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万多亿元花到哪去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 11:37 新华网
4万多亿元花到哪去了?——人大代表审查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张旭东 刘铮 赵晓辉)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3.9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也意味着国家的“钱袋子”更鼓了。全国财政支出达4.02万亿元。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花得值不值?代表们对此进行了审查。 一份明明白白的国家“大账” 按照财政预算报告,2006年全国财政支出达4.02万亿元,中央财政本级支出约1万亿元,地方财政本级支出3.02万亿元。 “花”的比“挣”的多,意味着去年3.93万亿元收入不仅已全部“花”了出去,而且还不够用。财政专家表示,按照近年来常用的财政政策,预算执行中要适当利用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办法,来弥补差额不足。 支出4万多亿元,满足的是国家建设和百姓生活的现实需求,也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过,这些钱要花得明明白白,要让人民知道,让人大代表看得仔细。 3月5日,几本合计达数百页的财政审查参阅材料交到了几千名人大代表的手上。“这好比是国家的账本,让人民代表来监督。”全国人大代表秦池江说,“总体来看,财政预算情况透明度近年来越来越好,从这些材料中可清楚看到国家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在2006年以前的人代会,发到代表手中的只有一份财政预算报告,钱是怎么花的,看不太明白。从2006年开始,相关预算部门开始为代表编发相关财政参阅材料。 今年两会的财政参阅材料包括预算执行和预算安排中涉及的部分重点财政政策及财政工作;一些重点支出的总体情况;多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而同时发到代表手中的2006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资料,也清晰地显示了去年财政资金的投向: ——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1254亿元;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1260.38亿元; ——全国财政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834.53亿元; …… 从“国家基本建设”到“支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等一笔笔巨大的支出资金,都清晰地显示出投向,可谓一目了然,明明白白。 1万多亿元:直接用于支农和民生事业 4万多亿元的“花销”,刨去国家基本建设等支出外,大体测算一下,足有1万多亿元直接用在了支农和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上。 财政预算报告指出,2006年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2%。 “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农村。”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06年财政支持“三农”具有力度大、政策实、措施多、机制新的特点。 “农村各项事业基础薄弱,亟需大力支持,中央财政对农村倾斜力度加大表明了中央建设新农村的决心。”来自辽宁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6年全国财政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4337.65亿元,增长17.3%。 “这体现了公共财政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本质特征,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突出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增长19.6%;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311.58亿元,增长26.5%。“这些钱,是为了解决上学贵、看病难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余的娜说。 跟踪问效:让钱花得掷地有声 “财政资金是人民的血汗钱。”黑龙江团全国人大代表何淑兰说,“这些钱要花得实在,花得明白。要问一问是不是真的花到老百姓手中去了?这是人大代表的责任。” 审计署近年来均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署曾表示,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编制还比较粗放,透明度还不高,既不利于中央财政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这部分资金,也不利于地方人大和政府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大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责任,实行必要的问责制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财政预算报告中也承认,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财政收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虽然财政收入增加了,但是政府公务也增加了,有些部门也不够精简,冗员较多。”秦池江代表说,“更让人痛心的是,现实中也存在很多奢侈浪费现象,有的财政资金被用到了建豪华楼房、培训中心等设施上。” “政府使用了纳税人的钱,就应该让人民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何淑兰代表说。也有代表认为,国家的大账是明白的,但就怕到地方上走了样。 秦池江代表建议,应建立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向的监督制度;对投入民生的钱,最后还要查一查效果怎么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