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意外加息的意料之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02:04 第一财经日报

  禹刚

  多位金融机构的分析人士昨日听到央行再度加息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快”?虽然在CPI等宏观数据继续高企的背景下,市场一直在等待央行的下一次加息,只不过这次的时机有点出乎大家意料之外。那么,意料之外我们又应该读懂哪些意料之中的政策信号呢?

  通胀形势逼人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加息4次,算上利息税下调15%,一年期存款利率已提高约1.8%。而昨日距上一次7月20日的加息只有1个月,打破了此前三次的加息频率至少隔两个月以上的常态。

  政策打破常规,突如其来,有何“弦外之音”?至少,我们应该听出来,通胀已经形势逼人。尽管目前对通胀与否还有争论,但政策已经作出回答。

  7月份的CPI创下十年新高,8月已近月底,物价方面却依然未见令人轻松的消息出来,倒是楼市和股市依然高歌猛进。前者在7月份的淡季还涨了7.5%,后者更是攀上5000点指日可待,资产泡沫又见端倪。

  再加上,7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7.6%的高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高达18.48%,这为未来12至18个月的通胀又埋下了助推器。

  在申银万国经济学家李慧勇看来,“政策信号不能不重视”,他认为央行在加息通知中明确表示要“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这样侧面反映出当前通胀的压力已经很迫切。

  此外,昨日加息中的存贷款步调不一致,前者为27个基点,后者为18个基点。而这一点,我们应该“听”出来的是,政府不希望频度过快的加息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上调

存款利率27个基点,是为了抑制通胀,而贷款利率一方面上调,是为了抑制货币过多投放和信贷过快增长,另一方面上调幅度低,则是考虑经济正常运行节奏,避免频度过快反而严重影响实体经济。

  流动性压力未必会减轻

  同样的,在政策出台之外,我们也能感觉到货币当局的担心,即随着人民币和美元利差缩小,以及次级债风波使得内地市场产生避风港般的吸引力,未来国际资金流入的压力增大,如果这样,未来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依然严峻。

  从无风险收益率的角度来看,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4.6%,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4.25%,相差仅50个基点。如果人民币年升值幅度达到5%,则国际资金可能更大规模流入我国,增大央行回收流动性的难度。

  不过,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的央行,在通胀有可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加息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武器。对于投机资金流入和外储快速增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则采取加强监控防范措施,加大鼓励外汇流出力度。日前外汇局试点个人直接投资境外市场,即是一例。

  货币政策独立

  最近由于次级债风波,美欧日等央行都在大力放松银根,中国为何此时突然加大紧缩力度?

  其实,这也正是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反应。美欧等央行是因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逆转,市场流动性突然干涸,从而被迫注资甚至减息。但国内宏观经济所表现出的却是:物价连连攀高,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的加息针对的是国内经济运行。

  另一个例子同样可以说明,2003年之后,美联储开始了升息周期,而当时国内出现

通货紧缩的迹象,因此央行当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过,从下一步政策取向来看,央行的政策趋向于“先发制人”,尽早预防,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更多的紧缩政策包括:下半年还会上调2至3次存款准备金率;1.55万亿元特别国债逐步发行;控制银行向

房地产企业和其他特定行业发放贷款;对非FDI投资更严格限制,鼓励外汇流出等。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