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冯海宁:以公益和认证双层名义敛财的牙防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11:27 燕赵都市报

  全国牙防组被撤消之后,从企业收取的大笔资金去向被舆论广泛关注。日前,为牙防组收取捐款的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2005年度的财务报告显示,该基金会用于工资福利及办公支出占了总支出的73.42%,这与《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的低于10%的要求,呈明显倒挂之势。(5月16日《京华时报》)

  牙好胃口就好,意思是说牙齿与人的健康、心情密切相关。但听到与牙有关的一些行为(比方说牙膏认证),都是打着公益的旗号,为小团体和个人谋私利的消息,我相信所有人都恨得牙根痒痒———从牙防组、牙防基金会,到相关企业,没有一个环节洁身自好。作为同一个管理机构,卫生主管部门难以回避责任。

  牙防基金会财务违规的事实至少暴露了四点:一是,企业捐款去向有了新的落点;二是,进一步证实牙防基金会与牙防组“穿一条裤子”,牙防组就是牙防基金会,牙防基金会就是牙防组;三是,我国基金会财务监管存在漏洞;四是,现有的基金会是否只是单纯的公益机构需要调查摸底。

  根据报道,牙防组表面上被撤消了,但与其“水乳交融”的牙防基金会却依然在运行,这种现象与其说是“胆大妄为”,不如说是主管部门的撤消行为有名无实;作为牙防基金会,本应是一个“开展牙病防治活动,培训专业人才,进行学术交流,资助科研项目,表彰先进”的公益组织,却通过公益和认证的双层名义敛财;再说这些“涉案”的企业,明明通过牙防基金会取得产品认证,进而忽悠消费者,现在或者说捐款在先认证在后,或者说捐款与认证无关,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显是伪公益行为。

  说起公益机构和资助公益事业的企业,民众一般是心存敬畏的,然而现实却给我们当头一棒———是因为消费者太善良,还是因为主管部门对公益机构的监管有漏洞,或者是因为此类公益行为离真正的公益行为存在差距?总之,以公益和认证的名义“肥私”,让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由此推想,一支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牙膏,有多少是“货真价实”?一支牙膏中平均有多少钱是企业花在“公益”、认证方面,却让消费者买单的?建议主管部门对与牙齿相关的产品进行成本

审计并公之于众。如果一些企业一门心思想着通过捐款牙防基金会,进而获得牙防组认证,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我想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伤害,还影响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更有可能涉及商业贿赂、回扣等腐败行为。

  牙防组认证事件发展至今,应该说有关部门对其调查的路径越来越清晰,而且事件本身呈现出的利益链条也越来越清楚,即企业向牙防基金会捐款,牙防基金会以牙防组的名义来认证,或者牙防组先认证,企业再向牙防基金会捐款。而且,牙防基金会的公益拨款也是“内循环”。譬如,一笔公益开支是拨款3.8万元给甘肃省人民

医院口腔内科主任练维娟,以支持其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记者查询获悉,练维娟本人也名列牙防组成员名单。也就是说,牙防基金会的公益职能只是糊弄民众的表面文章,利益链条上的牙防基金会(牙防组)和相关企业都从中获利。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牙防基金会因人员与牙防组交叉,违背社会公德这一主旨,不是一个合格的公益机构,理应整顿甚至取消。但是,遭遇调查的牙防基金会不但照常运行,而且“工作都很忙”。牙防基金会都在忙些什么?为何“大讲堂”活动被列为牙防组基金会的“公益业绩”,企业捐赠却未被列入获捐账目?这些问题都值得继续关注。

  -冯海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