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痛斥”是否因为没有“刺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8:52 中国经济时报 | ||||||||||
马赛克 有失业人员到某劳动社保站办失业证,工作人员称其档案不在本区劳动局,不能办理。这位失业人员花两天时间跑多个单位查询,结果档案就在该劳动局;某交警中队在室内处理交通违章事宜,让门外的20多名办事群众,在太阳下暴晒等候两个多小时……
以上事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机关不讲效能的办事作风。面对为如此令人愤懑的“机关病”,谁也会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是的,这些至今严重存在“机关疾病”,正是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日前召开的该市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少数机关工作人员的“衙门”作风提出严厉批评时所举的典型例子。在王书记所举的“机关病”例子中,还有更令人发指的现象,出于篇幅,笔者未予引述。报道披露,在杭州市,仅今年的4至6月,市本级“96666”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就受理群众投诉701件。经调查核实,对50多名工作人员作出了处理。(据8月25日《新民生报》) 领导“痛斥机关病”,早已不是新闻。现在,在以建立机关效能投诉机构来治理“机关病”的杭州市,市委书记竟然仍在拍案“痛斥”,显然是市委书记实在“看不过”的忍无可忍。也是的,百姓大老远跑来办事,要么,一句有口无心的搪塞话,就让百姓无头苍蝇似地遍地兜圈子;要么,自己在凉爽舒适的办公室不紧不慢地捱日子,而让前来办事的百姓长时间曝晒于烈日之下等候;要么,明知某处某人,却连简单的告知都不肯,而让百姓到处奔波……这还能算为纳税人服务的机构吗?还能算体现“效能政府”的人民机关吗?! 正如杭州市委书记所说,这些机关干部的做法,是对百姓缺乏应有感情的表现。笔者尽管认同王书记的看法和“痛斥”,却以为:在某些机关干部那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不要说内心里对百姓有什么感情,即使认定他们对百姓“冷漠麻木”,恐怕还算是比较“客气”。可以说,有的人,在那里悠哉游哉地享用着百姓提供的优厚奉禄,却反倒从心底里蔑视和厌恶百姓,及至对百姓连“人之常情”的道德尊重也没有! 早已设立了效能投诉机构来专门治理“机关病”,却依然存在严重的“不效能”现象,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就杭州市来看,市本级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对机关办事效率问题就达700余起,按说,违规现象是不算不突出的;却最终因此受到处理的,仅为50余人,占总投诉量的8%左右。当然,其中可能存在群众因误解投诉错了的,但实事求是的投诉率,也不至于如此只低。显然,接诉处理机构对很多本应处分的“不效能”人员,人为地“放过”了。这样一来,某些胆大的人,就因为被投诉后的“轻处理”、“冷处理”及“不处理”而更加放纵,于是“不效能”行为依然故我,并不断“传染”,其恶劣势头自然风行蔓延。 我们说,党政长官出面“痛斥”,有可能起到“雨过地皮湿”的暂时抑制效应,但这样的“痛斥”多了,而无有效“刺痛”的强硬手段,恐怕久而久之使这些人产生了“抗体”,则要真正让机关工作“效能”起来,也就等于空话。因此,要实现领导没有什么可“通斥”的良好效能局面,就还得摈弃反复“痛斥”却反复“发作”的被动思维,而应加大和加重接诉后的处分力度。笔者的看法是,在机关干部为民办事效能问题上,对不讲效能的人和事,宁可从严,决不以任何理由从宽,硬要对某些蔑视百姓利益的人作终身难忘的“刺痛”。不然,“痛斥”时是你领导的心在“痛”,却某些人因并无实实在在的“通感”而旧病复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