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驻印官员:中国“头号敌人”的想象和现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11:3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亲历:印度之路的繁华与破败

  经济学家樊纲:五大轮子驱动印度经济

  发展中国家间最重要的竞争已是中国与印度赛跑

  软件金三角崛起 “印度反对者”王文京:国际化一定要争 走出去的收获

  投资印度 国际基金大赚100% 日韩外资喜忧参半 在“吊诡”中获利

  
财经观察:印度经济能否超越中国?

  本报记者 罗绮萍 印度报道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不时被人拿来比较。近期在中国政经圈子中最惹人谈论的话题是:印度是不是我们的假想敌?对此问题,中国驻印大使馆一等秘书田伟的答案非常肯定:“印度人说要在10年内走完我们走了20年的路,我看他们30年都走不过来。”

  田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先以经济学者樊纲最近在印度德里一次演说作引子:“樊纲在演讲时说,在印度发现商店星期天是关门的,中国的店则是一周七天都不休息,现在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每年只差一个百分点左右,如果我们的商店星期天也关门,那么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肯定是低于印度了。印度人听了之后就很高兴。”

  “其实将樊纲的话反过来说,除非让印度的商店星期天也营业,否则他们的经济赶不上中国。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9时开始,他们从10时才开始,下午还得喝茶。我每天多干两个小时,每星期多干一天,你怎么追得上我?”

  “印度对中国很不服气,因为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两国的水平是很接近的,但自7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便一步步超越了印度。印度人现在宣称,中国在过去20年走完西方国家50年的路,他们可以在10年走完我们的路,但我估计,印度30年都走不过去。”

  比较优势

  “印度其中一项优势是他们的人才,他们很多人都会讲英语,但现时中国年青人对于学习英语也很重视,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我们下决心,要掌握不难;另外印度的IT人才库受到重视,其实中国的科技人才一点不差,在最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中,我们的卫星也上了天,现时差距是人才的管理,印度人在这方面可以作很好很细的分工,每个人负责工作的其中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比较活跃,很难分工合作去做好一件事,所以为甚么印度的BPO商业程序外判会发展迅猛,这方面中国也不必特别去竞争,因为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其强项,我们可以多发展自己的强项,例如硬件的开发及制造。”

  另外印度标榜其为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田伟认为这同时会为其发展造成障碍。“印度的改革是由下而上的,要通过民主方式作决策,所有的改革要让大家都得到利益才能通过,结果往往是采取中庸之道甚至成效偏低的方案,才能取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不可能取得最高效率及最优的选择。反观中国的改革是由上而下的,只要领导人是开明的,走的路是对的,便能较有效率地实施改革开放。”

  另外对于有些外商认为中国的市场已开发多年,竞争渐趋激烈,故要转移阵地开拓印度这个新市场,田伟认为这是一种很狭隘的想法:“现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数量,仍是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比如美国和日本,但美日不是仍有空间去修公路或者有新市场,而是有已成熟市场,让新发明有商品化的空间,印度虽然有市场空间,但居民的消费力仍不足,外商包括中国商人,这几年在印度还是赔钱的居多。”

  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和东南亚6个国家,2月8日在曼谷发表联合声明,决定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于2017年在签署协议的国家之间实现自由贸易区。中国正与东盟商讨自由贸易协议,自然令人想到中印之间是否有可能签定自由贸易协议。

  田伟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去年6月访华之后,希望开展中印双方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然而两国现在仍存在边境问题。印方的要价远超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加上印度即将举行大选,政府受到本国人民的很大压力,估计在一段时期之内,中印的政治关系仍未能称得上友好。情况就像中国跟美国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意还是可以照做,但可以签定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双方的贸易额从1991年的2.91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35.96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11倍多。2002年更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贸易额增至49.46亿元。2003年更打破纪录,贸易额达75.95亿美元,较1991年增长了25倍。

  中印贸易波动

  展望将来,田伟说根据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波动,以平均每年21%的增幅计算,到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可望达到150亿美元,占印度规划中的对外贸易总量的10%。

  据印方统计,中国输印商品在1998-1999年度占印度进口总额的2.59%,列第16位。至2000-2001年,因为中国输印非石油商品比例迅速提高,令中国的排名升至第7位。至2002-2003年度,更跃居第3位,仅次于美国及比利时之后。

  印度输华商品占其出口总量的比例也不断提高。1998-1999年度印度输华商品占其出口总量的1.29%,列第18位。2002-2003年度所占比例达2%,列美国、阿联酋、英国、香港和德国之后,位居第6。

  据印方统计,从9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进口国,进口额从1991-1992年度的0.21亿美元,增长至2001-2002年度的20.3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58%。中国输印产品占印度进口总额的3.98%,列第6位。中国输印商品主要有:电子产品、煤和焦炭、有机化工品、生丝、药品和白银等。

  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矿砂、钢铁、海产品、化工产品和电子设备。印度还准备在两年内,将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两倍,在原有传统出口产品钢铁和矿砂的基础上,力求扩大出口商品的种类。

  尽管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市场,年钢铁消费量估计约为1亿吨,是印度的4倍。但是印度的钢铁冶炼技术比中国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钢铁厂打算与印度钢铁企业合作,并采用印度钢铁冶炼技术。某些中国钢铁企业包括马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司和杭州钢铁公司,已与印度ABB钢铁公司签订合约,准备在新的钢铁工程中采用印度相关技术。

  另外中国2003年从印度进口的钢材和矿砂需求大增,其中矿砂达3000万,远超往年的1200万吨左右的进口量,而且进口价格也由往年的FOB每吨11.6美元,上涨到FOB每吨23美元。

  由于印度珠宝加工业较为发达,为其珠宝业的出口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香港目前已成为印度第二大珠宝进口地,进口额从1995-1996财年的12.65亿美元,增长至上个财年的16.8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近年来,印度对华出口钻石数量不断增加。据中方统计,印度对华钻石出口数量从2001年的277千克上升至2002年的1761千克,出口金额则从2001年的8241万美元上升至2002年的9989万美元,增长率为21.2%。

  随着中国在医药领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的零售药品包括药品销售网在中国市场涌现,使得印度制药厂将中国列为其主要的出口发展目标,目前印度在华投资比较多的就是制药领域。另外由于中国准备在2010年成为第五大药品市场,印度制药商更是希望能从中国对目前药品的规章制度、分销体系、医院管理和零售药品业的改制中获益。

  近年来,印度软件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软件开发和出口大国之一,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也具有优势,2001-2002财年,印度的软件和服务出口额约78亿美元。

  制约因素

  面对中国较弱势软件开发技术,印度希望通过合作,拓展中国软件服务和教育市场,据印方统计,1999年印度对中国的软件出口额为0.9美元,占当年的印度软件出口总额的0.08%,近年这方面的出口额肯定大增,但最新数字暂缺。

  田伟指出,中印贸易尽管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同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经贸交往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及人口数量不相称,以2001-2002财政年度为例,双边贸易额达49.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7.5%,占中印各自外贸总额比例的0.79%及5%。

  他说,多数有实力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和家电、通讯、摩托车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在近几年内对印度市场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有的大中型企业在印度设点5年以上,跟踪相关工程项目,虽有进展,但速度不快,成效不显著。率先进入印度市场的电视机制造商康佳,在经营两年后人员全部撤离,TCL公司也与印方合作伙伴产生了较深的矛盾。

  田伟指出,印度对中国的发展怀有戒心,“中国威胁论”在经贸领域时有反映,并从政府层面采取了一系列不友好的措施,两国政治关系对经贸关的牵制明显。印度政府部门对来自中国的从商人员签证一直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对中国企业在公开竞标中获得的港口疏浚项目合同横加干涉。印国防部还以安检为名阻止中国已到目的地的施工船舶进港履约。印海关曾于一日内同时在各大城市对所谓中国“低报价商品”进行查抄,严重损害中国商品的声誉。

  尽管中国产品在印度市场份额不大,但由于印度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生产效率低而令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使得中国产品以质优价廉而享誉印度,引起了这些中小企业的恐慌。印度政府从政治利益出发,一味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频频发起对华商品反倾销案调查。由于绝大多数案件涉及金额较小,加上立案过于频繁,中国企业极少应诉,这给扩大两国正常贸易往来投下了阴影。据统计,2002-2003财政年度印度共发起了30起反倾销案,其中中国产品仍为主要攻击目标,占总数量的50%,即15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印度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