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7)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57 经济观察报
放慢速度或许有利于发展转型 主持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通货膨胀都和粗放式、运动式、大呼隆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与通货膨胀相伴而来的往往是一段时期的经济低潮。假如今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或许是一次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契机。 吴敬琏: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两个失衡。 一个是内部的失衡,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过度投资与消费不足。现在GDP的结构发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投资比重过大,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反过来说就是消费不足,消费占的比重太低,特别是个人消费占的比重太低。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些问题,比如企业经营上的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太慢等等。用大量的投资来支撑高速度增长,必然造成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几十年来,特别是从本世纪以来,投资增长太快,用大量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就是靠大量的货币发行去硬挤出资源,寅吃卯粮或者是从外国进口来支撑经济增长。 外部失衡主要的表现我前面讲流动性过剩的来源时已经说过,就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存底大量积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它的原因也在于增长模式存在缺陷。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弥补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的缺陷,采取了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努力增加出口,以便用出口需求补充内需的不足。中国在刚刚开放以后也学习了他们的做法,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正像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所告诉我们的:当出口导向政策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当外汇存底大量增加了以后,就需要调整政策,特别是要实现外汇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否则就会出现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等问题。 总而言之,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短期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转变为靠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拉动的经济发展。 吴晓灵: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不能单靠货币政策来实现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还需要加强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运用价格杠杆配置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此外,应在产业政策方面制定行业标准、排污标准等。光靠货币政策,中国经济面临的粗放式发展矛盾无法解决。 中国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主要来自于中国自身。中国环境和资源的现状对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发展是严重的挑战。我认为,外部需求减少使得我们不可以过多依赖出口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方法必须得当,如果不是用市场化的方式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去因势利导,而是采取不得当的方式的话,将会加重自身的困难。 刘世锦:所以,要充分利用经济增速回落的机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充分利用出口增速放缓的机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已经连续4年达到10%以上,2007年应是这轮增长的峰顶,现在,速度慢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最重要的是,在总量规模变化的同时,结构性的变化和矛盾也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生产和消耗增长迅速;环境压力空前增大;过去构成中国经济增长低成本优势的诸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在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原有的地区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有些方面还在扩大;社会矛盾在某些方面有所增加,由拆迁、征地、职工下岗、社会保障、干部官僚主义和腐败等引发的群体事件时有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容忽视;中国正在以日益增长的规模介入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两年的贸易顺差超过千亿美元,国际贸易摩擦增加,贸易不平衡构成很大挑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