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该如何实行金融创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5:05 中国经营报

  过度创新是危机导火索

  《中国经营报》:次级债危机表面上看起来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掉而引起的,但有评论称正是由于美国金融的过度创新,才引发了这样一个波及全球的经济事件,次级债危机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郑国汉:引发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美国的住房需求量大,也不是美国的土地供给不足,真正的原因在于美国近年来过度的金融创新和低利率政策。在超低利率之下,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刺激了投资人入市的意愿。并且,次级债危机涉及到的金融工具非常复杂,即使一个经济学教授都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

  颜至宏:我同意郑教授的观点,可以说金融创新是次级债的导火索。在人人入市的情况下,按揭公司负责人基于自己的利益,为求短期回报而大量的发放长期贷款,不去考虑借贷客户的素质,宁愿要“量”而非“质”。华尔街投资银行则把次级债包装成优质产品,没有任何透明度;而评级机构因为利益原因,只按特定产品支付能力做评级,没有及时通报资产风险的真实情况,而对冲基金在全球以杠杆形式借贷,为提高回报而大量购入CDO(资产基础证券),所有不同角色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从2006年美国楼市见顶开始,贷款坏账率开始逐步上升,最终次级债危机爆发,全球投资人因此遭殃。

  保守创新是上策

  《中国经营报》:从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中国应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郑国汉:首先应该要加强政府监管,而且不能完全相信市场。美国关于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很糟糕。次级债危机刚爆发时有人给格林斯潘写信让他出来阻止事态往更严重方向发展,但被拒绝,因为他很相信市场,也正是因为太相信市场,所有次级债的参与者都迷信美国的房地产会继续走高,后来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颜至宏:我认为,金融创新是必须的,但是创新不能太过了,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道德风险尤其值得注意。前面所说的对最早接触次级债的按揭公司来说,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道德风险的问题,金融创新工具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场,但被按揭公司这些不重视客户素质的机构或工作人员们利用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力会远大于正面的影响力。

  《中国经营报》:中国也在积极进行金融创新的探索,比如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等,如何评价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我们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什么?有哪些政策建议?

  郑国汉:关于中国的金融创新,中央政府的监管还是很不错,比如信息披露、限制投机等,但整体的创新步伐还比较慢,这也不是件坏事。走得慢,走得稳要比走得急,但容易出问题要好。如果政府能够略保守一些更好。

  目前中国房地产的金融创新产品很少,基本上还是银行和客户直接的面对面,这方面亟须加强。

  颜至宏:长期以来,国内的金融市场都是单向性的,只有证券市场涨的时候大家才挣钱,股指期货一旦推出,市场的单向性就会改变。而双向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如何管理交易、有效的监管等,在这些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是巨大的。我认为,现在我们还不一定有这样的准备,与其急急忙忙推出,还不如让政府和老百姓都好好想想。毕竟股指期货在牛市推出会推高牛市,在熊市推出则会加快熊市的进程。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