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会 > 正文
 

马化腾:互联网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18:28 新浪财经

  

马化腾:互联网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

图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以下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分会10: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上的演讲实录:

  马化腾: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分享关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一些看法。应该说腾讯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十年过程中也伴随着从第一代的网民开始,到现在
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每天思考的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发展,今天的主题一直在互联网的同行间和管理层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将我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的题目是讲整合商业模式、共创在线生活。首先我分三个部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在线生活社区对我们现实的用户,传统生活的改变。第二是我想谈一谈在线生活的3C的产业链,以及通过基于在线生活商业模式的用户的分析。

  十年前,甚至超过十年,互联网从中国电信能够介入拨号,大概是96年以来到现在,差不多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从一开始少数人使用到现在非常普及,到现在是相当大的变化。网络应用只是一个少量的点缀,是技术人员才能使用,而现在普通人都可以使用。

  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得益于几个因素,首先是基础架构的改善,从拨号到宽带,以及未来无线的互联网,以及三网合一,就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电视网络融合的趋势带动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互联网应用空间是更加大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环境从当初很简单,门户的资讯,电子邮件,最多有一个论坛,发展到现在是非常丰富的,刚才两位嘉宾已经谈了很多了。

  从我的角度来看,实际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运用构造出了一个全新在线的生活社区。对我们来说,互联网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实际是一个很现实、方方面面的行业结合非常紧密的在线版本的升级。所以后面的分析中我是比较实用的,从用户的角度看互联网商业模型有哪些。

  我尝试定义在线生活的名词,就是说在互联网普及、融入生活的情况下,互联网在任何时间、地点,用任何终端、任何接入方式都可以通过网络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信息获取、通讯沟通、休息娱乐、商务这四个方面的需求。现在我们可以这四个需求是怎样的变化和对比,首先是资讯,就是说在传统生活中我们是通过报纸、书籍、电视广播,是一种割裂、被动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在线生活是通过搜索引擎,通过新闻门户,通过互动的网络电视、网络电台的方式,能够非常便捷的和海量的,以及通过分享信息的时候还可以和社区进行互动。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

  第二,谈通讯有什么区别,从过去的书信、电话、传真、寻呼,在在线生活中人们可以实现文本、视频等等方式进行非常有效的沟通,而且形式非常多样化,比传统的通信方式有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在里面。

  下一个就是娱乐。大家知道,在传统的生活中,人们是通过电影、电视、户外活动方式等等享受休闲娱乐的,在线生活网络实现娱乐,我们可以通过游戏、音乐、个性形象等等,各种丰富的方式来享受休闲娱乐。

  最后一个是商务方面的需求,我想这是更加高端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过去是通过面对面的商品交易,或者是用现金和票据进行支付,在在线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支付的平台来进行更加便利的,同时对成本来说也是更加节省的,它的效率是非常高效的方式来实现商务活动。

  下面我用一个图来表达一下在线生活产业链的思考。(见图),首先在产业链上游是内容,或者说这是一个广义的内容,其中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内容,还包括很多的应用。首先看第一个,就是资讯。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资讯其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实际是和我们刚才谈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的内容是结合的,报刊、杂志、影视等等这样的内容其实是过去存在,然后通过网络载体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包括通信也是一样,过去它的上游有包括内容的提供商,包括用户自己产生的内容,就是说用户比如说在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内容,这都是成为通信的基础。娱乐,上一层有什么因素呢?我们看到有很多内容提供商,(见图),这个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比如说音乐、电影,还有很多游戏

开发商,等等,这些都是内容开发商,所以产业链最上游是这样的。第四个因素是电子商务,上游有卖家、卖场,旅游公司、猎头公司,还有机票等等这些,通过网络提供电子商务的应用。

  我们提的在线生活社区的概念就是通过线上来整合所有的需求,我们试图能够给用户一个非常直观的,他能够从自身的需求来通过网络获得服务的体验,就是我们现在谈的产业链的中游,就是所谓的大社区的概念。

  下面我谈一下,有这样的社区,它的商业模型有哪些?大家认为互联网是一个独立的产业,互联网是什么?怎么赚钱?我来归一下类,大概三类赚钱的方法。第一是媒体的方式,意思就是说对普通的用户和使用者是完全免费的,只对企业和商家收费。我想这和传统的媒体概念一致,但也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通过网络的平台,网络媒体更家不同的一点就是搜索,搜索是一种传统的方式无法达到的,快速、海量是搜索的特点,这一点是非常大的亮点,这想李彦宏会更有发言权。

  第二是增值服务,这种商业模型是向消费者收取费用的,也许不是所有使用服务的用户必须收费,但可能有一部分增值服务需要付费。我们看到,通信、

网络电话,比如说电子邮件,及时通信的增值服务,网络游戏,还有彩铃、彩信等等,这都属于增值类的通信服务。

  第三种类型就是交易类,就是说人们通过提供一个平台撮合买家、卖家能够让他们高效达成商务上的交易,然后通过这样的服务来收取注册和中介的服务费,我想所有线上的服务不外乎这三个方面的考虑。我们现在谈的是希望从用户角度看,通过一站式的在线生活的企业能够为整个商业模型提供一个专业的服务。我们试图对这个新的产业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就是他的研发环境、运营体系等有什么不同。线上服务和传统的软件研发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说它的研发是需要更快速的推向用户,推向市场,很快的和用户互动起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关在实验室里面去研发一年,然后再推出。同时他的运营是要求非常高、非常强的,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涉及到很多商务的方面,所以在安全、跨平台等方面需求是非常强的。

  另外,他的服务性也非常强,除了媒体以外,另外其他两类实际就是服务业,所谓的第三产业,所以它对服务的专业性是要求非常强的。我们如何对最核心的、最下面的用户负责任?能够怎么去研究用户的需求。

  所以我们看到,和用户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对用户的研究,再通过产品服务于用户,我们讲消费者用户、企业用户,通过现金流的方式返回到运营平台,形成这样一个循环。

  刚才我谈了三类模型,我们有什么服务可能做呢?媒体刚才也谈了一些,一些就是所谓的传统的品牌类广告,一个就是目前增长势头非常快,在美国来说已经接近一半份额的搜索的广告收入,就是竞价排名。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新媒体,比如说通过手机终端和网络电视的方式来提供新媒体广告的机会,但是目前这还不是非常成熟。还包括在游戏内部,我们叫用电广告,其实这也是媒体的形式。

  第二是增值服务,这刚才也谈了,种类非常复杂,在中国互联网来说,现在是一个主力,就是说中国互联网发展了十年到现在,目前仍然是增值服务唱主角。包括几方面:一是无线增值业务。二是网络游戏、互动娱乐。现在大概是60几亿。除此以外,增值服务还有很多,我想腾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包括虚拟形象,还有付费的音乐和影视下载,还有棋牌类游戏,宠物等等。

  最后是交易类,刚才曾子墨提到,中国发展有很多热点,下一个热点是什么?她也提到了电子商务,但我的看法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没有热,我觉得下一个热点应该是电子商务,但是时间可能未必这么快,因为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也需要和搜索互相配对。交易类的模型中国现在已经有雏形了,但规模还是非常小,企业没办法赚钱,都是在培养市场。我们看一下目前有哪些类型,目前比较火的市场是C2C,按现在的市场份额来看,应该是淘宝、eBay,还有阿里巴巴、慧聪等等,人力资源方面有51job、招聘等等企业,

房地产方面也有专业公司,就是搜房网,这是和商务有关的企业,这对未来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个模型、模式充分发展了,中国的互联网才真正落地,这是我的看法,否则它仅仅是停留在大家找个信息,然后和人交流,以及娱乐,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这绝对不是互联网的全部。

  最后我想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在线生活模型的看法。下面我们尝试用三种不同的纬度来看用户的需求。第一个其实我们已经谈了四大方面的需求,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应用。事实上这也是腾讯在布局整个互联网产业的时候有目的、有次序的做这样一个布局,所以很多人也挑战,说腾讯什么都做,很什么人都形成竞争,这里有一个误解,实际我们做的方式是以自己用户群的社区为核心,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切入其中一部分,希望在这块的服务强化社区的粘性。

  第二个需求,分析用户的年龄不同的需求变化。(见图),这是一个从儿童到老龄的变化。作为服务提供商,做产品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我们服务的对于在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需求。对应到中国,中国互联网用户群现在是1.1亿,也有说法是1.5亿,这是不同的统计口径,但在未来非常有机会到三个亿或者四个亿的水平,我们认为会在在未来三到四年产品。实际上中国的网民年龄组成结构,根据调查,现在网民70%是30岁以下,而每年产生两千到三千万的毕业生,从学校一年一年推上来,现在有一亿的网民每一年都要大一岁,都往上推,这个结构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去思考不同分众的用户群的需求,对我们产品提供商的要求更加细致、更加专业化了。

  最后的需求是场景变化的需求。我们刚才只是看人类的四大基本需求,这还不够,同样有这几个需求,我同样也是这个年龄层,但在不同的环境下需求偏重也不一样。人们通常有几个需求,首先是在学校和在工作,这是一个基本上不衔接,当然有部分边工作边读书的,这是一个不衔接的过程。另外是在外面和在家里,这也是两个不同的应用环境。刚才提的这几个应用需求会更加偏重一点,比如工作中更加注重通信和效力,比如电子邮件、会议等等,在学校可能是学习,获取资讯更加重要,所以相对其他的应用来说,这方面的场景会要求在学校中对资讯获取,以及社区交流,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更加重要。家庭也是一样,我们可能其他的需求都有,但是另外两个场景更偏重娱乐、休闲、亲情这样一种场景的需求变化。

  最后一页构成出这样一个场景,(见图)从你出生到年纪非常大,都有一个家庭的场景。刚才左边讲四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层次来划分,右边是尝试在线生活产业的布局,就是说下端从IN、电子邮件、无线、3G等等不同的需求到上面,还有博客等等,我们试图用针对贴近用户的不同场景、不同年龄层的不同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这是我对中国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理解,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