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的隐忧:中企海外坏账率一直居高不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9:07 《中国企业家》杂志 | |||||||||
中国出口的一个隐忧 ——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 目前中国95%的出口是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国产品在全球的行销和中国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也造成中国企业海外坏账率一直居高不下
文/本刊记者 盛 岚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通行做法,是世贸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在国际上,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在当代中国不过十多年历史。而中国惟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1年12月18日才正式揭牌运营。 “出口信用保险不拒绝规模小的公司,不拒绝规模小的项目。”借《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出炉之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向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抛出了“绣球”。“中国特有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出口问题,把这个群体服务好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有机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信保公司。” 被忽视的出口信用保险 《中国企业家》:我们知道,强大的出口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引擎。同时,中国大量廉价商品的输出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抵制,给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从出口信用保险经营者的角度,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唐若昕:虽然信用风险概念对很多国内的企业家并不陌生,但是我国企业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以及有关工具的使用和重视还远远不够。很多企业采取的是原始的办法躲避走出去的风险,即在0和1之间选择:要么就闯,要么就不做。 天津一家服装公司的负责人给我总结,他们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险之前基本上是“四拍业务”:一是拍脑门。就是说这个国家能不能去,业务员跟科长说没问题,科长跟经理说没问题;二是拍胸脯。单子出去了,60天以后,经理问业务员,货款能不能回来啊?他说没问题,“你信我的”;三是拍大腿。60天、90天、120天,钱还没回来,怎么回事儿啊?后悔了;四是拍屁股。钱回不来,业务员不见了,窟窿最后留给公司了。 据统计,全球贸易额的12%至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涵盖率在20%到30%之间甚至更高。如法国全部出口企业的37%都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的近邻日本和韩国的产品得以行销全球,与其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出口信用保险有关,这两个国家的信用保险覆盖程度曾经达到过30%。但是在我国,目前95%的出口均是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和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产品在全球的行销和我国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也造成中国企业的海外坏账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国家商务部一项抽样调查,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远远超过发达国家0.5%的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家》:您能不能以2005年的纺织品设限浪潮为例说明一下出口信用保险在防范国际贸易争端风险方面起到的作用? 唐若昕:中国信保早在2004年就预料到,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业来说,2005年将是设限高峰年。因此,中国信保于2004年年底建立了对设限纺织品清关率的监测机制,每天由专人负责受限纺织品清关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公司和有关方面通报情况。2005年4月中旬,中国信保风险分析师根据清关率进度模型,预测出受限袜类纺织品的清关率将在5月中下旬接近或达到100%。此后,根据清关率进度的变化情况,中国信保连续发出三期《出口风险预警信息》,提醒保户谨慎安排出运,防止封关风险,避免了投保户因盲目出运造成的损失。 《中国企业家》:除了保险的补偿功能外,出口信用保险还有哪些没有被出口企业认知的功能? 唐若昕:出口信用保险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可以撬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支持企业。 比如从银行融资。很多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识还集中在保费上。多数企业认为参保会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是一个负担。实际上,投保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机会。经过合理测算,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实际上只要支出少额的保费,出险后就可减少90%的损失,同时还可以新增80%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对于贸易型、流通型的企业,一般不接受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死盯着的是抵押,什么东西都是拿大楼来,拿土地来,我们把它叫做抵押文化。但是贸易型企业哪有大楼,哪有土地?在国际上,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收账款加信用保险就可以获得贸易融资。因此我们说,信用保险不仅是一个损失补偿工具,而且是一个重要的融资工具。 走出去应首先考虑国家风险 《中国企业家》:从你们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哪方面的风险? 唐若昕:首先是国家风险,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进一步考虑行业的风险,项目的风险,包括担保人的风险和项目的业主风险。国家风险是指在跨国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债务人所在国的某些国家行为而引起的重大事件,使得债务人拒绝或无法偿付国外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债务,从而给国外债权人和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主要包括征收、战争、革命、暴乱、汇兑限制和政府违约等。 近年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以及社会冲突、恐怖事件、贸易摩擦等频繁发生,正成为引发国家风险的新因素,对我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大。然而国内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国家风险的研究并不充分,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中国信保近期发布了我国第一份面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对中国企业而言,国家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属于前4级)的国家和地区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约占中国信保国家风险分析评估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总数的25%;国家风险水平最高的第9级国家和地区仅占5%左右;而国家风险水平较高或显著(属于5-8级)的国家和地区则占近70%,它们之中以地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为主。 《中国企业家》:我国大部分贸易伙伴以及投资目标国家和地区集中于风险相对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报告发布后会不会影响企业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和投资? 唐若昕: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产业结构、历史传统沿袭等多种原因,我国大部分贸易伙伴国家与投资目标国家集中于这些新兴市场,其中一些国家如伊朗、苏丹、印尼和缅甸与我国的经济利益关系非常密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风险状况多样,成因复杂,对我国与其双边经济合作的安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现实及长远影响。 此次国家风险报告的发布,目的绝不在于主张限制或是减少对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投资或开展工程承包业务,而是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风险因素、成因、所处的水平及发展趋势,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预警。横向来看,国家风险分析也可以引导贸易和资本的最优流向,以达到预期效用的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外交和外经贸利益。 《中国企业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虽然是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并列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但是这块市场未来也可能面临着逐步开放的趋势。你们有没有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唐若昕:这个市场现在应该说对国内还没开放,有些外资想进入也是事实。我是这么看的,从中国信保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确实不惧怕开放。为什么呢?因为外国公司到中国来是挣钱的,出口信用保险本身是个风险很高的义务,即使是国外专营出口信用保险的公司,也会在中国首先挑那些挣钱的业务,不会挑那些以支持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为宗旨的业务。所以短时期内,他们不会威胁到我们的地位。并且,办好中国的事还得靠中国人,中国人会比他们灵活敏捷很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