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鲁宁:疏缓通胀压力 说与做都要到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8:28 东方早报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针对当下社会上日渐浓厚、日趋蔓延的“涨价恐惧症”,中央政府安抚民众情绪的最新举措,当数新华社前天发表“商品价格不会普涨”的“安民告示”。 “告示”着重强调三条:一、下半年粮食及食品涨价幅度会趋缓;二、市场上多数商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三、总体通货膨胀率仍处于低水平。 为了证明目前的通胀水平还是可控的,政府还首度动用了“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来说明问题。这个“新指数”指扣除了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消费指数,被各国监控CPI所普遍采用,以此衡量,上半年国内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仅为0.9%。 由于国内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指数的权重远比国外要高,低收入家庭的比重又很大,因而,拿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仅0.9%来证明通胀率尚处于可控状态,未必能为社会较普遍地接受。 但是,人们也当客观地认知,一段时间以来,中央政府除了借助媒体解释当下局部性涨价的原因以安抚民心,更是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物价的举措。这些举措,由国务院“促生猪生产稳市场供应”的意见“领衔”,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工商总局、劳动部、民政部等,皆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出台了相关举措予以跟进。尤其是发改委,在一周之内,推出的举措前后共有三项。这些举措虽说颁行后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一段时间后,综合性调控效果当能有所体现。 抑制通胀,中央政府的决策不只限于控制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一些关联性更大的特殊商品试图搭车涨价的图谋,譬如成品油价和电价,垄断寡头涨价的非分诉求亦被发改委间接驳回。 抑制通胀,地方政府也紧随中央政府之后。我们粗略梳理下来,北京再次调高了低保标准,上海提高了低收入家庭补贴,湖南直接宣布近期电价不涨……金融、保险这类一般不再直接承担行政指令的机构,也被地方政府调动起来,参与增加食品供给的间接保障行动。此外,在各地普遍调高补贴和低保标准之外,多数省市相继启用了价格调节基金,用于生产与流通环节的针对性补贴。 上周六,温总理相继踏访京城两大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就当下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影响困难群体生活质量的问题再次强调,不但要安排好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还要安排好对困难学生的补助,保障高校副食品供应和价格稳定。此外,温总理还首次作出承诺,为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众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 所有这些举措说明,为疏缓通胀压力,各级政府的确都在行动。别的先不说,至少就已推出的举措而言,应对是及时和必要的,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意识。讲情理,凡消费者皆不希望物价涨幅过快,而就当下而言,最不希望看到物价上涨过快的有两大利益主体:一是生活困难群体,二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 为此,温总理踏访京城菜市时特别强调:“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关系全局”,“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做好主要食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早报评论员提请各界细细体味,温总理上述讲话决非一般的“官话”,“关系全局”是整段讲话的核心所在,要害所系。这是温总理在讲“大政治”。 这个“大政治”如何确保,各级政府已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乃行使行政意志、动用行政手段来确保,而人们更应看到,近几年,国内经济呈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农业连续几年丰收,工业快速增长,满足市场需求在总体上是有保证的。这是保障未来物价基本稳定,至少是保障多数商品价格稳定的物质基础。也是政府、社会、消费者共同的信心所在。 总而言之,眼下仍呈阶段性发展的通胀,是一种集中表现为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过快的结构性通胀,决非波及各商品门类的总体性通胀。在政府已采取各种调控措施的情势下,媒体报道的价值判断和持有什么样的报道立场,对稳定人心也非常关键。这一点,我们提请同行作出负责任的选择,并与同行共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