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访能否拔掉上访的引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5:03 红网 | |||||||||
河南省从9月中旬开始,抽调省市县三级机关干部近4万人深入各地,大规模实行包案下访,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据12月27日新华网) 组织4万干部包案下访,河南的决心可谓大矣。应该说,从视上访为洪水猛兽——截访、拦访,到坐在机关等访,再到下访,是一次次意识上的进步。
不过,形式总是应该为内容服务的,否则就毫无意义。这里应当问一句有关部门:如此大规模的下访,能否拔掉上访的“引信”,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我们不妨理论一下。 下访,是有所选择的,并非所有的上访案件都能入下访官员的法眼,并得以妥善的解决;下访是阶段性举措,没有(也不可能有)长效机制,轮不上的案子,同样还是要上访;下访是天上下雨,结果还得地下流,下面如果不认账,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下访要让数以万名的官员“摞荒”——放下手中的工作,难免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看来,下访的态度虽然可嘉,不过似乎仍然是头疼医头的治标之策,权宜之计。 对于上访,理性的解决之道,应该分两个层次。低层次的,当然是有关部门的认真对待上访案件,依法解决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要推诿扯皮,不要把群众当皮球踢。只要能用这种态度办事,官员大可不必抛下手中的工作去下访,群众多跑一跑也不会有怨言。据国家信访局的资料显示,有80%的上访案件,都可以在基层解决,结果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好。所以,基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更高层次的,要从体制上抑制矛盾的大规模产生。政府当进行角色的调整,理顺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在政治体制改革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防止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得不到主流社会的重视,防止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得不到司法救济,以致酿成非理性的表达。政府应该首先奉公守法,依法行政,不要加入到侵害群众权益者之列。 可见,解决上访问题,不止在解决上访问题中。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