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调控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5:3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张毅) 正当西方一些国家担忧陷入经济衰退之时,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之一仍是防止经济发展由偏快转向过热。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日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08年出现缓慢或适度回落,应该是我们所期望的。 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不断增强 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间,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关税、利率等多种手段,果断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密不可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指出,这轮宏观调控面对的调控对象、利益格局、体制条件、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大增强了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部门、各地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6%,年度之间波幅不超过1个百分点,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自1990年以来的17年中,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速的时期只有两个。第一个是1992年至1996年,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为“高增长、高通胀”。2003年至2007年的此轮经济增长,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面对国际原油、粮食以及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2007年我国价格总体基本平稳。2003年至2007年,我国价格年均上涨2.4 %,除2007年上涨4.8%,2004年上涨3.9%,其余3年物价涨幅均在2%以下。这与1992年至1996年期间,GDP年均增长12.4%、价格年均上涨13.9%形成了鲜明对照。 过去5年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是过去5年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开始出现一些重要的积极变化。一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初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二是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生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三是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均增长快于东部,呈现出东部投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此外,社会事业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过去5年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比上一个5年大幅提高。 由于宏观调控取得的积极成效,过去五年成为中国经济效益最好的五年。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0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超过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达到78632亿元,2007年达到22000多亿元。过去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快速增长的五年。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8%。过去五年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的五年。电力装机容量累计增加3.5亿千瓦,高速公路增加28000公里,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总体水平都在大幅提高。工业企业、金融企业都扭转了过去经营困难的局面,盈利水平大幅增加,竞争力大幅提高。 马凯认为,事实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的、必要的、正确的。如果没有这轮宏观调控,就不会有当前的好形势。 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卢中原指出,要看到一些宏观调控措施还在落实之中,效果还需要时间才能逐步显现。 谢伏瞻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 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将成为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一定能够保证国民经济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继续前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