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一个新广东的产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09: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金心异

  2003年中,笔者曾写过一篇《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的长文,质疑在2000-2002年前后,国内充斥着一种“妖魔化珠三角”的谬论。回过头来看,那两三年正可算是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阴沉郁闷的时期。所幸的是,情况正是从2003年起有了改变,积累到今天,我们几乎可以断言:一个更加充满自信、对转型更加胸有成竹的阳光新广东已冒升在中国大陆的南部。

  这个新广东之新表现在:从产业角度,广东经济已经明确摆脱了原来以轻工业制造为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轨道,拐向了内需和外需并重、轻工制造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四轮并驱的新轨道,因而其厚重产业体系将在未来10-15年时间内,固定在其中一个“亚洲增长极”的地位;从区域角度,广东将在中国三大雁阵的区域格局中,和香港一起谋得其中一个雁阵的领头雁地位,并因此成为中国南部和东盟十国组成的“亚洲新势力”中的核。本文将分两次,分别论述这两方面的质变过程。

  值得广东庆幸的是,在亚洲和

中国经济格局调整并逐渐稳定成型的关键历史阶段,广东并没有错失,而是赢得了历史机遇,虽然前路仍然艰辛,但是可以说,大局已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自2002年主政广东之后,几次出手,都可谓是从大局着眼,以长远的战略利益为考量。他一上任,即倡导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乃是从根本上提升广东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治本之策;2003年提出“泛珠三角战略”,从取势上一举扭转了广东在区域格局中缺少腹地的不利地位;而“创新广东”战略的提出,将给广东在整个国家的转型中,找到一个新的先锋标志。

  而现任省长黄华华,则在不事张扬中,让人感受到了广东的底气和信心。其卡位的战略意识和坚忍的战略意志,他对产业的精准理解,廓清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迷雾,确保广东经济航母快速驶向西太平洋。

  重工业化是必由之路

  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布局,广东重工业正在脱胎换骨。

  中海壳牌是这一进程的先声之作,“南沙计划”笃定了广东重工业化的决心,而重新发现湛江,则让粤人惊喜地看到,原来自己搞重化工业,优势竟也是如此的得天独厚。

  沿海石化产业带的规划当然是亚洲级的,由三大国有石化巨头和跨国公司(诸如壳牌或海湾石油美元这样的合作者)在广东补课当然是正确的模式。而且正是因为原来几无基础,广东可以高起点、符合科学发展观地建立自己的石化工业。

  广州的汽车制造业正是建基于黄华华-林树森主政广州时代,而黄华华关于“日系车相较于欧系、美系,更善于把握中国人的消费需求,因而也更能高效率地占据市场”的论断,正在被广州三大日系车的市场进展节节证实。深圳的比亚迪及哈飞基地,也许是本土汽车品牌在珠三角的新尝试,可以相信,随着珠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形成和丰富,在借鉴日系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东本土的汽车产业会有与长三角一争雌雄的一天。

  我们还可以发现,建立在珠三角东岸强大的电子通信产业配套的基础上,广东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将有快速进步,目前已有外资在深圳和东莞投资机械和机床等装备产业的势头,广东如何向欧美日集中推广自己的这一优势,将是广东在此一新领域追上其它地区的关键之一。中集集团能做到的,广东在其它产业亦能做到。

  原来有没有重工业基础,以及有没有矿产资源优势,在中国第二次重工业化的浪潮中,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中国原来的那些重工业基础,在脱离全球市场半个世纪后,已因跟不上产业技术发展而严重贬值,而这20年的经济增长和融入全球化让中国人看到,其实我们确实是资源贫乏国。因而这一轮重工业化的最大特点,其实就是沿海布局,其一是大港口,其二是国内市场目标。

  广东恰恰在这两方面都具强烈优势,湛江-珠海-广州-深圳-惠州-汕头等一系列大海港,恰好在整个中国海岸线上,最为接近中东的石油和澳洲、巴西、印度的

铁矿石。而广东同时又是全中国包括石化(
成品油
消费量占全国1/7燃料油消费量占全国四成,乙烯、五大通用树脂、五大工程塑料、涂料消费量均占全国两成以上)、汽车(占全国一成左右)、钢铁(钢材年消耗量占全国一成左右)、机械、有色金属、建材等等几乎所有重工业产品的最大省级市场。

  湛江的东海岛、广州南沙的河网地区、惠州大亚湾及巽寮半岛,随着这些地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必将成为亚洲级的重工业投资热点地区,这样的产业区,在新加坡、泰国那样的国家有一个便已足够,但广东可以有三四个。

  四轮并驱,而且换了新的发动机

  原本由香港-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城市组成的珠三角东岸电子及通信产业带,已是在全球有重要地位的产业体,与轻工制造业共同代表中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现在广州和佛山也在加强此一产业。原来此一体系的短板所在,IC和LCD产业,广东正在竭力补足,而这两个领域正是几年前“妖魔化珠三角”论者挂在嘴边的主要论据之一。

  有谁会怀疑本届粤省政府推动服务业升级的决心?一个拥有2.5万亿规模的经济体、一个有1亿人口的区域,是广东服务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香港的带动和激励下,广州与深圳,两个中心城市所可能展开的竞争,恰好可以推动整个大珠三角,至少是穗深港走廊,会成为泛珠三角庞大区域的CBD。这本来也是CEPA所要达成的目标。

  近几年里值得担心的事情,可能是轻工制造业这一广东传统强项会否因成本的抬升而被削弱。无论是向中国内地转移,还是向东南亚、印度或非洲转移,过于迅猛的话,都非广东之福。可能对广东来说,最好的办法是留在本省,但这需要粤省进行慎密的规划,并要有理想的承接地。粤北山区作为水源和生态保护重点地区殊非理想之地,或许应考虑粤东,它有外贸良港,而且控制成本尚有空间。

  无论如何“十一五”时期可能是广东经济上大干快上的一段时间,四轮并驱使广东经济在结构上有一个很快的改善和提升,这一态势很可能会在整个“十二五”时期得以持续。

  我们还应庆幸广东经济这辆战车及时地在本世纪初更换了新的发动机。自主创新战略当然是两大发动机之一,但不是本文叙述的重点,笔者想要说的是,广东的经济体制,已先于全国削弱了政府推动型的重要性。

  论者没有多少人重视“广信”及“粤海”破产案对新广东的重要作用,不过中山大学聪明的任剑涛教授注意到了这一点。虽然那案件对广东省来说是个痛苦的经历,可是也让广东摆脱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模式。貌似庞大的政府控制型财团虽短期可以高效率地出击,但是根子上的羸弱如何让坚硬持久?与香港为邻的广东终究还是相信市场的力量,这个发动机更好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