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57 经济观察报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恐怕还很难确定。第一,美国资产泡沫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冲击会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还看不清楚。早就有许多分析家预言说,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泡沫成分已经很大,早晚要破。但什么时候破,破灭时的震动有多大,这是不好预料的。比如,日本20世纪80年代泡沫膨胀了五年后在1990年才爆破,谁也没料到。就跟地震一样,地球板块之间挤撞的压力过大,就要引发地震,但什么时候震,震的烈度有多大,谁也不知道。这次美国的泡沫破灭不像日本那次突然,经过了几个回合的救市措施后,是不是已经缓解了?现在还很难做出这样的判断。

  第二,它对中国的影响究竟怎样,也还很难说。现在看,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次级债数量不大,所以影响不会太大。也因此有些人说中国情况特殊,不会波及到中国,恐怕也不能这样认为。次级债危机是整个全球系统的危机。从根源上说,它是这些年来世界金融体系流动性泛滥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泡沫引起的。而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这两个问题都相当严重,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不能麻痹大意。

  主持人:美国已多次降息,我们的货币从紧政策还会持续多长时间?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很高,会不会使一些银行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

  吴晓灵:世界金融形势动荡,美元降息会压缩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杠杆调节国内需求的空间。此时,央行会比较多地运用数量工具和汇率机制调控宏观经济,对此社会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007年外汇占款增量与基础货币量的差距不是太大,都在25000亿上下,这主要是因为中央银行比较多地运用了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来收紧银行的头寸,所以显示出两者差距减少、基础货币增量增加。中央银行采取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只不过是把社会上多出去的那一块儿基础货币供应收回来。

  有人提出,中央银行2007年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加息来调控货币,效果很不明显。但是,我认为,如果中央银行不是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多次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不会把多出去的基础货币供应收回来的。而且,2007年M2增长16.72%,保持在16%左右,应该说,中央银行的调控是有效的。但是,必须承认,中央银行的调控不能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只能解决货币领域的问题。

  主持人:继续从紧的政策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我们从以往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受调控影响最大的都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如何处理这一矛盾?

  吴晓灵:为了减少从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认为,首先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公司债、企业债的发行;要消除不必要的禁令,由市场主体选择融资方式与条件。比如,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要求,刚开始要求必须有银行担保,而现在则要求银行不能对所有的发债担保。担保与否是市场主体各自的行为,应该由市场主体自己来选择。

  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不必要控制货币结构。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对CPI的调控应放在M2,在控制住M2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调整M1和M2的结构来调控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国M2余额约40万亿元,定期存款余额约17万亿元,如果定期存款能够通过直接融资变成活期存款,其实是有调节余地的。因而我们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严格管制存款市场的基础上放活贷款市场,特别是要正确引导民间融资,让利率杠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这里,我强调一下,居民和企业的资金是充裕的,单2007年企业的定期存款就增加了1万亿元,而A股市场融资额仅为2964亿元,如果我们能够尊重企业资金的自主运用权,它可以直接去放贷的话,那么,这对缓解银行货币紧缩后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有好处的。因而,我认为不应寄希望于人民银行放松银根,应该呼吁监管当局放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让市场主体自己去选择融资方式和投资来源。而且,如果大企业能够向市场去筹措资金,就可以腾出有限的信贷规模为中小企业融资。

  另外,中小企业现在确实面临困难,但主要还不是货币紧缩。不久前的调查显示,主要是人民币升值确实对部分出口企业的利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摊薄,尤其是部分纺织企业受影响较为明显。升值过程中部分企业将被淘汰,这是经济杠杆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陈代谢的必然现象。汇率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原材料的变化,会迫使企业升级换代,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这应该是一个好的结果。但同时,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破产的企业职工能够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通货膨胀压力究竟从何而来

  主持人:有人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超过7.5%。央行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越来越快的压力?为什么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这一冷一热会同时出现?

  吴敬琏: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以为通货膨胀是由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或者两者是伴生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与其说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还不如说它是由低估了的人民币没有及时升值而引起。

  1994年外汇改革、人民币大幅贬值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经常账户盈余增加很快,外国直接投资也大量涌进,那时,人民币就开始受到升值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可选择的对付办法。一个办法是或快或慢放开国家对汇率的控制,让本国货币升值。当汇率达到了供求均衡点,升值压力就自然不存在了,但这样做也可能有负面效应,就是使出口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出口的短期竞争力。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坚持汇率不动,不让本币升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维持本币不升值的办法是中央银行入市干预,收购外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