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心态不正 官员才会成“风险职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8:52 中国经济时报 | ||||||||||
张培元 在著名的“马德卖官案”中,黑龙江省绥化市被推到了舆论前台。马德任市委书记时,把其执掌的市委大院变成了乌纱帽批发部。260多名领导干部涉及此案,该市下辖10个县市的处级以上干部50%被卷入,有50人是党政一把手。“马德案”深深灼痛了绥化,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下决心整治腐败问题,随后掀起的廉政风暴让官员们感受到了压力,很多人认
看了这个新闻,笔者感到莫大悲哀,但更莫名惊诧。听说过记者被列入高风险职业,是因为这一职业群体坚守新闻良知,以笔作剑仗义执言,勇敢撕破社会阴暗面而屡受打击报复;听说过电视台主持人是高风险职业,在于很大程度上这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淘汰率高,“保鲜期”短,不注意文化知识、业务技能的充电和提长,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赶上;大家一致公认矿工是高风险职业,各地频频响起的小煤窑爆炸声为此作了注脚,每一篇有关矿难的报道,都让我们为地下深处的矿工兄弟捏上一把汗。 然而官员为何也成了“风险职业”?在和平年代,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时期,官员工资无人拖欠,办公条件越来越好,出有车,食有鱼,又不像小作坊打工者一样饱受尘肺病等职业病困扰,其“职业风险”究竟出自何处?看了半天新闻才知道,让很多官员担惊受怕的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谈话”,是反贪部门动真格的调查。害怕被钞票和“糖衣炮弹“击倒,竟被官员们视为最大的“职业风险”,让我等草民看了,觉得无比矫情。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无情而又耐人寻味! 法律和制度,为天然的社会舞台做了格式化,因此我们每个人才能在民主法制空间内享受充分的自由。在养老、就业和其他政治经济权利方面最有保障的官员,一夜之内突然如履薄冰,把仕途视为“冰上之旅”,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他们原先的“入仕心态”不够健康,不注意整修维护的“仕途”已被自己弄得坑坑洼洼,布满了陷阱。就像在一个纪律松弛的地方,某些人由于习惯了违规违纪,不够检点,等纪律真正“带电”,他们一定会感到难以适应。官员们所视的“职业风险”,恰恰反映了我们以往对其监督不力,恰恰反映了某些官员心中没有把依法行事当成习惯。 在一个地方,官员群体的“职业风险”意识越强,越说明该地的“官风”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比如绥化市官员普遍感觉到的“职业风险”,缘于他们中不少人对贪官马德的盲目追随。据媒体披露,由于“马德案”涉案干部较多,绥化市所属10个县市区主要领导很多牵涉其中,纪检监察部门感到了压力:如果全部追究,相关市县、部门的正常运行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瘫痪,整个干部队伍就垮了。千里之堤,始于蚁穴。摆在绥化市众官员面前的“风险”,纯粹是他们因行为不洁而一点一滴积累成的,与“官场”和“官员”身份其实无关。 官员在头脑中形成“职业风险”意识,未尝不是好事,至少他们会对党纪国法产生敬畏,在“糖衣炮弹“面前增加些许免疫力。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官员养成“职业风险”意识,只是一种浅层的意识觉醒,他们披上官员的马甲为公共服务,做到不贪不占,这连从业的底线都不是。身为人民公仆,他们更应成为一方百姓的道德和行为楷模,站在主动狙击腐败现象的最前沿。 相关报道: 相关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