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57 经济观察报

  我们就是采取了这样的政策。2003年以后,人民银行频繁入市干预。开始的时候,平均每天收购1亿-2亿美元。到了2005年每天平均收购7亿-8亿美元。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国家储备达到1万亿美元。这时,国外热钱赌人民币升值,大量流入中国,更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了减缓升值,人民银行在2007年每天平均收购17亿-1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在2007年末达到15000亿美元。这么多的美元,人民银行是用大约12亿中央银行货币从商业银行收购来的。

  中央银行的货币叫做“高能货币”。“高能货币”的1块钱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会变成好几块钱,在中国大约是5块钱的货币购买力。为了购买现有16000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大约创造了60万亿元的货币购买力。

  人民银行这几年也竭尽全力设法收回过多发行的货币,除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外,还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由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票”),卖给商业银行来收回货币。这两年,央行大约发行了3万多亿央票。虽然人民银行采取这样一些“对冲”的措施,但货币供应量还是大量增加了。

  这就是市场上流动性泛滥的来历。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因为货币过量供应,大量的货币追逐少量的商品,需求关系就决定了物价上涨。一般认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在3%以下应该说是正常的,3%左右还可以,说是温和的通货膨胀,超过了5%就应该叫做高通货膨胀了,当然还不算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不管是由成本上升触发,还是由需求强劲触发,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因为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结果。由于大量货币追逐少量商品而造成价格上升:或者房地产、股票、收藏品等资产价格的上升,叫“资产膨胀”,或者是消费品物价指数的上升,叫做“通货膨胀”。在经过若干年的货币超发积累之后,到2006年,开始在资产泡沫的形成上表现出来,到了2007年中期,通货膨胀也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既然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要抑制通货膨胀,从短期的观点来看,办法只能是采取从紧的总量政策。

  主持人:我注意到,刘世锦教授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更强调通货膨胀的国内因素,更强调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刘世锦:通货膨胀很难说出自单一原因,一般都是多因素导致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这次通货膨胀需要特别关注要素成本的推动。

  物价上涨一开始被称为结构性物价上涨,突出表现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占到总价格上涨的80%-90%。与以前通胀发生时的一个不同之处,是这次农产品涨价时东西并不缺,即使是涨价幅度最大的猪肉,商店还是能买到的,虽然有些地方可能供应偏紧,但没有断档,只是价格高了。这说明问题不是直接发生在供求环节,而是出在生产成本上升上。以猪肉为例,涨价有一系列原因,如猪饲料涨价、流通环节不畅、疾病影响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农民养猪的比较收益发生了变化。一个农民在家养猪的年收入约为3000元,但如果他进城打工,一个月收入1000元,年收入可能达到12000元,所以,有打工的机会,他不大会选择养猪。其他行业就业机会越多,收入越高,他就越不愿意养猪。这是一个长期的、基本的因素。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事农业与非农产业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周期性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