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淡马锡模式带给中国什么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00:08 中国经济周刊

  郭纲

  1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新加坡著名投资公司淡马锡在减持了10.82亿股中国银行股份之后,又配售了2.8亿股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此举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淡马锡为什么减持中资银行股?各种猜测与分析见诸各类媒体,见仁见智。

  究竟是像外界猜测的,可能是因为淡马锡对中资银行股的看跌预期,还是如淡马锡所说,只是其投资业务调整的需要,我们可以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淡马锡从入股中资银行到减持中资银行股,目的在于获取盈利。11月28日,淡马锡通过

摩根士丹利按每股7.09港元配售建行2.8亿股,套现19.85亿港元之后,获利约达10亿港元,投资回报率之高不言而喻。只要盈利的目的达成,资本进退的理由是次要的。

  淡马锡是新加坡国有全资企业和主权投资公司,自1974年组建以来,其投资策略随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动态调整。进入21世纪以后,淡马锡的投资可谓三分天下:三分之一投资在国内;三分之一投资到除新加坡以外的亚太地区国家;三分之一投资于经合组织国家。这次淡马锡对中资银行股的抛售,又一次体现出其作为积极而审慎的投资者在具体运作中比较理性的一面。

  如果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上升通道,中资银行股价保持上扬趋势,那么,淡马锡适时抛售部分中资银行股,回收部分投资,分阶段实现盈利,见好即收。毕竟真金白银的落袋为安远比账面浮盈有意义得多。何况中国近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长时期高速增长,今年又曾出现中国概念资产价格近乎“疯狂”地一再走高的现象,确实出乎许多专业人士尤其境外同行的正常预期。加之,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出现,及其有可能对相关中资银行产生或多或少影响的预期存在,人们有理由推测:即便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中国概念资产价格继续上扬,但在经过了前段时间的暴发性增长后,往往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整与能量积蓄,短期内包括中资银行股在内的资产价格上行空间与幅度可能会相对有限。适当减持已在较高价位的中资银行股,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要是淡马锡预期中国经济、中资银行股价有下滑的可能,则抢先在较高价位减持可以减持的股份,有效化解投资风险,避免或减少投资损失。因为,作为新加坡国有全资企业和主权投资公司,淡马锡参与中资企业的投资是出于其资本的增值进而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需要。

  淡马锡连续减持中资银行股的举动,不但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并致力于维护好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大局,科学规划与理性构建我们的金融体系和

资本市场,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今年刚刚组建的中投公司的发展问题。

  作为新组建的中国主权投资公司,中投公司高调亮相。事实上,中投公司目前2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中大部分用于境内金融机构的注资等。实际可用于境外投资的仅仅约700亿美元的主权投资基金,似乎被看成了随时可能冲击外国经济发展的“热钱”与“大鳄”。中投公司成立伊始,即在国际上备受注目与警惕,其第一单30亿美元黑石的潜水,也许本身就是误入了别人设计的一个陷阱。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中国的主权投资基金如果只考虑向境外投资而忽视与放弃中国自身经济高增长所蕴含的高回报投资机会,等于舍近求远、舍本求末。作为中国的主权投资基金,中投公司可用于投资的全部基金的投资组合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应区分投资于国内和国外的基金,然后在国外基金中再从区域、国别、产业等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规划与细分。淡马锡三分天下的投资策略和减持中资银行股的审慎运作不知道能不能带给中投公司相应的启示。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产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