲规则并不是说不竞争,而是说竞争过程中要遵循规则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则的惩罚。

  我现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对此有比较深的体会。我是用这两个字概括一下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谢谢!

  郑永刚 : 中国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我们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有很多机会,但是我们经济发展比较粗放一些,我们在法律法制这方面还是比较淡薄的,尤其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些发达国家它是纯市场经济,它是法制经济,所以法制经济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大的限制。这样很多事儿做到后面就碰到了一些他们的法律,所以这是最大的分歧。

  第二是文化差异,我们企业走出去很早,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了,凯旋而归的比较少,什么原因呢?文化差异、理念上的差异非常明显,我们很多觉得是对的东西人家觉得本来不对,对和不对之间有很多文化、生活方式等等理念的差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有非常大的制约。

  吕立山 : 我非常认同刚才三位提出的宝贵意见。但是刚才张总提的应该是我自己提的,我自己是律师,而且我们所一直强调法律风险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我这里写了两个词,一个词是“文化”,一个词是“经营环境”。我认为这和整个法律是完全相同的。为什么?因为法律适应于社会文化的要求,法律是表现老百姓,这个社会对每个人工作行为的要求,所以在这方面我完全同意刚才几位提到的,我认为文化差异是比较大。但是以我老外的身份可以再提出另外一个,可能很多中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就是在国外还是有很多老百姓对中国企业进入他们市场还是有一点怀疑。因为他们对于中国企业的认识不够,事实上中国企业对当地的文化、当地的经营环境理解不够,当地老百姓对中国企业也理解不够。所以这方面需要不断的协调、不断的学习,经过几年或者十年左右接触的多了理解的也自然多了。

  伍刚 : 对王局长从政府监管方面来看,认为我们应该讲规则,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体系和规则。张总谈到大家应该有共享的意识。两位先生坐在一起都强调了文化差异,中西方在价值观、在管理理念上都存在一些差异。同时也强调了法制和经营环境对企业并购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问一下郑总,杉杉集团有没有参与海外的并购呢?

  郑永刚 : 我们从走出去的角度来讲,我们从90年代初就开始,我们在美国收购一家休闲服装的公司,但是我们主要是利用它的品牌,因为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不是欧盟。我们在中国市场里面需要更多的能支配的资源,所以我们收购了这个企业,应该说做的还不错。我们是借助它的品牌和它的设计在中国市场运作。我们曾经也有走出去投资,但是我们是探索性的,我们体会是法律和文化上的差异。

  走出去的不管是海尔还是TCL,走出去的什么时间凯旋而归,把钱赚回来的那一天是可喜可贺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走出去,这时候要更多的补课,比如法律风险,我们就要把法律上缺的课补上去。最终中国企业一定要走上国际,这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阻拦的问题。

  伍刚 : 张总在中国纺织机械总公司工作,你们也经常和海外有业务往来,你觉得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张杰 : 我刚才讲了一个是沟通,一个是共享,经营理念和观念对市场的理解和合作,因为两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更重要的就是对于管理基本的理解是最为重要乐观,在中纺集团原来在和国外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客户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我们不同的。从外国的公司来说,他更多关注高端客户为主,我们中国企业更多关注中国客户都是市场比较广的客户,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不同。

  伍刚 : 下面我们问各位嘉宾第二个问题,我们一直谈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要考虑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哪些优势?请各位嘉宾也在题板上写出来。

  张杰 : 一个是“成本”,一个是“市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按照比较优势来说,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两个,一个是成本优势一个是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优势。这不用更多解释,大家都很清楚,这里不用多说了。

  伍刚 : 成本优势是在全球化经济下,中国在社会和平中我们走了社会代加工厂的定位,我们中国有非常便宜的资源,非常便宜的劳动力。今天上午金所长的发言也讲到中国应该学会怎么用高价格的资源获得优势。中国的市场也是非常大的,给世界在中国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以这个基础向世界发展就有非常强的基础。我们看一看郑总的题板“低成本、高品质”。

  郑永刚 : 低成本是大家都认同的理念,中国成本比较低,但是实际上我们是“高品质”,这在服装行业中尤为突出,我们所享受到的世界品牌,顶尖级的品牌不同程度都在中国制造,我们不仅仅是生产的概念,我们事实上还有创新和制造,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核心竞争力。其他行业不敢说,在服装行业当中,我们制造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因此我觉得“低成本、高品质”也说明了我们的劳动力不单单廉价,而是劳动力是有高素质的竞争力。

  伍刚 : 我们国家的很多商品在出口过程中,都会让很多国外企业紧张,比如说前一段欧洲

纺织品贸易的摩擦,我去欧洲的时候,很多欧洲官员说,他们把中国的商品叫做“皇货”,他们非常紧张,说中国的价格低、品质高。比如说在西班牙把我们存鞋的仓库烧掉,可见我们中国企业走出海外,对海外的很多经济结构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我们看一下王局长的题板“勤奋”。

  王琴华 : 刚才两位老总把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概括了一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觉得中国人是最善于学习、最勤奋、能吃苦的,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走到国际市场上的,包括我们的前辈老华侨华人,在国外创业的,就是凭中国人的一种勤奋精神。这种勤奋精神不但能够占领市场也能够学会规则,能够在高端上参与竞争。我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中华民族有致力于世界之林”的能力,这也是今后参与新世纪的竞争,应该有“致力于世界之林”的能力,也有这种本领。

  伍刚 : 我们看看吕先生是怎么写的。

  吕立山 : 我写的是成本竞争。我是从外国企业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当低,但是现在很多外国企业他们到中国来,主要原因不是成本低,因为他们可能到南亚地区成本更低,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就是要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中国企业应该理解到成本的优势是短期的优势,另外一点就是人力的优势,这一点要加强。

  伍刚 : 刚才四位嘉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主要是三点,成本、高品质、市场。实际上各国在培育自己本国企业竞争力的时候都采取了不同方式,比如美国一直鼓励企业并购,鼓励大规模企业参与海外竞争。比如日本以银行为中心进行多元化的投资,韩国是整个国家金融政策向大企业倾斜,鼓励多元化分散风险。我想问王局长,我们政府是不是也要采取一些方式帮助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呢?

  王琴华 : 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式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看企业自身,政府是不是无所作为,或者说是可以放任不管,也不是这样。现在“十一五”规划特别强调了关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提供公共的技术平台,要为企业的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一些支持。这个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是普遍这样做的,最近我们研究其他一些国家,特别像德国,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另外要提供公共技术,通用技术的平台。

  我觉得像今天这样的会,研究企业的竞争力,这个实际上对企业也是一种软支持。商务部现在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从我们产业损害调查局把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让企业能够加紧了解队伍情况,做到知己知彼,能够找到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主要的途径。我想这也是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一方面是信息服务,另外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如果企业遇到法律方面的障碍,受到国外不公平待遇,或者说是歧视性的做法,现在商务部也负责这方面的调查,这些都是政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可以做或者说是应该做的工作。谢谢。

  伍刚 : 谢谢王局长,我想问吕先生一个问题,中国现在很多企业在做并购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像某家钢铁公司并购秘鲁的矿山,因为不了解它的产业,它的工会力量比较大,造成非常多的一个法律纠纷。像我们一家电力企业并购欧洲的一家电力企业,突然发现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程序,吃了很多亏,您觉得中国在向海外的推进过程中,应该做哪些改进和调整?

  吕立山 : 这是一个历史上的问题,因为过去中国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应该说是WTO不是太重要,当时每个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发生什么问题呢,都是有人代为负责,不需要通过法律来解决。在最近十几年左右,才有真正的法制一个机制,所以中国企业老总对法律还不够重视,也不够理解。现在国外法律特别发达,所以法律责任非常重,如果不理解,就不会避免潜在的责任。我认为在这方面,完全是一个管理者意识的问题,要了解境外的法律风险比较高,而且要投入相关的资源来应对危险。我认为管理者责任就是要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包括哪些,以及如何应对。

  伍刚 : 今天中午在吃饭的时候,和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吕政先生有一个交流,吕政先生也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竞争有一个独特的见解,我们有请吕政讲解自己的观点。

  吕政 : 中国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华人在海外的投资很少有做大的,有一位学者曾经研究过中国华人在海外谋生的手段和经商的主要领域,主要是“三刀”,第一是菜刀,开餐馆。第二是理发刀,开理发店。第三是剪刀,做衣服。就是小打小闹。为什么呢?因为缺乏资本的集中机制,这里靠资本的自我积累在海外谋生,为什么缺乏资本技术,因为不信任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和裙带关系的人,只是吸引自己亲属或者是有裙带关系的人,这样他很难做大,所以中国今天要走到海外去,必须要克服中国传统的华人的这种小农经济、小生产的方式,要有一种资本的集中的机制到海外去。

  第二点中国到海外走出去干什么?根据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推销商品,因为中国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大中型制造业领域是有竞争力的,第二是谋取资源型产品,因为中国资源短缺。在大的集团走出去仍然需要解决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委托代理人对所有者的忠诚问题,到海外鞭长莫及,一到了海外首先获取的是自己的利益,很可能把海外所获得的利益就变成名贵山庄的神秘的中国来客。

  伍刚 : 各位嘉宾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时间有限我们把这个时间留给观众提问。观众可以提两个问题。台下有没有观众提问。

  提问:我觉得今天的主题是微利年景里的向上成长,微利顾名思义是已经在亏损边缘了,但是今天到会的一些企业基本深是利润很丰厚的,这个我觉得和今天的主题有点不符。而且像微利在中国目前表现的最突出一点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也是率先进入微利时代的领域,尤其是一制造业里的中小企业,首先他们有一些品牌优势,另外它也有一些竞争方面的优势。但是没有技措的话,是2006年是我国进入世贸后全面放开的一年,像这些中小型的制造企业,目前感到比较忧虑的问题是,他们现在该怎么办?是等着自生自灭还是怎么样?各位能否给中小企业,真正处于微利的企业指明一些方向?

  伍刚 : 你的问题是说中小企业到底应该朝哪个方向走,请张总谈一下。

  张杰 : 中小企业对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竞争,非常有优势的企业。纵观全球的企业分类,真正赚钱的可能是中小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关键是中小企业的产品选择,要做大企业更多专注的一个供应商,这样利润率会非常好。直接进入终端的中小企业,选择大企业有技术含量的某一个产品的供应,这样你的理顺可能比大企业还好。

  伍刚 : 请郑永刚::先生还回答这个问题。

  郑永刚 : 我觉得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微利年景的问题,也是今天主题的问题。我们刚刚进入前几年的高速发展,高增长、高利润,甚至有些行业是暴利的时期,现在开始要进入到微利年景的时代,您刚才讲我们在座的企业还是有高额的利润,还是很好的利润。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微利年景。这是我们今天开会的有前瞻性的一个地方。第二个,我觉得中小企业的问题,从现在开始,接下来需要的是产业升级就要技术创新。也就是说跟过去的暴利和粗放型经济要说一句再见了。这个时候所形成的是产业重组,要开始洗牌了。换句话说,每一个企业必须在下一轮市场竞争当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提升不上来,你就面临着被淘汰出局,这就是下一轮企业竞争当中的残酷的现实,谢谢。

  伍刚 : 谢谢两位老总。

  提问 : 我想问郑永刚先生一个问题,我对您的杉杉集团还是比较了解的,原来在浙江也呆过很长时间,对于杉杉的品牌,众所周知杉杉集团放弃了我们现有的一些零售渠道,而专心的经营品牌,这也为中国民营企业开创一个品牌经营的经典,我想问在微利时代杉杉集团的做法是不是刻意回避的我们在制造业或者是单独零售时的微利,而专门通过品牌的营造来达到暴利的获取呢。

  郑永刚 : 第一个,我们过去企业从短缺经济核计划经济延伸下来的,那个时候需要经营的模式是产供销,随着市场不断的变化,消费者对服装穿着的个性化消费的体现以后,你要开始专业化。做品牌的企业必须做品牌,做生产的就做生产,两者之间要分开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经营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感觉到我们企业开始的时候都非常好,都非常顺,但是核心的问题在那里?你的库存和你的应收货款,你的库存有没有全部卖光,应收货款有没有全部收回来。今天上午讨论这些问题,上市公司竞争力在减弱,这个问题就是这样,我们现在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就是销售就开始把业绩体现,实际上真正的一个问题是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从服装业来讲,我们现在全力以赴搞设计、搞品牌。我们把制造和品牌分开,这样在微利时期就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装的核心价值在于品牌,在于市场网络。专心致志的做好品牌、做好网络,至于制造这一块,你要它分离,这是我们采取的一个措施。

  第二个措施,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包括高级的领导,包括媒体、全社会都希望把中国的品牌创造世界去,成为国际品牌,大家都是这么一个愿望。但是返过来大家看到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一流的商场不接受中国的品牌。这一点大家注意没有,中国的一流商场,一流的消费者被世界品牌、世界名牌所占领。大家注意到没有?换句话说,一定要走去国门,把我们的品牌创到美国去、创到欧洲去、创到发达国家去,中国自己的高档消费场所和高档消费者都没有办法给他满足,你怎么样来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杉杉集团在这个领域当中不仅是领头企业,更重要的是发挥它自己的优势。我们现在是跟国际大牌进行联合经营,这里面有四个要素:第一合品牌要素、第二是市场网络的要素、第三是设计要素、第四是制造低成本高品质的要素。国外企业往往就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品牌,再一个是设计。我们拥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市场网络,一个是低成本。所以形成合资控制它,这样培育我们自己的品牌的运作人才,将来中国的品牌一定能走出去。所以我们就是这样做的,谢谢。

  伍刚 : 郑总用自己亲身经历来诠释杉杉的品牌,希望大家更支持民族的品牌,更支持民族的企业,让民族企业有一个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今天的互动论坛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观众的参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