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推动行业重组 中国钢企开始东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9:12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本报记者 庞革平 12月19日下午,武钢、柳钢在南宁正式签署《联合重组协议书》,共同出资127亿元人民币重组设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00亿元至700亿元人民币兴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钢铁产业战略重组已是大势所趋,并将是中国由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 内忧外患推动钢铁行业重组 在武钢与柳钢联合重组签字仪式上,原国家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说,武钢与柳钢的联合重组,是双方积极顺应世界钢铁行业发展潮流,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完全符合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其实,武钢与柳钢的联合重组,是我国钢铁行业战略重组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内外力量共同推动的必然。 据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永南介绍,现在全球铁矿石供应量的70%以上控制在3家大公司手中,而下游产业中也呈现高度集中的情况,比如汽车行业目前世界最大的15家企业的用钢量占到整个行业用钢量的6成以上。“上下游产业的集中度如此之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也必然需要提高。” 从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的情况看,目前,中国钢铁产业已经出现发展瓶颈。要突破发展瓶颈,必须提高钢铁产业的集约度和集中度,实现资金、原材料和物流的集中使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去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低所产生的恶果。 “钢铁新政”推动行业重组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被称为“钢铁新政”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计划压缩8000万吨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该计划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 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将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钢铁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必将出现,科技含量高、产品适销对路的大企业将会成为大集团;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弱的小企业将会被淘汰或兼并。这表明,在新政策推动下的市场化钢铁产业整合重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10月18日,荷兰米塔尔钢铁以3.38亿美元完成对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36.67%的股权正式收购。目前,米塔尔、阿塞洛等外资钢铁巨头正在与中国几家钢铁公司频频接触,希望能进一步投资。 国内几家钢铁巨头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据了解,武钢在兼并武汉冶金公司作为深加工的基地、兼并襄钢占领区域钢材市场之后,2004年湖北省国资委与武钢签订协议,将其对鄂钢出资总额的51%无偿划拨给武钢,这为武钢达到年产量2000万吨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武钢和柳钢的联合重组,将使武钢的年产量达到3000万吨的规模。 而此前首钢与唐钢共同投资曹妃甸千万吨基地的项目计划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如果最后形成首钢和唐钢的合并,必将加速中国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的趋势。首钢不久前又公开宣称在保持曹妃甸项目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又证明中国钢铁行业在整合问题上已经出现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情况。 向沿海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中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风潮中,专家指出,向沿海进行战略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首先,中国发展钢铁产业所需要的大量矿石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在沿海建设钢铁基地可大大降低成本。其次,在沿海建设大型钢铁产业基地,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比如在防城港建设大型钢铁基地,将十分有利于开拓东盟市场。据最新资料显示,东盟国家每年约有3000万吨至4000万吨的钢材供应短缺,这给我国的钢材出口带来了巨大商机。仅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出口至东盟国家的钢材就达到363.8万吨,增长了92.7%。另外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从资源型向资源—市场型转变。目前,我国的钢铁产业主要布局在东北地区(鞍钢)、华北地区(首钢)、华东地区(宝钢)、中南地区(武钢)和西部地区(攀钢)。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白英姿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企业的国内并购已基本完成,正在向跨国并购迈进。而产业集中度较低的中国钢铁业如不加快自身整合重组速度,很可能成为跨国企业并购目标。因此,“钢铁新政”实施后,国家大力鼓励钢铁企业跨地区重组。武钢与柳钢的联合重组,对于增强我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