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燃油税欲出 > 正文
 

燃油税出台按下葫芦起来瓢 原因仅是油价高企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2:36 周末画报财富版

  征收燃油税这个议而不决长达7年的老大难问题近期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以税代费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毕竟牵扯的东西太多,尤其是近年来油价的不断暴涨,也为制定相关法规制造了重重障碍。然而我们能感受到燃油税开征日期的逼近,因为这将是必然。

  - 撰文:方可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台燃油税是必要的,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近日在介绍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能源政策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去年早些时候,燃油税即将开征的有关消息就已经山雨欲来。而实际上,早在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公路法》中,就已经将“燃油附加费”取代养路费的提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列入议事日程。2005年1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透露,燃油税改革的方案经过研究,已有了初步意见,但需要在比较合适的时间推出。这里“比较合适的时间”恐怕是有关部门一直希望油价能回落到合理区间的“时间”。然而,自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连续攻克40、50、70美元/桶的大关以后,有关决策部门已经颇有骑虎难下的味道,因此迟迟难以下定决心。

  说白了就是牵扯到的利益部门太多,按下葫芦起来瓢,无法摆平。

  开征燃油税,毕竟会对全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冲击,无论是居民的城市公交、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还是广大农业,甚至是军队等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必须考虑周全,平衡各受影响的利益主体,或者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减轻或抵消相关影响。

  如果这些行业不能消化因燃油税开征带来的运营成本变动,势必转嫁在消费者身上,结果将带来整体物价的变动和部分地区资源紧张。这种全国性影响,甚至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最终全社会的物价上涨,使政府平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因此燃油税开征的牵扯面实在太广,众多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始终是政府难以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

  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公认过去的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未来的几年中,很难有机会再见到30美元/桶以下的原油价格。事实上,倒是国际市场有关专家预测,油价可能冲破80美元/桶,甚至到100美元/桶的论调都不绝于耳,因此,也可能按张国宝近来所说的“出台燃油税正等待油价回落的最佳时机……”在近两年之内几乎不会产生。

  在与国际资本大鳄和炒家的原油价格博弈中,如果不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和国内原油及制成品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等着手解决问题,我们只能亦步亦趋地永远被动。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的现实状态下,燃油税开征后尽管提高了燃油价格,对社会各个层面冲击很大,但长痛不如短痛,燃油税的开征对整个社会的能源节约意识和提高利用效率有着莫大的助益,从这个战略高度上说,燃油税对今后中国能源安全是有帮助的。

  前些日子,广东的油荒已经让众多民众认识到我们对石油的依赖是多么脆弱,也认识到目前的国内石油及成品油垄断体系的诸多弊端,“台风说”也好,“逼宫说”也好,说到底,中国目前社会中潜在和现实的各种利益集团,已经对社会整体运行效率和政府权威构成了挑战,并已经对全社会的民众利益和整体福利产生影响,这是在经济转型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或政治经济现象。

  正如油荒后,原本总销量占全国1/4的广东汽车市场突遇寒流一样,整体汽车行业对燃油税的开征也呈复杂心态。姑且不论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如何看待燃油税,仅仅从汽车产品的最终用户来说,开征后燃油价格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汽车厂商来说,燃油税的开征在短期内无疑对销售是个打击。

  但是,在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解决燃油税这个议而不决长达7年的老大难问题的时候,汽车行业应该未雨绸缪。前一阶段关于取消小排量汽车限制的呼声其实很有意义,尽管在中国现实的汽车市场,小排量车还远未形成市场认同而大行其道,但燃油税的开征,无疑将大大加快这种不切合中国国情的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符合国际趋势的混合动力与清洁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也应该是众多汽车厂商未来的重点目标。

  中国在多年前拟推出燃油税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费改税方案”体现了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即增加国家税收,减少偷漏税。现在人们发现了开征燃油税的更多好处。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供需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节约能源”已经被有关专家提升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因此开征燃油税即动用价格杠杆,利用税收手段推进节能已是势在必行。

  声明:未经《周末画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以上作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4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