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是什么在推动中国的财政改革?

刘尚希:是什么在推动中国的财政改革?
2018年10月08日 10:2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财政改革的逻辑本质是公共风险逻辑

  北京日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与改革开放同行”系列智库论坛第四场发表题为“财政改革四十年的逻辑”的主题演讲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它具有公共性,其作用具有水一样的渗透性特征。

  如何理解财政的公共性?打个比方,财政就像人身上的血液,它来自于身体自身,又滋养人体的每一个脏器和细胞。人身上哪一个地方都离不开血液,血液出了问题,比如贫血,人会因此觉得疲乏无力,假如血液在某个地方堵住了,那部分身体就会坏死,意味着身体也出了问题。

  财政是公共的,是普惠的,而且是不偏不倚的。如果财政出现问题,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得病了,如严重的债务、公共服务不能持续等。社会病了,就面临巨大风险,这时候就得治病。所以,财政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给社会这个有机体治病。

  四十年来,是什么在推动中国的财政改革?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公共风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共同体,只有遇到了公共风险,才会想到改革。没有风险,没有危机,何必要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改革实质上都是遵循公共风险变化的逻辑而推进的,其变化的脉络是从“家贫国穷”的风险到“机会不均”的风险,再到全球公共风险,这也是我国主要公共风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四十年财政改革的逻辑本质是风险逻辑,也就是公共风险逻辑。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同的阶段以公共风险为导向的财政改革经历了放权、分权、治权三个阶段,也是财政改革的三种形态,成为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国家治理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牵引整个改革,又为整个改革提供支撑。财政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推动,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财政职能凸显,防范全球公共风险,成为新时代财政改革的主题。(陆琴 辑)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09-27 迈瑞医疗 300760 48.8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9.8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