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57 经济观察报

  以上只是个案。从整个宏观面来讲,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特别是人均收入水平达到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都出现了拐点,价格的提升是一个自然过程。最典型的还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年时间里,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工的工资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但是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民工荒”并不是指中国现在没有民工了,而是指如果继续支付过去的价格,那些工作现在没人做了;只有把工资水平提高后,才会有人愿意继续做。也就是说,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历史性、转折性的。其他要素成本也存在同样情况。

  第二,我国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比如,最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由于价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炼油环节出现亏损,炼油企业缺乏积极性。还有,我国高耗能企业比重过大,和我国电价偏低有直接的关系。再有,劳动力价格,除了由供求关系导致的低成本外,也存在着体制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情况,比如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费用要有支付、加班加点超时间工作等各种侵害劳动者利益的情况,这些“隐性成本”的显性化,也会表现为劳动力价格的提升。还有一块是环境成本,企业生产产生的污染不花钱治理,排到企业外部让社会承担,即所谓“内部成本外部化”。

  第三,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大。随着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全球初级产品的需求量上升,拉动这些产品进入一个价格上升周期。粮食、原油、铁矿石等价格已经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上升阶段。在我国对外开放度已经较高、初级产品对外依赖性加大的背景下,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国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

  由于上面三个原因的影响,我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我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因素。

  主持人:但要素成本上升是否一定会导致大范围、持续的物价上升,出现通货膨胀?

  刘世锦:这关键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也就是说,存在要素成本上升速度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之间的比较或者“赛跑”。过去许多年中国的要素成本偏低,劳动生产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格局。前几年我们担心的不是通膨而是通缩的问题。但是当要素成本上升加快以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和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差别比较大。从理论上讲,对自然资源、劳动力依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其涨价的压力较大,对自然资源、劳动力依赖程度较小,或者本身通过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空间较大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吸收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就比较强。另外,垄断性行业吸收要素成本上涨能力比较差,而竞争性行业则比较强。有些行业,比如农业是比较典型的对土地、劳动力依赖性较高的行业,通过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不大,所以农产品的涨价就最先表现出来。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