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警惕美国衰退论中的极端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程实

  1月29日,IMF在《全球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进一步下调2008年经济增长预期至4.1%。1月30日,美国四季度数据公布,0.6%的实际GDP季环比年率让全世界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美联储在1月22日紧急降息75个基点后于1月30日再度降息50个基点,一时间风声鹤唳,前期坊间广为流传的美国衰退论似乎得到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以至于恐慌情绪急剧扩散,全球市场面临着信心崩溃的危机。

  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此刻的当务之急是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全面的事实和真相,毕竟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是广泛存在的,微观主体很容易由于认知真空的存在而在判断上走极端。对于美国衰退论,笔者认为贸然轻信、过度悲观是危险且有失偏颇的,在美国经济走势分析中有几点值得强调。

  第一,趋势并未全然确定。市场经济运行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不是一马平川,长期中的起起落落是周期,短期中的上下震荡则是波动,受季节因素、预期易变和突发事件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出现沟沟坎坎,将短期波动误解为长期周期变化则有以偏概全之嫌。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就开始进入一个调整周期,短短几个月难道就迅速跳跃到了衰退周期?必须注意,时间序列上,一个季度的增长率大幅下降并不能说明任何趋势问题,给美国经济扣上衰退这个耸人听闻的字眼显然有些仓促和武断,至少我们还需要两三个季度的数据才能做出明确的长期趋势判断,在此之前将四季度数据视为较为严重的短期波动在目前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第二,对0.6%这个数据还需多样理解。首先,这个0.6%是应得的0.6%,去年夏天次贷危机爆发之时绝大多数市场人士都认识到如此金融风波必然会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只不过大家似乎都遗忘了“滞后性”的存在,所以三季度令人吃惊的华丽数据甚至让人们产生了不必为次贷埋单的侥幸心理,如果我们自始至终都牢记“该来的总是会来”,那么也许就不会如现在这般对0.6%过于惊恐和担忧。其次,这个0.6%是对4.9%的一种中和,就像笔者去年分析的,三季度的4.9%是对四季度增长动力的一种透支,与当时4.9%超出数据放出前2.0%的预期值相呼应,现在0.6%小于数据放出前1.2%的预期值并非不可理喻,将2007年三四季度放在一起,下半年并不比上半年逊色很多。再次,这个0.6%只是个初步数据,也许后期调整之后会稍微好看一些。最后,这个0.6%并非史无前例的糟糕,2007年一季度也是0.6%,2006年三季度是1.1%,2005年四季度和2003年一季度是1.2%,2002年四季度是0.2%,而这些年美国经济的标签一直是复苏,而非令人闻之色变的衰退。

  第三,消费需要着重分析。消费是美国GDP的大头,60%-70%的比重决定了其主导美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地位。实际消费在四季度仅增长了2.0%,低于三季度的2.8%,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也从三季度的2.01个百分点下降至1.37。虽然与三季度相比美国消费似乎在四季度出现了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可能是消费者短期遭遇流动性约束的结果,从相关研究来看美国人的长期资产负债状况并没有出现大幅恶化,这意味着信贷紧缩状况缓解后美国消费很可能出现反弹。而且,长期的时间序列显示,尽管美国消费的GDP比重较为稳定,但其季度增长率却并不平滑,2007年上半年就从一季度的3.7%骤然下降至二季度1.4%,2005年下半年则从三季度的4.1%突然下降至四季度的1.2%。消费的GDP增长贡献也是波动较大,至少2007年四季度的2.0个百分点贡献还是强于2007年一季度的1、2006年二三季度的1.6和1.9、2005年四季度的0.8、2005年一季度的1.7等单季贡献。因此现在来看美国消费并非非常糟糕,密执安大学的消费信心指数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反弹,其1月现况指数为80.5,较2007年12月的75.5上升6.6%,预期指数为69.1,较2007年12月的65.6上升5.3%,虽然其他机构公布的消费信心指数还是不甚理想,但至少有数据表明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并不太可能大幅改变。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