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江京颜:一个经济学研究生对丁学良五个论的回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6:38 新浪财经

  江京颜

  2005年11月1日,北京《中华工商时报》刊文,有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称“中国合格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丁是否为经济学家、是否为经济学家评议专家不可得知,但丁语一出,国内经济学界又是一阵“集体失语”。事实如此!

  当今世界,排名打榜之类的事情本来就多,风气而来,学界也在所难免。这种封风山头论坐次的做法,对经济社会有多大意义,对经济学有多大意义,本来难说。

  本人离所谓“经济学家”估计尚还早远,但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学习者和热爱者,实在抑制不住,要说点什么。如果大家都不说话,或一味批评,那么在中国学习经济学还有什么意义?本人不准备“无知无畏”,也不准备“我是流氓我怕谁”,作者愿意做一个解剖者,首先解剖自己,其次解剖他人。解剖自己需要勇气,这没有问题;解剖他人需要力量,当今社会批评的力量已足够之大了。鲁迅说:“有一游魂,化为长蛇,不以噬人,专以自噬……”。作为学习者和热爱者,我愿意自噬。

  的确,我们是有病

  煌煌大国,乘数十年经济发展之利,而只有所谓“五个经济学家”,岂不是耻辱和痛苦?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离发达经济尚远,明眼人都知道。本来经济社会中问题就是多多,这样的一个社会本来更需要更多深层的思考,更应该有深邃卓越的大家涌出,但我们为什么没有呢?马克思评议他时代的德国思想家为“外国大商行”下的小商贩。那么,我们又将来如何况喻我们这个时代呢?

  接触过经济的人都知道,我国,经济学者无计其数,稍有权势名气者即能称名称家,也多如过江之鲫。经济学的著作文章,更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倘想在其中找二三子“巍巍乎高哉”、“道德文章”为国之宝的人物还的确不易。要找到一两篇万古流芳的文章、名垂典籍的煌煌巨著也难如上青天。真是让人难堪!

  依本人的经历,诚以为

中国经济学的教育问题颇为深重。

  经济学教育的小问题是经济学教育的本身。学习过几年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宏微观高中低级、计量、实证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学的?会认真学的?马克思理论或被僵固或被边缘化至人间蒸发。除了应用的东西,理论上有什么好学的?当然,这在西方也是问题,但却没有我们那么严重。我们不是被全盘西化,而是被全面主流化、工业化、标准化。试看西方,诺奖表扬的还算五花八门,而实验、行为、心理等学派纷呈,我们有什么?

  我们有正儿八经的经济史教学吗?我们有正儿八经的经济思想史教学吗?没有自己延续的历史与思想?我们又怎么能期望出经济学家呢?

  大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一个考试制度培养了多少狂妄、狭隘和短视、肤浅的人们?一代人播下了龙种,收获的难道不是跳蚤吗?

  经济学是显学,学习者研究者蚁聚。但很明显,在当下的考试与现实中,学习应用经济学的,奋力一搏,然后升官发财,所以蜂拥而至。而学习理论者,自然被视为竞争中的弱者,弱者自然也是缺乏智力的人,逻辑如此!而这些人又大多留在高校,教书育人,这样能有个好吗?仔细想想,学生们所谓有力者,无不在追求形式及技巧上的花哨,又有几个人在夯实自己的经济理论基础呢?又有几个人在宽厚自己的人文意识呢?

   教育体系中的三大毒瘤

  首先是文章。到了研究生阶段,几乎人人都知道了学术文章是什么回事情了。就像方鸿渐之出国种痘能抵抗微生物,我们研究生教育所种下的痘,估计不仅能抵文章之微生物,而且随便能把微生物的作俑者也通通杀灭!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同学学习大有不同,研究开始,渐次重要,但以为两到三年的硕士段教育时间就能写出有学术意义的文章,这对几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荒唐不过的事情了。然而,硕士段不要求公开发表文章的学校能有多少?我有几个师兄,文章都在三五十篇以上,传为后学之美谈及楷模。真是荒唐的制度,荒唐的事情!因而,何为学术文章,大家自然都心照不宣了。

  我们没有诚实认真的勇气和力量。

  其次是导师。导师制度本身无可厚非,在有些国家效果也很好。但在我国,难道不是一颗毒瘤吗?导师制度为教授设计了等级,不带研究生的教授和带学生研究生的教授在待遇和收入上相差甚远,所以大家都要攀登而上硕导搏导,终身受益无穷。既然有了称号,自然少不了学生,这样,博士生教育能不“大跃进”吗?为官者导、为富者导,又何必为穷学生导?除非学生很能做事。当然,导师不管能不能导,一般的呵护与照料还是不少的,于是乎,毕业不成问题,好的还能帮助就业。于是,学生也以导师为荣,裙带相连,近亲而殖。若为领导弟子,更是荣登高堂为天子门生了。

  三是官学。学校是进行学术的地方,领导者领导的都是学问人,自己不懂学术怎么行,不是学术权威怎么行?逻辑如是!但有领导地位的强力支持,这些轻而易举耳!所以,发展而来,领导就是学术大家、学术权威,最后学术的权威自然成了权威的学术!书记或校长难道不应该是学术委员会的主席吗?进而,有权威不就行了吗?要学术作甚?领导可以权威学术,普通人难道就不可以人情学术吗?弟子培养需要互相关照,论文发表要打招呼,这就是学问,主流学问。

   经济学家

  我们多全知全能的经济学家,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热点要点,我们总能看到某些熟识的面孔。不管是金融证券、国企改革、政府难题、公共事业还是三农问题,信手拈来,总有精深妙奥之论。可惜经济学家不是领导,领导作的讲话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的,而经济学家这样只会被人窃笑。国外有各种各样的经济学家去解决各自的问题,我们却有一样的经济学家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经济学基本的假设是人为理性的经济人。难道经济学家超越了自身的理性?呵呵,也许大家的理性真的集中在了“北京一流经济学家年收入百万、二流也挣60万”上了吧。如若这样,真的希望经济学家能超越自身的理性。经济学需要宽厚和广阔的东西,当然需要能包容此类的胸襟。所以,中国的经济学家其实太少。“上帝让他灭亡,首先让他疯狂。”社会越来越复杂,分工势所必然。研究者需要独立的人格,经济学家也不例外,喜欢当官、喜欢傍大款,人性的劣根所在,是不需要和学术混在一起的。

  鲁迅说“伪士当去”。何为伪士,有些人自称学富五车、或云贯通中西、会一门云遮雾障的学术,在墙垒之后,自况为大师。这些人上下师承、汇为一党、互相鼓吹。鲁迅命名:智识阶级!

  但愿,我们的经济学家不是智识阶级!

  经济学学风

  “在人类制造的日光下/既没有梦/也没有黎明”。我们在路旁五体投地、夹道拜伏,等待西方大师们智慧的降临,希冀沐浴西方的光辉而洗去中国的尘土。在主流经济学的语言强权下,我们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有“五个经济学家”。狭隘与偏执就是我们的主流学风。研究者喜欢一窝蜂而上,数理、计量、模型不一而足、不亦乐乎。其实,在发达国家此浪潮头已过。没有学术上的独立特行,是经济学学风中的一大弊病。

  没有广阔的视界和丰富的积累,浮在表面凑热闹,这是当下经济学的又一大学风。经济学研习者或对自然科学屈膝之卑谦生搬而硬套;或狂妄而偏执,要用一种理论一统天下,包医百病,建立万古帝国之基业;或自以为是,毫不负责任的和稀泥,真是道德上的自虐啊!

  我们喜欢服从威权,喜欢父子相隐,一团和气。我们有文人相亲的传统与现在,有否定一切的批评与辱骂,我们有过真诚的表扬和肯定吗?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驯服和驾驭市场经济这头

怪兽,这头怪兽还没有成熟。我们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彼情况下的经济学标准对我们也许并不那么重要,出不了那样的经济学家本来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经济学家做到了去认真学习驯服与驾驭市场经济之兽的本领了吗?我们的经济学家认真的审视了政府的行为了吗?经济发展壮大的中国需要经济学家,也给与了优厚的机遇,这样的经济学家能对得起我们的经济社会吗,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吗?反之,我们的经济学家歪点子倒是出了不少,简单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主义化,弄的在改革中失利的人们痛苦不堪。这样的经济学家简单的是没有头脑,要么就是不负责任,若出自自我的私心,那简直就是犯罪了。

  难道我们不应该有希望吗

  我不甚明白丁的标准,但我觉得经济学家也没有那么神秘高远。经济学者多,能得诺奖者少;勤奋思考、努力做事的人多,而开宗立派、为千古圣哲的人少。就是如此!本人学习经济学有年,师友不少,尽管庸碌混事者、眼高过顶者不计其数,但也确遇到过谦虚谨慎、刻苦认真的人;智商高过爱因斯坦的,我不知道,但具有良好经济直觉而敏于事讷于言的却有几个。

  至于文章,同是香港的教授,张五常则称经济学中99%的文章没有出现,对人类的发展没有任何损失。不以为然!文章既有光照千古者,也有合时而著者。当然不反对苦心孤诣的向高远处求索,但自然不能缺少天才的泥土和绿叶。

  那些在光环之外的,默默辛苦的人们,他们传道授业解惑,难道不是鲁迅所说的“民族的脊梁”吗?令人害怕的是把学术和研究神圣化,只要认真的关注,能使得人类知识与思想有所增进,这就是学术和研究。须知,学术上的强权也是强权。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