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文化认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5:0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评论员 刘 晗 2月10日,芬兰政府宣布从今年五一起将取消对欧盟新成员国的劳动力市场的限制。这与欧盟近期的呼吁桴鼓相应。2月8日,欧盟负责就业、社会事务的委员什皮德拉据一份市场评估报告表示,欧盟东扩后就业市场的自由流动对欧洲经济发展颇多助力,更多的老成员国应向新成员国开放劳动力市场。
事实上,欧盟东扩后,劳动力市场开放还是保护,西欧国家分歧较大。老成员国大多采取过渡措施,限制新成员国劳动力的大量涌入。目前,德国、法国和奥地利等国仍准备保留限制措施。 别的国家且不说,德国这个国家就比较有意思。历史上的德国就曾讨论过劳动力市场开放抑或保护的问题。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弗莱堡大学的就职演说《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强烈呼吁德国关闭东部边界,原因是波兰农民的进入抢夺了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并且更为重要的在于,韦伯看来,文化和德性上较德国人落后的波兰人的进入影响了高贵和自由的德意志民族性。实际上,在韦伯这个政治经济学教授看来,经济政策必须服从民族国家利益。而民族国家不过是“民族权力的世俗组织”,其要害在于保持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在德国就是伟大和高贵)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甚至引领世界。 由此看来,或许德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保护并非出于经济利益,而是文化政治的考虑。德国自然也看到了其他国家开放劳动力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但仍迟迟不肯效法,显然是有更多的顾虑。 对于整个欧盟而言,其统一蓝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统一市场。但同时,欧洲统一的最大资源在于其历史文化认同,“统一欧洲意识”是统一市场、统一货币乃至统一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基础所在。但欧盟东扩后的问题在于,中东欧新成员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异质文化,这给“统一欧洲意识”的建构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西欧人(特别是文化意识比较强的德意志人)老是觉得东欧人“非我族类”,那么即使真的有经济效益,放东欧人进来打工在文化心理上也多少过不去。中东欧尚且如此,欧盟再往东边扩展,文化的融合问题就会更突出。 根据相关规定,欧盟内部新老成员国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最迟必须在2011年彻底清除。欧盟委员会也在大力呼吁各国尽快开放劳动力市场。但从此次什皮德拉的劝说来看,主要理由还是经济因素,动之以经济增长,晓之以自由市场。这或许是不够的,如果无法在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劝说成功的话,上述理由的劝说作用都要大打折扣。 其实这里最终还要归结到经济发展与文化认同的关系问题。有论者指出,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之所以吸引外资比印度多得多,一大原因在于海外华人对于本国文化传统的认同感是海外印度人无法企及的。或许,对于欧盟而言,尽快构建西欧与中东欧新的“统一欧洲意识”和文化认同,才是加快劳动力市场内部普遍开放的要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