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防止通胀成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03:26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物价触顶回落的声音犹在耳边,新一轮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又悄然来临。

  自今年3月份突破3%警戒线达到3.3%后,我国CPI一路上扬,8月份达到6.5%,9月份虽略微回落至6.2%,但10月份又反弹回6.5%。

  CPI的上涨,引发了新一轮关于“通货膨胀”的争论。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11月22日在清华大学表示,CPI月度同比涨幅在6%左右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4.5%—4.6%,仍处于可承受区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认为,目前CPI上涨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属结构性上涨,并没有出现全面上涨的情况,仍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主因就是CPI的不断上升。”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铁刚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分析说,这轮上升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带动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而资源性产品在产业链中属于上游,如果这种上涨沿产业链传导下来,或会演变成物价的全面上涨。“政府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对此非常警惕,希望价格不要涨得太快、太猛。”

  CPI涨幅10年来最高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5月之后,CPI突破3%的目标线,并连续上涨,10月份CPI达到6.5%,创下自1997年2月以来的10年来最高点。

  “目前此轮物价上涨是由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 国家统计局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表示。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监测,11月19日—11月2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集市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2.97元,比11月12日—11月16日上涨0.62%。这已是猪肉价格连续第四周出现上涨。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显示,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其他肉蛋价格略有波动。11月19日—11月23日的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集市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分别为13.46元、14.71元、7.16元和3.60元,与前期(11.12元—11.16元)相比,牛肉价格上涨0.67%,羊肉价格基本持平,鸡肉、鸡蛋价格分别下降0.42%、0.28%。

  “现在牛羊肉价格上升速度又加快,因为牛羊肉是被作为了替代产品,猪肉涨了,大家就去买牛羊肉去了,而牛、羊肉的产量也就那么多,价格上涨也是必然的。”国家统计局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家统计局关于CPI的调查,对鲜活的产品比如蔬菜、水果、肉类等,五天要调查一次,一个月要调查六次,然后把六次价格算出一个平均价格,一个月上报一次价格指数。“11月份CPI现在还说不准,要等12月8、9日才能有结果。”

  由于我国CPI权重设置中,食品在CPI的权重高达33.8%(美国食品占CPI权重为13.9%,即使包含饮料占也仅为15.4%;欧盟食品占CPI权重为19.6%;日本CPI食品比重为24.5%)因而每轮粮食及食品涨价,都会带来CPI的上升,这次也不例外。

  CPI内容“五涨三降”

  国家统计局这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生活资料、资源产品价格(水、电、气等)都面临上调压力。”

  由于此类产品价格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有些人认为,通货膨胀正在逼近。

  通货膨胀的明显特征是一般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如果CPI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从理论上来说,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一业内人士表示。

  上轮物价上涨始自1993年,1995年、1996年CPI都比较高,达到18%甚至20%多,在上涨了将近四年后于1997年2月回落,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

  “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价全面上涨,而此轮CPI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推动,但手机、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物价都是下降的,其他的比如石油等价格上涨,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目前还不能定性为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也对通胀一说不以为然,他认为:“最近这几个月CPI上涨仅仅是因为多种农产品供不应求。很多人喜欢把物价跟通货膨胀连在一块,物价上涨就叫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叫通货紧缩。但实际上,货币发行多了才叫通货膨胀,货币发行少了叫通货紧缩。”

  目前,中国的CPI统计内容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8类,国家统计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涨的有5类,衣着、杂项商品与服务交通及通讯3类并没有上涨而是下降,因此不能据此认定就是通货膨胀。

  防通胀:货币政策与调整生产

  明显的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大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明显的通货膨胀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物价全面上涨。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目前,国内的通胀形式并不严峻,监管层应该防止通胀从预期演变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据悉,为了抑制通胀和控制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已经5次加息、9次上调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而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法兰克·纽曼日前也对媒体表示,通货膨胀问题永远都是各国央行的难题。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需要判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通货膨胀。

  “在美国财政部处理通货膨胀问题时,我们的做法是把食品和原油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分开,对食品和原油价格建立一套独立的跟踪机制。如果是食品和原油价格问题引起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是整体经济出现问题,则会启用货币政策。”法兰克·纽曼表示。

  国家统计局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表示,“下一步宏观调控应该在促进生产上下工夫,比如粮食生产在今年是个丰收年,如果粮食生产比较平稳,形成一定高平台后价格就不能再涨。”

  CPI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观点:

  CPI上涨不代表全面通胀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物价属结构性上涨

  虽然CPI是反映通胀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经济运行有一定的周期,要让CPI在短时期内大幅度回落也是不现实的。随着国家各项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措施逐步产生效应以及去年最后两个月CPI基数较高,虽然今年最后两个月CPI涨幅仍将在高位运行,但同比涨幅不会很高。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GDP平减指数也应考虑

  由于CPI统计的范围只占到价格总水平的50%多,简单地将CPI数据等同于通货膨胀是不准确的。判断是否存在通胀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较全面的做法是考虑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与剔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之差。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居民工资上涨也助推了CPI

  首先,尽管CPI上涨超过6%,但还并不是恶性通胀,仍然还是可以接受的水平。猪肉价格上涨只是一个导火索,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来看,CPI上涨主要还是由总需求推动的。其次,居民工资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CPI的上涨幅度,且工资上涨因素十分“刚性”,不易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仍有通胀的潜在可能

  现在事实上有一个潜在的通胀可能性,就是上涨由农产品的价格向其他的产品扩散。国际原油的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尽管在目前为止没有反映到国内的市场里面来,但是这个是潜在的趋势,也会增强通胀预期。当市场形成一个比较广泛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就会出现物价上涨从食品价格上涨,向其他产品扩散的可能性。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铁刚:轻微通胀并不可怕

  当前CPI上升主因是食品价格,尤其是肉禽价格上涨;此外,原油价格上涨也带动了工业品价格上涨。有色金属、

铁矿石价格上涨及工资水平上涨,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些来自于货币方面的因素也不能排除。如果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当前的CPI上涨主要还是由总需求推动的,随着食品供给增加及紧缩货币政策实施,CPI将逐渐回落。从长期来讲,即便有轻微通货膨胀,也不可怕,只要通货膨胀没有使经济活动各个经济主体产生行为紊乱,再加上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经济增长速度有序缓慢地回落到10%左右的合理区间,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减轻。

    相关报道:

    防止通胀或将成为调控重点

    防止通胀应是目前货币政策首要目标

    央行高度重视防止通胀 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

    曾培炎:注意防止通胀和结构性物价上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